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蛤泊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11页2020-2021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蛤泊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不求答案的叩问陈益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求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他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偶你,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许,这么多年来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地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
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地疼痛……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牢笼里理智扰乱天真无邪的快乐,让人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指归正是在精神与肉体的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可惜,往往很晚才懂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己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很想歇下来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
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局也只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到达终点,所以我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1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几乎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个“爱”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B. 这么多年来“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C. “我”为母亲而写的散文《十八双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儿虚构,完全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D. 文中写到灯燎到“我”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E. 母亲身上的多种优秀品质使得每一个认识母亲的人都很敬重她,包括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12. 日本友人在信中对作者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母亲有哪些“可敬”之处?13. 从行文思路来看,文章后半部分引用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跟前面回忆母亲的内容有何联系?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4. 文章结尾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请结合文意及自己的感悟,并联系现实,对作者“叩问”的“答案”加以探究参考答案:11. CE 12. 母亲任劳任怨(勤劳)、温厚乐观、平凡朴素、深爱儿女 13. ①子贡与孔子的对话,是孔子教导他“生无所息”,这种教诲与母亲一生辛劳不肯停歇的精神是相通的; ②将母亲勤劳不息的品格上升到“生无所息”的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发人深思③上承母亲对我的人生启示,下启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14. ①叩问的具体内容:“两者”是指“快快乐乐地踱步”和“充满忧虑地攀缘”这两种人生态度②作者虽然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其实作者的答案就隐含在文中,即人生应“充满忧虑地攀缘”③(自己的感悟)在奋斗的过程中,辛劳疲惫之时,不妨停下来歇息修整(快快乐乐地踱步),蓄积力量之后再出发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本题中A项,“没有给我们留下……精神财富”表述错误,根据文本,母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B项,“正是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错误,母爱内敛质朴,影响我的是她的勤劳温厚的品质。
D项,“主要是为了突出家庭的困窘,生活的艰难”错误,主要是表现“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我们在“默默劳作”的母亲影响下,都认真地做着自己的事1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审清题目要求,然后通过人物的描写、事件等来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本题中,日本友人在信中对作者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母亲有哪些“可敬”之处?解答此题时,根据文本“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他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表现了她“勤劳”的品质;根据文本“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表现了她“温厚乐观”的品质;根据文本“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表现了她“平凡朴素、深爱儿女”可敬品质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行文结构把握,对情节内容、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先分析两段情节交代的内容是什么,然后从结构、主题的角度分析作用首先从内容上,先分析这两段文字交代的内容文章后半部分引用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如“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己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很想歇下来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
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这是在教育子贡“生无所息”的道理而课文中用大篇幅回忆母亲的内容,也是为了表现母亲任劳任怨、不肯停歇可贵品质,这两者之间是相通的从结构的角度考虑:它上承母亲对我的人生启示如“勤劳”等,下启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生无所息”,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将“勤劳”品格升华,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从文章主旨的角度考虑:将母亲勤劳不息的品格上升到“生无所息”的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也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审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重点句子,抓关键词等来分析它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然后再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来进行个性化解读本题中,文章结尾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请结合文意及自己的感悟,并联系现实对作者“叩问”的“答案”加以探究首先根据文本“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可以概括叩问的表层含义:“两者”是指“快快乐乐地踱步”和“充满忧虑地攀缘”这两种人生态度。
然后结合文意,母亲任劳任怨,辛劳一生;作者自己多年来“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孔子教导子贡要“生无所息”,可分析作者的本意:作者的答案就隐含在文中,即人生应“充满忧虑地攀缘”最后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即可只要他言之成理亦可,但不得脱离作者本意——“人生需要奋斗”这一前提,泛泛去谈享乐主义等点睛】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如果让结合个人经历谈感悟,则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来谈感悟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让汉字再简化周溯源 张广照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工具性是汉字的最根本的属性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祖先造字要考虑到识字、写字,考虑到实际运用首创者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后来者可以继续改进提高5000多年来,汉字简化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来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于是汉字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
简化是汉字进化、优化、美化的必由之路汉字是字中有字,笔画多的字通常可以拆分成几个字,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在书写时繁简才有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几千年来汉字演变的趋势,从整体上说是从图画到线条到笔画;从数量上说是从少到多再到少;从结构上说是从简到繁再到简;从字型上说,是从不统一到长扁再到方;从笔画形态上说,是从不规则到弧形再到波浪形再到平弧相间的演变汉字大变化是社会大发展的反映,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大发展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汉字从根源和雏形上来说,来自劳动人民,但经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商代甲骨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是贵族化的标志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来越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便成众望所归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中国历朝历代官方民间都在进行着简化工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
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的碑刻,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清末民初,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新中国于1956年之后出版了《简化字总表》,这就是今天中国内地的用字标准汉字简化不仅省时省力,还会改变人们学习的心理和态度,一见钟情和望而却步,差别甚远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而且多数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书圣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简化字在海内外华人中也是颇受欢迎的,华文圈中使用简化字的人占绝大多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联合国现在也都使用简体字电脑的出现虽然使人用手写字的机会少了,但手写仍有必要,仍有大量的手写相当长的时间不能被替代,因此,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节选自2013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1. 关于汉字及其产生和演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和载体的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其本质属性是工具性B.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从图画到笔画,从多到少,从繁到简,从长扁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