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385354514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绪论1、恩格斯著作《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恩对自然科学特别是19世纪的最新发展成果的哲学概括,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辩证法规律和若干范畴;通过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总结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论述了科学认识方法论的基本内容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观点对当时自然科学中重大发现进行哲学分析一)从自然观的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学说:(1)运动可划分为若干种运动形式;(2)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着;(3)在运动形式转化中存在着量的守恒和质的不灭关系;(4)恩格斯主张区分出简单的低级的运动形式和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恩格斯关于运动形式的学说提供了一种观察研究自然的哲学方式,启示人们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自然界多样性,从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角度分析自然界的演化发展,将自然界看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二)假说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假说方法被普遍应用,标志19世纪科学研究的明显进步假说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既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又包含一些假定和猜想,需要新的经验加以确证恩格斯认为:(1)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2)假说既要有实验观察事实作为基础,又需要新的观察事实进一步确证;(3)假说相互排挤和迅速更替并不表明事物本质不可认识,而是意味着科学认识在错综复杂的曲线上发展。

      此外,恩格斯还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整体分析强调了:(1)社会生产是科学发展的动力;(2)科学发展又推动着社会的变革恩格斯既把科学看成一种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同时也把科学看成一种与经济、文化、政治发生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又涉及到了科学的社会建制和社会价值问题《自辩》代表着19世纪崭新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既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世界观的基础,又是它的推广2、20世纪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自然哲学把蕴含在科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中的科学思想作为研究的重点例如,相对论中的时空观问题、量子理论中的因果性问题、控制论中的目的性问题、信息论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一般系统论中的等级结构问题、自组织理论中的非线性和随机性问题等不是解释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以及为什么是这样,而是阐明20世纪的科学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研究世界,这种观点在什么意义上是合理的以及是否需要补充和完善;不是关于自然界本身的知识,而是关于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研究自然界的知识2)科学哲学各流派关注的问题大体相同: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2)科学理论的结构问题;3)科学理论的发现问题;4)科学理论的解释评价问题;5)科学理论的进步标志问题;6)科学理论的社会承认问题。

      3)技术哲学从哲学的高度研讨与技术活动有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的研究称为技术哲学3、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围?答:科学技术哲学是在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视角,从整体上讨论,对科学技术进行统一哲学研究其相关问题它把科学和技术看成一种知识体系、活动体系、社会建制和社会现象,进而对其进行整体性的哲学研究主要研究范围为:(1)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进行本体论抽象-自然观本体论是关于世界的本质、本原、存在的根据等问题的见解科学技术哲学中所研究的自然观,既包括天然物,也包括人工物,并力图用同一的观点阐释它们的存在和演化1)从自然规律的角度看人工物与天然物并无原则性差别,它们按同样的自然规律存在和演化;2)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之间往往贯通;3)在当今人类生活的地球上,主要由科学知识表征的天然物与主要由技术知识表征的人工物已复合为一个整体2)对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抽象-科学技术方法论所有这些研究活动都密切关注科技研究的具体实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认识论分析科学技术活动不仅包括认知活动,还包括大量的非认知因素从认知以及认知与非认知相互影响视角上所形成的对科学技术活动的总体理解,称之为“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并不涉及某种科学方法或技术方法的细节,而是着力研究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各种方法起作用的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它们的总体结构3)对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价值论抽象-科学技术观在价值论分析中,科学技术被视为价值客体,人类社会被视为价值主体,从主体借助中介而和客体发生的交互作用中讨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及其意义价值论分析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1)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评价研究;(2)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动力及其社会控制的研究立足于价值论分析而形成的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社会功能、以及社会调解的总体见解,被称为“科学技术观”从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它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直接研究领域的哲学学科,属于领域哲学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大进步,必然会引起科学技术哲学内容的变化,从而使其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点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科学技术背景下,科学技术哲学会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第一章1、科学与技术有何异同?答:同:(1)二者都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体系和知识体系,都属于知识范畴;(2)二者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要素,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3)科学的发现科技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引导。

      4)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异:(1)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追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2)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知识,它把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可以用规范语言、编码表述;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一般做不到用规范语言、编码表述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正确与否);对技术知识主要进行价值性评价(有效与否)4)与社会的相关度不同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技术知识则关系到现实生产力,对社会文明、国家的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和近期的影响5)知识表征方式不同科学知识主要记载为陈述性知识,技术知识主要记载为程序性知识,其形式为“如果采用A方法则出现B结果”6)科学研究关于事实原理、定理;技术是研究技能、诀窍及社会关系的7)科学是不会过时的;技术是可以过时的。

      8)科学是发现,将以前的知识创造复制;技术是发明,创造以前未有的9)科学比较深奥;技术比较复杂P37表1-42、科学家的共同行为规范是什么?从一般意义上说,支配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基本精神原则有以下四点:(一)普遍主义科学的普遍主义的直接表达就是科学理论的客观基础性,即尚未被经验证实的假说不管其来源如何,都服从于先定的、非人为的标准,该标准是与观察和原先已经证实的知识一致的二)公有主义科学界承认科学发现都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并被分配给社会全体成员,是全社会的共同财产科学家对其发现拥有的唯一权利,就是获得科学共同体内部对其发现的承认和尊重三)利他主义科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追求真理,仅仅在次要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四)理性主义或有条件的怀疑原则科学家不应盲目接受任何东西,科学向包括潜在性在内的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的每一方面的事实提出疑问这种怀疑是借助经验的和逻辑的标准所进行的理性分析科学家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怀疑3、什么是科学精神?你所理解的科学精神的养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答: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它包括下述五个要素:①求真精神,即科学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或探求真理。

      ②务实精神,就是坚持“实事”为科学的认识对象,通过科学实践去“求是”,并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创新精神,认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④开放精神,即一方面,科学无国界;另一方面,科学是开放性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⑤批判精神,即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怀疑地、批判地考察世界科学精神应包括14个的特征:(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2)创新、改革精神是科学的生命,灵魂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 (4)理性精神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必须坚持理性原则5)求实精神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6)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须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7)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9)协作精神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诸多学科的协作与支持10)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11)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2)功利精神。

      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13)可重复和可检验:研究客观规律就应具备可重复、可检验原则因此掌握规律就可以预测和改造客观事物14)实践精神:离开实践,科学毫无意义和真实性4、科学与伪科学有何区别?答:科学是一种知识,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科学科学知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可以为我们区分科学与伪科学非科学提供一定的依据1)科学的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既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2)精确性,数学在科学中的应用使科学有了精确性的特征3)可检验性,在可控的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4)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的精确性使其具备了可检验性的特征,因而也就使其具有了可错性或可变性5)系统性,科学知识不是各种孤立的概念、原理和简单堆砌,也不是互不相关的各种论点、论据的机械组合,而是根据自然界的有机联系,对事实的有组织的、系统的阐明与理解6)主体际性,科学知识具有客观真理性,它的基本概念反映是固有的本质属性;它的基本定律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伪科学的特征:1、主观性:即不可检验性是人的主观臆想1)伪科学极端蔑视现象知识的客观性地位;2)伪科学无法科学地说明它所覆盖的现象知识,因为它提供不出科学所需要的规范,使观念知识合理地回归现象世界;3)伪科学无法做出可供检验的预见。

      2、特殊性:只对异常事件适用,解释缺乏普遍性1)为科学思想往往是直观、抽象、空洞的,所以往往企图通过对一巧合个别事件的分析来印证自己的理论2)伪科学者热衷于各种异常现象3、孤立性:与当时的科学背景知识不相容伪科学背离当代科学的知识背景,使用一套不同于科学共同体的概念系统4、神秘性:非理性、非逻辑性1)伪科学实体具有超验性伪科学喜欢用超自然的东西说明自然,因而其本质上是超验的;2)伪科学思维具有非理性;3)伪科学表述形式具有非逻辑性5、 反规范性:故意违反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1)他们反对普遍主义原则;2)他们反对公有主义和利他主义原则;3)他们反对理性主义原则伪科学与科学活动中的不成熟乃至失误根本不同科学中的失误不仅允许,而且难免,它是走向科学真理的一种试探而伪科学则是背离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道德的倒行逆施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答:科学技术一体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动态,综合的过程,它包括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以及科学与技术连续体的形成科学的技术化是指在总体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包括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这些辅助的技术活动技术的科学化有两层涵义: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