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捉住”灰尘》教学设计.doc
4页《“捉住”灰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上节课的补充, 教材设计的探究形式、 方法标志着我们后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空间将更加开放教材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灰尘会漂浮在空气中本环节应承接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展开通过比较下雨前后空气能见度的差异,使学生明确灰尘是污染空气的因素之一教材用“你有什么证据?” 引起学生探究空气中灰尘含量多少的兴趣, 教师要营造氛围善加利用,为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作铺垫第二部分:设计实验“捉住”灰尘教材提供了现成的实验方法和记录表格,它们是学生设计一份完整实验方案的重要信息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提示设计实验是五年级学生可以也应该掌握的探究方法 本环节经历设计实验的过程, 可以从组织学生讨论:“要‘捉住’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怎样‘捉’灰尘?”开始教师先安排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充分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空气中灰尘的运动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再对教材 60 页介绍的实验方法和 61 页的实验表格进行分析,“双面胶如何放置?放置多久?如何避免实验装置被破坏?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这些细节要提示学生思考第三部分:观察分析身边的环境中哪里灰尘多?哪里灰尘少?为什么?这主要是“摆事实”的过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汇报时的事实依据和表述方式。
力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时,要从广泛收集实验数据入手, 让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事实依据中归纳出灰尘多的地方和灰尘少的地方 对于“空气中的灰尘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的原因,学生们会有很多的猜测或者解释教师不必急于帮助他们分析和判断因为在紧接着的第 4 部分将进行更加深入地讨论第四部分:灰尘来自何处?某地空气中灰尘多的原因?承接上一个环节的交流汇报,教材出示了 3 幅图片正在冒烟的大烟囱”可以使学生回想到上节课使用燃料燃烧的实验, 教师要利用这幅图片使学生知道 “烟” 是细小的颗粒物组成的,帮助学生准确判断哪些是“灰尘” 被灰尘笼罩的城市上空”会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比如汽车尾气、地面浮尘被卷起、燃烧现象等等,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避免跑题第三幅图片很典型,爆破、采矿、拆除建筑物这些很容1 / 4易造成灰尘的人类活动,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补充 这部分的讨论和交流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释现象的重要过程第五部分:如何减少灰尘?这部分讨论建立在学生对“灰尘是如何产生的”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之上 “标本兼治”和“从源头治理”都是十分重要的环保思想,通过本环节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环保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方法。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 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细致同时实验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教学目标1. 能借助简单的工具, 观察空气中含有的灰尘数量, 并能够比较出不同地段灰尘的多少2.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推测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3. 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 建立“使空气不受污染” 的责任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灰尘难点:会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对类似的现象做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评价任务1. 做“捉灰尘”实验,研究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灰尘数量2. 推测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讨论减少空气中灰尘的方法教学准备1. 中央电视台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2. 双面胶、装饰用马赛克彩砖(或 1cm×1cm小木片)、记号笔、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导入1.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2 / 4因此,我们希望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空气质量如何。
2. 观看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3. 空中的悬浮物是衡量一个地方的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录像中提到的悬浮物主要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灰尘二、“捉”灰尘实验1. 你知道哪里的灰尘比较多?哪里的灰尘比较少呢?2. 能够证明吗?怎样才能“捉住”灰尘?3. 说明实验方法1)用记号笔给马赛克写上编号2)将双面胶贴在马赛克上3)把贴好的双面胶的马赛克放置到你认为灰尘多少不同环境中,然后将双面胶的另一面撕开对着空气记录下开始实验的时间4)静置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将马赛克收回到实验室进行观察5)将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在 61 页的表格中4. 提出实验要求(1)小组内同学在实验开始之前做好分工,实验时通力合作落实实验要求2)尽可能的保证双面胶“捉”灰尘的时间相同3)将马赛克放置在不容易被别人碰到的地方4)回收马赛克时手不要碰到双面胶表面5. 分组实验6. 汇报小结1)教师引导孩子用这样科学的表达方式汇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XX地方的灰尘多, YY 地方的灰尘少因为在相同时间里,在相同面积内落入的灰尘 XX地方的数量多, YY地方的数量少2)按照灰尘从多到少的顺序,记录各小组汇报的地点3)比较各小组的汇报,讨论: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少?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多?三、讨论灰尘的来源及成因3 / 41. 为什么空气中的灰尘数量有着这样的差别?2. 是谁制造了空气中的灰尘?3. 分别观察 3 幅图片,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四、讨论控制灰尘的方法1. 我们有办法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吗?2. 小结:我们一方面要减少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 另一方面要控制会制造灰尘的人类行为只有这样空气中的灰尘才会逐步减少,空气才能恢复清新五、拓展延伸同学们,灰尘是那么可恶, 那么没有用 可如果我说灰尘是我们人类的保护伞,我们离不开灰尘你信吗?在这里我推荐大家看一篇文章《假如没有灰尘》 请大家课下了解一下为什么我会这么说教学反思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本课亮点体现三大方面:一、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让事实说话,让实验证明,从而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素养二、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整个实验,从材料的选择,地点的确定,工具的放置,数据的保存,都做到细致周密三、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没有思考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 课后的巧妙拓展,教会了学生看待任何问题要客观、公正、全面这既是科学课所倡导的思想,也是生活处事必须坚持的原则4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