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东营一模试题.doc
19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题生态文化是人类的文化积淀,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风俗 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 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针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摄取、 利用和保护,以致能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经验 等文化积淀人类创建新的生态文明之需要, 源于工业文明造成的日益加深的全球性生态危机 生态科学和 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 人类活动诱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生态灾难的教训, 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 到:人类如果不彻底改变征服自然的态度, 最终也会由于不适应生态环境而在地球上消失为了整 体地解决以上问题, 不少学者提出创建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来取代工业文明, 而不是继续以生态现代化来维持工业文明, 或者以可特续发展的狭窄思路来改善环境并促进全球经济, 这确实是一种睿地球生物固的健康和安全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毋宁说是一个需要人但它却形成了人类难以消除的许多智的看法因为,只有当绝大多数社会都建立起了生态文明的社会,得到真正恢复,人类的生存也才能够得以长期持续然而, 生态文明的创建并非工业文明顺势前行的自发过程, 类自觉逆转的艰难过程。
尽管工业文明只有几百年的短暂历史, 反自然的恶习工业文明是以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以机械世界观来认识和征服自然界, 以牺牲非人类生命的利益和生存环境来实现自己的发展, 以能量和物质消费的最大化为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人类各种族的初民们在万象缤纷的荒野中创造文化, 求得生存的灵性完全丧失了; 耕种植物和驯养动物的农业文明祖先们敬畏自然、关怀生命、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智慧被彻底扫除了:也 许可以如是说, 工业文明留给生态文明最有价值的东西, 只是地球生物圈衰退的恐怖图景引起人们 的沉痛反思和对生存出路的探讨 这种反思和探讨有助于激励人们努力探寻建立生态文明起码的生 态文化前提生态文化相对于生态文明的概念而言, 是一个内容更为复杂和广泛的概念 如果说, 生态文明 是由生态化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全新的文明类型, 它所强调的是所有生态社会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 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达到的起码标准的活, 那么, 生态文化则是不同民族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多样 化的生存方式, 它更强调由具体生态环境形成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由于生态是人类和非人类生 命生存的环境,文化是不同人类生存的方式,所以,一旦地球上有了人类,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生态 文化。
即使人类还处于文明之前的采集、渔猎时代,就已经存在着不同人类种族的生态文化在农 业文明时代, 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种族和民族当然就存在着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其中,中华 民族的生态文化传统就是农业文明时代的最高典范生态文化是自人类诞生以来,不同人类种族、 民族、 族群为了适应和利用地球上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之生存模式的总和 人类适应和维护不同的生 态环境而在生存和发展中所积累下来的一切,都属于生态文化的范畴因此,在工业文明的生态废墟上创建生态文明,非常需要吸收人类自诞生以来世界各个种族、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长期积累起来的生态文化,以消除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反自然的种种恶习, 形成 有利于生态文明的生的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选自《生态文化》双月刊,有删改)6 .与“生态文化”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生态文化是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也是某些知识和 经验沿袭传递的沉淀B .生态文化是由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全新文化类型,能够体现不同民族在特殊生态环境 中多样化的生存方式C •生态文化强调由具体生态环境形成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它伴随着人类出现而出现,具 有时代和民族特色。
D •生态文化概念内容丰富广泛,人类适应、维护不同生态环境而生存发展中所积累下来的一 切,都属于其范畴7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从生态文化的概念写起,侧重从构成因素、历史延续性和文化功能等角度来诠释这 个概念B •第二、三段侧重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人类创建新的生态文明的原因,为人类生存指明了发 展方向C •第四段从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比较的角度出发;在指出两者之间本质区别的同时侧重指出 生态文化的历史性、传递性D •文章首先从生态文化的概念写起,全文重点论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 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 -项是A •不少学者认为,人类在新时代需要创建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而不是继续以生态现代化来 维持工业文明,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B •工业文明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人类难以消除的反自然的恶习,它留给人类的价值 就是引起人们的沉痛反思和对生存出路的探讨C •生态是指人类和非人类生命生存的环境,这样,生态文明则强调所有生态社会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所具育的共同特征和达到的起码标准D •生态文化是不同种族、民族、族群为了适应和利用地球上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之生存模式的总和,而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则是其最高典范。
6 • B ( “由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全新文明类型”是表述“生态文明”的,不是表述“生态文化” 的)7 • D (全文论述的重点是生态文化,写生态文明只是为更好的论述生态文化)8• C (A “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错误的理解,原文在第二段相关语段实际上提供了两种选择,“或者”一词表明我们还可以选择另一条路;B这里的表述和第三段最后几句的表述不一致, 原 文是“也许可以如是说,工业文明留给生态文明最有价值的东西” ;D原文是“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传统就是农业文明时代的最高典范”)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李昉,字明远,深洲饶阳人汉乾佑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道遗、集贤殿修撰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 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 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 逊遂参知政事太宗即位,加 昉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 昉,遂命参知政事。
十一月,普出镇, 昉与琪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 昉议始也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为文章慕白居易,尤浅近易晓好接宾客, 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 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 佖朔望必诣 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 吾所以重之也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 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 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 昉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若不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至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扑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司徒,谥文正A.普寻出镇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寻:不久B.何数诣之诣:拜访C.是市私恩也市:买卖:交易D.台吏掖之以出掖:选拔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昉之知贡举也B.宿旧无逾于昉使不辱于诸侯C.雅厚张洎而薄张佖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因拜舞扑地因击沛公于坐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昉“和厚多恕”的一组是①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②雅厚张洎而薄张 佖 ③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④ 太宗言及多逊事, 昉 颇为解释 ⑤有求进用者, 虽知其材可取, 必正色拒绝之 ⑥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昉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 些修撰的一乙作。
B. 李昉主持贡生考试时,因为受到葡乡武济川的牵连,被贬官为太常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 书舍人一职C. 李昉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提拔任用官员,而 是让皇上定夺D. 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后 因摔倒而去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 (3 分)(2) 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 (3 分)(3) 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 (4 分)9 . D 掖:搀扶10 . C11 . B12 . C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岁暮归南山 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 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1) 这首诗是在诗人心情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答案】 仕途失意 (壮志难酬 )之悲, 世态炎凉之苦, 年华已逝之哀, 万念俱灰的无奈 (或绝望、 失望 )。
2) 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答案】这句诗的妙处就在于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松下的月光 (月光透过松树 )照进窗内,增加了诗人的空虚,给诗人一种更加清冷、寂寥 (孤寂 )之感这样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耐人寻味 )注释】⑴岁暮: 年终 南山: 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之地 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 一说指终南山⑵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 《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⑶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⑷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⑸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⑹老:一作“去”⑺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⑻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⑼虚:空寂译文】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16.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漫画” 不超过 50 个字)① 漫画是绘画的一种② 漫画在内容上大多描绘现实生活,讽刺时事,有时也歌颂好人好事③ 漫画常采用变形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法,有时也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④ 漫画具有较强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 16.答案:漫画是一种通过变形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法褒贬现实,具有较强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 的绘画。
17.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 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 (不超过 80 字)17 .示例一:夜晚,山中升起一轮明月,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则月 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