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的丹青——浅谈鼓子秧歌中的舞蹈构图.docx
10页行走的丹青——浅谈鼓子秧歌中的舞蹈构图摘要:美术中,绘画的第一步就是构图,一幅佳作除了扎实的绘画功底以外,构图也是非 常重要的不同的构图以不同的角度传达出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对于舞蹈来说,给观 众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优美曼妙的舞姿,而线路调度和队形变化常常被优美的舞姿 所覆盖,一个作品如果能巧妙的运用舞蹈构图并且让之有形化为无形为整体服务,这 也是优秀的舞蹈作品成功之处本文以鼓子秧歌中的场图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舞蹈构 图为切入点,研究舞蹈构图在鼓子秧歌场图中的运用引用舞蹈构图对跑场子进行分 析,其中包括从舞蹈构图与文场中的“菠花”分析其构图原则,和从舞蹈场面与武场中 “伞”的角色分析其表演性以及探讨舞蹈构图中的三要素点、线、面,在众多以鼓子 秧歌为元素的舞蹈作品中的运用关键词:鼓子秧歌;场图;舞蹈构图绪论:“构图”一词来源于西方的美术中一门叫“构图学”的课程,但实际上“构图”属于造型 艺术的范畴地球之所以运动才孕育了生命,而世界万物也都是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周 而复始的运动,舞蹈也是同样是因为不断的运动才赋予了它生命虽然说舞蹈是由舞 蹈动作来呈现,但是只有把这些单一的动作加以连接组合,舞蹈才得以完整的体现。
所以舞蹈构图就在其中承担了起承转合的重要角色山东鼓子秧歌中以“跑场子”为 主,一直处于流动中这样一来,变化多样、丰富多彩的场图就成为“跑场子”主要的 呈现形式因此舞蹈构图不仅在舞蹈中承担重要的作用,更是在鼓子秧歌场图中充当 核心的纽带一、 舞蹈构图概述(一) 什么是舞蹈构图?辞海中写道“构图”是造型艺术的术语一般是指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 组成艺术的整体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支系,构图在舞蹈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与其 他艺术门类不同,舞蹈呈现作品的方式主要是把个别或局部的造型加以整合,通过舞 蹈手段将个别或局部的造型串起来,就可以称之为动态的造型艺术,也就是所谓的舞 蹈这种舞蹈手段就叫做舞蹈构图舞蹈构图指的是舞蹈演员在舞台空间流动的路线,以及演员在舞台空间上的位置和 画面的关系舞蹈构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舞蹈演员在不断运动中抒发人物思想情感, 并且将个体和局部组建成为一个艺术的整体,通过舞台缔造完美的舞蹈形象,最终为 了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视觉效果,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其实简单的说,舞蹈构图 就比如我们说话,虽然说传情达意主要靠文字,但是需要把汉字与汉字之间搭起一座 桥梁连接起来,构成主、谓、宾才能表达完整的含义。
这座桥梁在舞蹈中就叫舞蹈构 图二) 舞蹈构图的分类舞蹈构图也绝非是在动作与动作之间搭起一座桥这么简单,从理论上来讲,大致可 以分为两种:舞蹈构图和舞蹈场面舞蹈构图以流动为核心,在舞台上体现的是线和图形的变化,在鼓子秧歌的“跑场 子”中,文场大概就同这舞蹈构图类似,主要通过线路的运动的和队形的调度推动舞 蹈情节的发展并且使舞蹈具有生命力舞蹈场面则与舞蹈构图相反,是通过静止的点和线组成的画面静止不是真正处于 静止不动的状态,而是指相对的静止,它与舞蹈构图的不同就在于,舞蹈场面是以叙 事为主,通过人物的位置、舞姿造型、布局以及画面等,交代主要的情节,表现戏剧 冲突或生活情景,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作品主题实际上舞蹈场面多出现在舞剧中, 哑剧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舞蹈中多用于对抗性或高潮部分的舞段形成的舞蹈场面;然 而在鼓子秧歌中的“武场”实际上运用的也是舞蹈场面,文场以线的流动还有队形的 调度为主,毋庸置疑武场就对应的是舞蹈场面,表演及对抗性的舞段铺陈整个画面三)舞蹈构图三要素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小变大,由浅入深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大海就是由小溪流 入江河,再由江河奔向大海;而大海同样也是从滴水未沾的沙滩过渡到浅海区,又从 浅海区过渡到深海。
那么舞蹈作为世间存在的事物也不例外,同样是由点,即造型, 通过运动形成线路,最后覆盖到整体的画面,这个过程就是舞蹈构图三要素中的点、 线、面], 点、点是静止鬲,点也是最基本的原始形态,舞蹈构图中最小的单位正因为是静止的, 才拥有无限的可能它潜藏着动能,由内部的发出力量,迫使点进行变化就像把一 滴墨水滴入水中,因为墨水的密度大于水,并通过分子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 水将墨水稀释,逐渐散开形成水墨波纹,最终扩散成面如果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 就开始从中心点向某个方向外发展产生改变,与此同时就产生了线秧歌场图中的点,即起点,通过客观影响,由点向外延伸,经过人们再度创作形成 各种各样的场图由此看来,点选择的方向是自由的,但是要想突出点,周围就必须 具备开阔的自由空间(如图1)线的起点以及三角的尖端,也都属于比较突出的位置 (如图2、图3)2.线线是由点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形成的点是静止的,而线来源于运动,那么线恰恰 就是点运动留下的轨迹所以得出结论线的的特性就是,沿着点的方向,无限延伸, 在没有受到外部力量之前是不会改变方向的舞蹈演员在舞台平面上运动的点构成舞蹈构图中的线在常用的舞蹈构图中线氛围 以下几种:A,直线,直线又分为三种,即水平线(如图4)、垂直线(如图5)和对角线(如 图6) oB.曲线,曲线又包括弧线(如图7)、波状线(如图8)、 蛇行线(如图9) 等等。
图9我们可以发现,一条直线,无论是平行、垂直还是对角线都只有长短的变化,因此 变化空间小,装饰性不强,在构图中显得比较单调然而曲线,在直线的基础上具有 丰富的变化,在弧度和长度上都可以随主观意向调整,装饰性较强在场图中,一字 长蛇(如图10)、二龙吐水(如图11)、剪子股(如图12)等常用场图都是运用线 的轨迹演变而来 >图10n图113.面面即图形,而且是由有规律运动的点形成的自然产物既然可以点通过主观意向进 行运动产生线路,最后形成图形也就是所谓的面那么图形的自然也可以丰富多彩, 变化多端,但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也就是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三种,其他的品 面图形也是在这三种图性质上进行发展的,如梯形、陀螺型、之字型在场图中走出 来的平面图形也不过如此,从这最基本的三种图形演变,比如四门斗(如图13)就是正方形的化身;单龙穿珠(如图14)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像是交错的两个之字型,但是 仔细看是两个对头的三角形;还有圆形,卷菜心(如图15)完全体现了圆形图13由此看来面源于线,线源于点,即是舞蹈构图的三大基本原则也同样是场图构图的 关键之所在二、 舞蹈构图与鼓子秧歌场图的交汇(一)鼓子秧歌场图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鼓子秧歌中的跑场子,在当地民间也叫做场子。
为了使跑场子的画面丰富多彩、变 化多样,规范性场图的出现则是必然,这些场图大多源于民间,并取材广泛且年代悠 久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就会有不同风俗习惯,而展现当地民俗风情形式也是五花八 门、面面俱到当然建筑也是众多传递当地文化的方式的一种,所以在鼓子秧歌场图 中很多就是取材于古代建筑图案经常运用在场图中的有虎地门(如图16)、两扇门 (如图17)、月眼桥(如图18)等等,这些都是来源于古代建筑图案,加以整理修 饰就形成了秧歌中的场图鼓子秧歌起源于秦汉时期的抗洪斗争,人们导水排涝后,散墙抢种、辛勤劳作,有 望来年有个好收成所以为了纪念丰收的果实,鼓子秧歌选取一些的植物形象,比如 花篮(单葫芦)(如图19)、单劈葫芦(如图20)、八人焦(如图21)等作为跑场 子的场图图19图20图21鼓子秧歌也源于劳动和生活,因此在日常劳作和生活中的用具也逐渐被引用到鼓子 秧歌场图中比如相公帽(如图22)、线框子(如图23)、八趟街(如图24)随着人们创作能力的提高,其他的一些当地民间艺术形式像年画、剪纸、雕刻以及 其它图案,也被运用到秧歌场图之中,比如四门斗(如图13)、大乱场(如图25) 等等唐宋年间的兵祸战争时期也是鼓子秧歌的成型期,山东自古以来都是战乱频繁,兵 连祸结,饱受兵燹之苦,造就了山东人们不仅锻炼了骁勇尚武精神,也在战争中学会 战争。
鼓子秧歌场图中的龙门阵(如图26)、迷魂阵(如图27)等等,都是引用一 些古代战争阵势像这些类似的场图还有很多很多,如此丰富的场图和舞蹈构图也是不可分割的,每 一个场图都是由点、线、面勾勒出来的美丽画卷,它们线条丰满,图案朴实优美,生 动形象,具有浓厚的民间韵味和风格色彩(二)舞蹈构图与鼓子秧歌文场的交汇1.从“菠花”场图分析其舞蹈构图原则“菠花”是鼓子秧歌跑场图中最基本的单位,“菠花”实际上就是圆圈,即跑场转 角时形成的小圈鼓子秧歌的场图就是由这单一的菠花组合形成的,大致分为单一菠 花、多头菠花、象形菠花和变形菠花四种通过单一的菠花组合产生场图让如目不暇 接,但是目前保存下来的场图有七十余种,常用来进行表演的大概有二十余种,如虎 地门(如图16)、大乱场(如图25)、龙门阵(如图26)等等跑场子是鼓子秧歌中的主体部分,跑场子又分为文场、武场和文武场其中文场凸 显的就是一个“跑”字,那么毫无疑问承载这个“跑”的方式只有场图了跑的是场 图,主要就是靠点、线、面的流动,同时也是靠流动贯穿始终怎么跑?也就是按照什么规则进行流动鼓子秧歌在跑场子中要遵循“外圆内方, 平衡对称”的原则,此外,民间艺诀说到“跑大圈,绕菠花,曲线直线一笔画”。
在 舞蹈构图中的主要基本的原则有: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多样统一、调和对比、比例 等我们可以看到本小节中举出的图例,舞蹈构图在鼓子秧歌的场图中表现的淋漓尽 致就拿迷魂阵来举例吧(如图27),由左进右出和首尾相连,体现了舞蹈构图中的 整齐一律和比例构图原则;大圈绕小圈,体现了舞蹈构图中的多样统一、平衡对称的 构图原则;而且大圈绕小圈,小圈绕大圈,同样都是圈在大小上做了文章进行对比, 体现了舞蹈构图中调和对比的构图原则因此,鼓子秧歌的场图构图原则是建立在舞蹈构图之上的,不断的从舞蹈构图中吸 取营养运用到场图之中;同时舞蹈构图也在借鉴鼓子秧歌的场图运用得到更多的有些 作品中去,所以说舞蹈构图与鼓子秧歌场图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不断创造新的东西, 由此得到更好的发展三)舞蹈场面与鼓子秧歌武场的交汇1.从“伞”的角色分析其表演性“东伞西鼓”,这伞说的就是鼓子秧歌中的伞由此可见伞在鼓子秧歌中的分量 虽然说都是在整个鼓子秧歌都是在表演,但是文场注重的是流动性以跑场图为主,武 场注重的是表演性以跳舞为主在舞蹈构图中的场面构图主要是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主要是通过哑剧、对抗性或 高潮部分的武断表现生活情景,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交代主要情节。
在鼓子秧歌中处于 相对静止状态的就是武场,武场中伞在武场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分为丑伞(头 伞)和花伞,区别不仅仅在于伞的不同,同时还赋予了他们不同的角色,既然赋予了 角色那么就有就要负责塑造人物形象的义务丑伞塑造了庄重风趣、老当益壮的老生形象,同时还担任秧歌队领头人的角色,通 常是丑伞中的第一和第二把伞既是演出的组织者,指挥变化场面与队形又是领舞者, 左手握伞,右手握系着铜铃的拨槌,表演时动作由内向外推走下弧线,有“韧劲”, 展现给人舒展且圆润的美感花伞是青年人的形象代表,以领花(女角)而得名的,同时伞装饰的也比较华丽, 伞的握法与丑伞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右手握系着红绸的响铃,表演时向第一拍右手向 右斜前方做向外翻花动作,后三拍收回身后,整体上动作矫健挺拔,充满阳刚之气在民间流传形容武场的艺诀“跑场交叉,对脸就打”,体现了武场的精髓在表演 过程中,文场结束,就开始走伞,且开始做动作而不是单一的走例如“双十字街” (如图28),在走伞的同时做动作,表现了当遇到队形交叉的时,还要做大的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