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阿立哌唑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8635673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6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阿立哌唑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方法采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阿立哌唑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对照组采取阿立哌唑单一治疗观察两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阿立哌唑联合乌灵胶囊进行治疗的观察组的对各类型的精神分裂症都有着良好的疗效,其有效率较优于对照组22%同时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有21.33%的患者出现不同症状的不良反应,而观察组仅有两例患者出现嗜睡现象结论经临床对比分析可见,采用阿立哌唑联合乌灵胶囊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单一应用阿立哌唑关键词:阿立哌唑;乌灵胶囊;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全球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终身性患病率高达18‰[1],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随着心身医学的不断发展,因用药不当从而引发慢性精神分裂症出现各类并发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开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课题,尤其恢复期精神病人的用药显得更为重要。

      精神分裂症病因十分复杂,主要是由于机体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下大脑功能发生紊乱的一种疾病[1]多发生于青壮年,尤其为男性,临床常常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意志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同时在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方便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脱离现实并且具有病情反复,发病突然,病程迁延等特点,在临床常规用药为阿立哌唑为主要药物,但经我院不断探索研究发现,采用阿立哌唑联合乌灵胶囊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其效果优于阿立哌唑单一用药,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采集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同时排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同时该300例患者均无药物依赖和酒精依赖,并排除妊娠、哺乳妇女及药物过敏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50例患者,年龄27~64岁,平均45±5.6岁;病程4~32年,平均病程21±7.4年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52例,观察组150例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47±7.8岁;病程3~35年,平均病程25±1.4年其中男性患者105例,女性45例,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方面统计学无差异(P>0.05)1.2病情诊断根据Endicott与Spitzer情感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问卷(SADS)和Robins中和国际诊断检查问卷(CIDI)进行对患者评分,用来诊断其精神分裂症的具体分型[2]。

      1.3疾病分型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根据其患者临床问卷分为以下类型:1.3.1偏执型临床主要以妄想为主要的表现,通常患者表现为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过分自负,被迫害幻想症,并常常伴有幻觉1.3.2.青春型通常发病患者为青春期的青少年,表现为行为怪异,情感和行为严重不协调,言语凌乱并话多,思想较为幼稚,多动,夜间很难入睡1.3.3、紧张型早期症状多为失眠、发呆,发愣,注意力不集中为紧张型木僵,突然无原因哭泣,或突然起身,或无原因砸东西,不停原地走动,自言自语为紧张型兴奋,而临床中往往是紧张型兴奋和紧张型木僵交替出现,很少有单独出现的情况两种情况发病时伴有全身性肌张力增高1.3.4单纯型主要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经常痴笑具有起病急,发展缓慢的特点起初往往会被家属忽略,通常发展为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精神衰弱日益明显才会被送来就诊,因此收治此类患者通常病程均不少于两年但通常无幻想症1.3.5末定型不符合以上四种类型,难以分型或为混合型式者[2]1.3.6其它如儿童或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或在精神分裂症后产生的抑郁,慢性衰退型等精神分裂疾病[3]1.4、我科室收治患者疾病类型分析如下表:1.5、疗效评定标准根据CCMD—3来判定患者病情标准,同时结合常规检查生命体征来进行[3]。

      患者体质量,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同时经CCND-3评定符合排除标准患者为治愈体质量,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心电图无主要明显治病情况,或经CCND-3评定符合病情标准但较治疗前好转为有效[4]体质量,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存在明显异常,或经CCND-3评定符合严重标准,同时较之前无明显好转,为无效1.6统计学分析spss17.0软件学软件包开展统计分析,两组间资料以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并采用x2分析检验,以<0.05为差异有显著性2.方法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逐渐停用原抗精神病药,停药两周后给予阿立哌唑口服每日一次,每次5毫克,餐后服用逐渐增加药量至20毫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酌情增减药量二十天为一疗程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应用阿立哌唑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三粒二十天为一疗程3.结果采集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结果分析如下:4.结论阿立哌唑为喹啉酮衍生物,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由于阿立哌唑是多巴胺和5-羟色胺系统稳剂,同时又是突触前自主受体的激动剂,因此在临床中作用与D2和D3受体的亲和力相对明显,Ki值分别是0.34和0.8。

      由于阿立哌唑是D2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因此在能够抑制多巴胺激动剂引起的垂体前叶催乳素的升高[5],与其他抗精神类药物不同时是以往的药物旺旺是将多巴胺系统进行阻断,而本药物是用于稳定多巴胺系统概要口服后三到五小时便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衰期可维持七十至九十小时进入体内后主要靠脱氢化、羟基化和N-脱烷基化三种生物转化道路进行代谢[6]经粪便,尿液排出经临床结果表4可见单一应用该药物易引发不同症状的不良反应,占本组观察病例总数的21.33%乌灵胶囊为中成药,其主要药物成分为真菌乌灵参中分离获得的菌种粉末,含有多种必要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其主要临床功效为镇惊除湿而经临床研究表明乌灵菌粉可将有效的改善脑部组织中传递兴奋神经递质的谷氨酸以及可对脑部神经递质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的γ-氨基丁酸其改善它们的通透性起到提高大脑生理功能的目的同时可促进人体大脑中的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活性,与γ-氨基丁酸合成,从而发挥镇惊的效果同时可对多巴胺的异常兴奋产生抑制作用,促进机体正常活动同时该药物还可促进淋巴细胞DNA的合成,可有效的增强人体中的淋巴因子诱导的细胞毒细胞(LICC)的功能与阿立哌唑联合应用即可有效地缓解阿立哌唑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经临床结果表4可见,有两例患者引发嗜睡现象,无其他明显不良症状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均较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较严重的负担在我国,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有消极的看法和态度,认为他们具有危险性,往往都避而远之而这种偏见导致患者自身也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以及负面情绪,从而加重病情于此同时,患者家属也缺乏相关知识,没有采取及时就医,从而耽误病情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引导性的治疗在我科室精神分裂症的入院患者病情通常比较复杂,由于病情拖延时间较长,家属心理感到自卑,直接影响到患者[7-8]在对待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治疗,用药方面需要更加耐心,细致,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可在患者自身以及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鼓励患者家属常来探视,鼓励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9]观察组的临床研究结果中可见,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对于患者痊愈及好转有着很大的提高[10]因此可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值得广泛推广实施参考文献:[1]董琳琳.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6):506-507.[2]闫俊,张鸿燕,舒良,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8,41(2):81.[3]刘翔宇,储文革,刘友兰,等.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1):47-48.[4]韦群武,廖家广,利永聪.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Meta分析.精神医学杂志,2012,25(4):297-300.[5]黄文武,姜德国.抗精神病新药阿立哌唑[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307-308.[6]周勇,陈雪芳,林勇,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2(21):139-140.[7]崔菁.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6):787-789.[8][9]尚晓芳,周敏。

      阿立哌唑与氯丙嗪维持治疗对女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6):412—414[10]HoriH,NoguchiH,HashimotoR,etal.Antipsychoticmedicationandcognitivefunctioninschizophrenia[J].SchizophrRes,2006,86(2):138-146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