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代后期蒙汉互市及其社会影响.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383679835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明代后期蒙汉互市及其社会影响  民族之间的贸易活动,不仅是民族关系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商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商业经济史研究的角度,对明代后期隆庆、万历年间的蒙汉互市作一历史考察,提醒互市贸易的开展状况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自古以来,蒙古族与汉族就有着悠久的贸易往来历史仅以明代为例,永乐年间蒙古族地区领袖阿鲁台就与明朝政府开始了“朝贡贸易〞,“岁或一贡,或再贡,以为常〞[①]这种“朝贡贸易〞是官方间的贸易,主要出于蒙古封建主的恳求他们希望通过朝贡获得加倍的回赐,获得绸缎等高级消费晶显然,这种“朝贡贸易〞与人民间互通有无的互市贸易是性质不同的商业活动,与游牧和农业两种经济之间的交换活动不可同日而语马克思指出:“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消费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开展程度〞[②]明初的“朝贡贸易〞是与当时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展相适应的贸易方式一明中期开始,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开展成化十六年(1480),?明史?中称为小王子的达延汗消除了蒙古社会内部的封建割据和混战场面嘉靖时,“小王子最富强,控弦十余万,多畜货贝,稍厌兵,乃徙幕东方,称土蛮,分诸部落在西北边者甚众〞[③]。

      年来收养残秽.兼之卤我生口,日滋月息,即令小王子、吉囊、俺答诸部落,可三四十万,视昔之奔命穷荒,不见马矢者,盛耶?衰耶〞[④]蒙古地区畜牧消费的开展和人口的增长,一方面可以把更多的畜产品作为商品而用于交换,另一方面出现了“部落众多,食用缺乏〞[⑤]的社会经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地区必然要萌发出对外交换商品的强烈要求,以便用自己的畜产品来换取汉族地区消费的粮食及其他生活消费品而当这种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蒙古地区的统治者就发动战争,企图翻开与汉族地区进展贸易的大门明史上称为“庚戌之变〞的重大事件,就是这类战争的典型表现在上述这段时期中,尽管蒙汉统治者之间经常发生武装冲突,民族间的战争时停时续,但在民间却已自发地出现了贸易活动,史称“私市〞私市〞在弘治午间已经出现了,“近闻北虏进贡多挟马入边私市,市者得之皆以归势家,因取厚利〞[⑥]厚利〞之下,商民必趋之假设鹜,“远近商贾多以铁货与虏交易,村市居民亦相率犯禁〞[⑦]尽管明朝政府曾经颁发了一系列禁令,企图禁绝“私市〞,但是蒙汉间的贸易活动是蒙古地区与汉族地区社会经济开展的必然产物,并不是明朝政府利用国家的强迫力量所能窒息得了的隆庆初,相继入主内阁的高拱、张居正等人鉴于当时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形势,检讨了以往政府的对蒙政策,提出了“华夷一家〞的主张。

      隆庆五年,穆宗封蒙古地区的统治者为“顺义王〞,并开设蒙汉间的互市,从而改善了民族关系据?万历大明会典?卷一○七“朝贡〞条的记载:隆庆、万历间互市场所有十—处之多:“在大同者三,曰得胜堡、曰新平、曰守口;在宣府者一,曰张家口;在山西者一,曰水泉营;在延绥者一,曰红山寺堡;在宁夏者三,曰清水营、日中卫、曰平虏卫;在甘肃者二,曰洪水扁都口、曰高沟寨〞这些互市之处,均由守边将领管辖同时,每当开市期间,明朝政府和蒙古统治者又共同派出军队充当守市人员,维持市场秩序,“令各支虏酋各差—的当领袖,统夷兵三百,驻扎边外各镇各令本路副参等官,各统本支精锐官军五百,驻扎市潮①互市的市场,一般都设在边墙处,四周围以高墙,犹如“瓮城〞,关内外各有—闸门,可以启闭据?清史稿·杨吉砮传?记载:“明制,凡诸部互市,筑墙规市场,谓之市圈〞在“市圈〞内设有高楼供驻扎市场的官军嘹望虏每一入市,少者四五十,多者百余骑,并皆就瓮城,闸封〞②,然后进展互市贸易这就是互市市场的设置状况互市的“交易日期,大率以一月为期〞③但在互市初开之时,每年的交易日期往往缺乏一个月据?万历武功录?卷八“俺答列传〞记载:隆庆五年,大同得胜堡互市的日期是五月二十八日到六月十四日;新平互市的日期是七月三日到七月十四日;宣府张家口市是六月十三日到六月二十六日。

      以后,随着互市的开展,交易日期便不断延长至一个月时间在互市上,—般商品由“侩人(牙人)定物价,毋欺慢虏〞④,而马匹的价格那么是由明朝政府规定的上等扇马一匹,拟价十二两,搭配段布官货一分,实价银八两余;中扇马一匹,定价十两,货实值银七两余;下扇马一匹,定价八两,;货实值银六两余〞⑤明政府规定价格的原那么(“务使客商有利,夷价无亏〞⑥)使蒙汉双方两获其利如汉族“商民,概以故衣杂货,每值银七、八两;即买儿骒马一匹,可卖银十余两,各以次从便加减,率得厚利,远迩欢腾〞⑦由于价格规定得较合理,蒙古“诸酋感德日深,赴市日众,市马日多〞⑧这就使互市中马匹的成交量越来越多据统计:隆庆五年,宣府、大同、山西三处互市成交的马匹有6,850匹;隆庆六年为7,845匹,万历元年为19,103匹,万历二年增加到二万七千余匹⑨四年之间,马匹的成交数量几乎增加了三倍当然,这仅仅是上述三处互市中马匹交易的情况,如将其他互市之处的马匹成交数也计算在内,那么将是一笔更为可观的数字!由此可见,合理地规定价格,对互市贸易的开展具有促进的作用从互市贸易中的商品构成来分析,生活必需品和消费资料占有主要地位,奢侈消费品极少互市中的商品以马匹、粮食、布匹为主,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商品。

      蒙古地区输入的商品主要是粮食,布匹,丝织品及其他手工业产品;汉族地区输入的商品主要是畜产品,有作为军事物资的战马、作为运输工具的马匹和作为农业消费资料的耕畜及作为食品的牛羊肉在互市中,汉人“以段绸、布绢、绵花、针线索、改机,梳篦、米盐、糖果、梭布、水獭皮、羊皮盒、易虏马、牛、羊、骡、驴及马尾、羊皮、皮袄诸种〞⑩另外,在互市之初,明朝政府为防止蒙古统治者冶炼铁制兵器,曾制止输出蒙古牧民生活必需的铁锅以后经宣大总督王崇古疏请:“及查得辽东开元、建宁之市,以广锅入市盖广锅生铁不受炼炒,行之已久,此可效行及查得宣大沿边山程险远,铁锅鲜至,亦多用广锅,即当容照辽右之卫例,以广锅入市易,商夷攸便也〞11明朝政府准予广锅进入互市交易,但是,却将硝黄、铜铁、盔甲、兵刃列为违禁物品,严禁进入互市交易在互市之中,既有明朝政府才经营的“官市〞,也有民间商人经营的“民市〞,“宫市毕,听民私市〞①官市〞主要交易缯帛.马匹;“民市〞中交易的商品种类较多,如布帛锅釜,及针、线、梳、篦,米、盐、糖果之类在互市初开之时,“官市〞交易所占比重较大,当时,“边氓畏虑,不敢贸易,虏入不市,衅怨易生今岁且宜官为处置,使边氓睹利,那么人必乐从〞②。

      官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官出“市本〞,与蒙古商民进展交易明朝政府的“市本〞主要由管理马政的机构太仆寺发放,据?皇朝马政纪?所载:“各边年例市本每年二十余万,毫不可少〞倘假设“市本〞缺乏,那么“请借客饷〞③,或“请发兵部马价银〞,甚至将“各营死马椿朋内脏银两,尽充市本〞④边将领劝市本〞后,“遣指挥一人偕行,贾往临清,……往张家湾、河西务,治金缯诸货〞,如“段必二两以上,紬亦欲坚厚阔机,布用蓝红诸色〞⑤然后运回互市,与蒙古商民交易马匹另据梅国祯?再请罢榷税疏?记载:“虏款以来,一应互市货物,缣帛布匹那么取诸吴越,狐皮水獭等物那么取诸蕲黄,逐年给以帑银,董以专官,皆跋涉数千里外,经年而后可至〞⑥这说明边将们除了往顺天府附近的张家湾、河西务,山东的临清州等地采购货物之外,还携“市本〞远下江南,湖广等处采购货物,运到塞上与蒙古商民交易马匹民市〞的开展非常迅速,“客商岁得虏货之利,将源源自至〞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民间商人经营的“民市〞,是明代蒙汉贸易开展中的新事物自隆庆五年北虏款贡以来,始立市场,每年互市,段布买白江南,皮张易之湖广彼时督抚以各部夷人众多,互市钱粮有限,乃为广召四方商贩使之自相贸易,是为民市之始〞。

      民市〞交易的出现标志了蒙汉间的贸易活动已经开展到—个新阶段,由官方间单—的贸易关系开展到既有官方贸易,又有民间贸易的多元化的贸易关系民市〞交易的出现和开展是明代蒙汉地区商品经济开展的反映,是蒙汉之间经济联络不断亲密的必然结果民市中的商货,“段布狐皮一切杂货,来自苏杭湖广,由临清以致天津芦沟通湾,……乃至市口〞经营“民市〞贸易的商人,“惟是机利雁民,市井无聊之辈,乃始称贷长进,跋涉山川,蒙犯霜露,担负重茧,以与胡儿争杪忽之利,以为蔽体餬口之资〞⑧民市〞的兴起,使许多城市无业游民找到了经商的谋生途径,这对解决当时的“流民〞问题多少有所裨益在互市贸易的过程中,明朝政府按所定税例向蒙汉双方的贸易商民征收比较细微的商税,“凡夷马商货,各有税例,每年即以收获银充抚赏之用〞⑨这里所谓“充抚赏之用〞,就是明朝政府在每年互市完毕之后,对遵守条规的蒙古守市人员,奖给一定数量的银两及其它物品,市易“即毕〞,还要“筵宴酋长,犒劳诸夷酋,人日牛肉一斤,粟米五合,麦面一斤,时酒一瓶,小菜油盐酱醋及马草银七分二厘,饭柴炭银二分,皆取给尖丁银及商税〞⑩与此同时,对汉族守市人员也有一定的奖励因此,蒙汉双方的守市人员都有维持互市秩序的积极性,从而使交易活动得以顺利进展。

      蒙汉互市贸易兴起以后,蒙古牧民觉得互市每年仅开一次,周期太长,于是经常成群结队来到互市的市口,要求开设“小市〞尤其在每年春天,贫困牧民缺少粮食,“愈见狼狈,有畜者每次于巡边各口,求官权易一牛易米豆石余,一羊易杂粮数斗无畜者或驮盐数斗,易米豆一二斗,挑柴一担,易米二三升或解脱皮衣,或执皮张马尾,各易杂粮充食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边人共怜之〞①因此,明朝政府在万历元年允许在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分别设立“小市〞,亦称“月市〞关于“小市〞的详细情况,据梅国祯记载:“每月小市一次,每次不过三二日虏人擐甲市口之外,官兵擐甲市口之内,两相戒防,无异对垒各夷或以羊皮,或以马尾,或以板木,谷米之数与口内军余互相贸易原无奇货异产,每年所税银,少不过二三百两,多不过四五百两,俱佐前开赏功等项支用〞②这段史料说明:一、“小市〞的开市日期为每月一次,每次仅二三天,一般于每月十五日以后开市二三天,让蒙古牧民前来贸易二、“小市〞开市之日,蒙汉双方都派出军队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贸易正常进展三、“小市〞中交易的商品主要是粮食等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小市〞中,蒙古牧民以牛羊、皮张、马尾、毡裘、盐碱、柴草、木材等商品,向汉族商民换取粮米、布匹、锅釜、耕具、绒线及其它日用百货,“牛,米豆石余;羊,杂糗数斗;无畜,间以柴盐数斗,易米豆可一、二斗,柴一担易米可二、三升〞③。

      四、明朝政府要求驻扎“小市〞的“参将守备官〞,主持公平交易,“量抽税银〞,④“关吏得税其物,以充抚赏〞⑤由于“小市〞便于蒙古牧民消费的畜产品及时登市,就近交易,换取他们所急需的粮食、布匹等生活用品,因此对蒙古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较之每年开市一次的“大市〞要更为广泛深远总之,“小市〞开设以后,“虏中贵贱贫富,各遂安生,共感皇恩沿边军民,各获虏利,免忧窃犯〞⑥“小市〞的开设,不仅对蒙古牧民的经济说话关系非常亲密,而且对“沿边军民〞的经济生活也带来了好处综上所述,在明代隆庆,万庆年间,蒙汉间的互市贸易是非常繁荣兴隆的互市贸易的开展使蒙汉两族的商业往来开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打破了明朝政府与蒙古地方政权之间仅有“朝贡贸易〞的旧格局,从而使贸易扩展为民间的更为广泛的贸易往来,使以奢侈品为主体的贸易开展为以人们生活必需品为主体的贸易转贴于论文联盟.ll.  二隆庆、万历年间蒙汉互市贸易的开展,对蒙汉两族社会经济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正如当时宣大总督王崇古所说:“许以贸易,以有易无,那么和好可久,而华夷兼利〞⑦首先,互市贸易开展以后,民族团结取代了民族战争,出现了安定的政治居民隆庆五年后,蒙汉两族人民“交易不绝〞,“东自海冶,西尽甘州,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

      ⑧从此,在中国北部的蒙汉毗邻地区出现了“烽火不惊,三军晏眠,边圄之民,室家相保,农狎之野,商贾夜行〞⑨的和平气氛直到明末,“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⑩,到处是民族团结、社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