
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
7页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1.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一 地球运动规律 (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东 (4)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2.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二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xx)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3.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三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4.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四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 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②产生地方时差异;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④地球椭圆体的形成。
4、公转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③四季的交替; ④五带的分布5.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五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6.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六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 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陆地循环,海洋循环7.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七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8.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八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9.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九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10.高一地理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十 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 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 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