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中医药《微生物》复习资料-名解.doc
2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名词解释1.正常菌群:许多微生物对人不仅无害,而且有益通常把这些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2.间体:是细菌细胞质膜向细胞质内陷折皱形成的每个细胞有一个或数个间体,其中含有细胞色素和琥珀酸脱氢酶, 为细胞提供呼吸酶, 具有类似线粒体的作用, 故又称为拟线粒体3.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4.转座因子:转座因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可以通过切割、重新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5.菌落: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6.纯培养:取某种细菌的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即可获得此细菌的纯培养物,称作纯培养7.类毒素:用化学方法(甲醛)处理细菌外毒素使其脱去毒性但保留抗原性的一种生物制品,作为免疫原用于人工主动免疫,预防相应产外毒素的细菌感染或疾病,例如破伤风类毒素8.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物质9.锁状联合:在双核菌丝隔膜处形成的侧生特征性突起。
10.感染复数:感染复数缩写MOI或moi即吸附于细菌上的噬菌体数与培养中的细菌数之比11.野生型: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他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12.营养物质: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在微生物学中,还包括非常规物质形式的光辐射能在内13.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是在研究典型生长曲线的基础上,通过深刻认识稳定期到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而实现的14.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一种,泛指细胞内(或病毒粒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课遗传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15.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构成,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成分16.侵袭力:是细菌突破机体的免疫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细菌的侵袭力来自细菌分泌的侵袭性酶和细菌吸附宿上黏膜细胞,抵抗体内免疫因素作用的表面结构17.毒力:是指细菌的致病力,是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由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构成18.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无法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繁殖的变异那类型5519.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20.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是侵染宿主细胞后,进入裂解途径,破坏宿主细胞原有遗传物质,合成大量的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并组装成子噬菌体,最后使宿主裂解的一类噬菌体。
21.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条件下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22.接合:两个细菌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DNA直接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23.细菌沥滤:利用化能自养细菌对矿物中的硫或硫化物进行氧化,使他不断生产和再生酸性浸矿剂,并让低品位的铜等金属以硫酸铜等形式不断溶解出来,然后再采用电动序较低的铁等金属粉末进行置换,以此获取铜金属2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温和噬菌体而获得新的性状25.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抗热,化学物质,辐射等)极强的休眠体26.溶原性:人们把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C后所引发的这种特性叫做溶原性27.基因重组: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28.假菌丝:形成类酵母型菌落的真菌,如念珠菌属或假丝酵母属,当菌细胞出芽后,小芽发育延长,但不与母体脱离,从而形成假菌丝29.大肠杆菌:是一种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内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和腐物中。
30.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调配合适的pH(7.2-7.6),经灭菌后使用的培养细菌物质31.衰退:人工诱变后的微生物在发生自然突变后,其主要性状下降消失的现象32.石碳酸系数: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33.抗毒素: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抗外毒素免疫球蛋白或抗体此抗体与相应外毒素结合可中和其毒性作用,因而可人工注射用于免疫预防相应疾病34.高密度培养:35.溶源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36.假根:一种单一的或多细胞的在菌丝下方生长出发丝状根状菌丝,伸入基质中吸收养分并支撑上部的菌体,呈根状外观37.Stickland反应:某些专性厌氧细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时,以一种氨基酸作为氢的供体,进行氧化脱氨,另一种氨基酸作氢的受体,进行还原脱氨,两者偶联进行氧化还原脱氨这其中有ATP生成这个反应被称为Stickland反应38.生物固氮: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39.转染: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繁殖出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40.共生: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他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41.制菌、杀菌和溶菌:制菌一般是抑制细菌生长,杀菌是将细菌灭活,但是不破坏细胞结构溶菌是通过分解细胞结构(主要是细胞壁),是细胞失去活性。
这几种方法 效果依次增强42.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43.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DNA上,并能与其一起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又能传至子代细菌,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44.plasmid: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45.原生质体融合: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46.巴斯德效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则葡萄糖消耗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即呼吸抑制发酵的作用47.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48.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49.菌核:是一种形状、大小不一的休眠菌丝组织,在不良外界条件下,可保存数年生命力50.病毒粒子:即病毒粒,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有感染力的单个病毒51.medium(培养基):人工合成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代谢物的混合营养料。
52.自外裂解:指细菌细胞吸附某种感染重复度高的噬菌体时而发生迅速裂解的现象此时既无需寄主细胞的代谢活动,也不发生噬菌体颗粒的增殖53.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生物细胞(主要是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54.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倒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55.infection:即感染56.抗原: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157.生长因子:微生物的生长所必须且需要量很小,而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化合物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