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优秀教案(第3节-伴性遗传).doc
9页第3节 伴性遗传●从容说课本节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等4个教学知识点本节内容以上一节课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识为出发点,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依据,通过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为今后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讲授伴性遗传时,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结构,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如下:1.教师利用投影显示的红绿色盲检查图,引导学生自我判断是否为红绿色盲症患者,并介绍我国男女色盲患者的比例,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②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③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从而导入新课2.教师显示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结合前面学习过的果蝇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知识,根据男女色盲患者的比例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4材料《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推断出红绿色盲的遗传性质属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进而引导学生写出男女之间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使学生领会到红绿色盲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
再引导学生分析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大于女性的原因3.在自然人群的随机婚配中,隐性基因(b)随X染色体传递的方式和概率,是理论解释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写出一个男性色盲患者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他们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再分析携带者女儿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通过综合分析,学生掌握红绿色盲遗传具有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的特点组织学生自己绘制红绿色盲其他类型的遗传图解,从而得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母亲患病,儿子全部有病;女儿有病,父亲也有病4.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内容的教学可组织学生根据其遗传病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讨论分析该病的遗传特点,并根据学生对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理论解释,引导学生概括归纳伴性遗传的概念至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课本内容可由学生自学,教师再以具体事例组织学生就伴性遗传与优生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好伴性遗传的知识,不仅能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有利于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2)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2)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教具准备1.简易红绿色盲检查图2.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3.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简易红绿色盲检查图;2.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情境创设]教师投影显示下边的红绿色盲检查图(图2-3-1)图2-3-1 红绿色盲检查图教师:上面三张红绿色盲检查图中的数字、动物和图形分别是什么?学生:数字“628”、动物“蝴蝶”和图案“五角星”教师:我们从平时的体检中就已经知道,如果看不清以上三张图片内容的同学,很可能就是红绿色盲患者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据统计,我国男色盲患者的比例是7%,而女色盲患者的比例只有0.5%教师: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以下问题:①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②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③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内容:第3节《伴性遗传》。
[师生互动]1.红绿色盲(1)遗传性质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果蝇眼色的遗传,知道了果蝇细胞内的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与生物的性别有关教师显示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如图2-32)图2-3-2教师:现在同学们所看到的是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人类细胞内染色体组成与果蝇是相似的,性染色体都是XY型所不同的是人体细胞内有常染色体22对教师:同学们说哪张图是男性的染色体排序图,哪张是女性的?学生:左边是男性的,右边是女性的教师:正确教师:如何分析得出的?学生:因为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形态大小不同,而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形态大小一样教师:那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哪类染色体上?学生:性染色体教师:为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选派代表回答,其他组员作补充学生:理由:①假设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男女患者红绿色盲的几率应该一样但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大约是女性红绿色盲发病率的14倍,说明该基因不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应该位于性染色体上②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说明该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即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③假设该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但是女性中也有红绿色盲患者,故红绿色盲基因不可能在Y染色体上。
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教师:同学们总结得相当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4材料《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然后回答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呢?学生:隐性教师:如何得知?学生:从材料可知,Ⅲ6、Ⅲ7和Ⅲ12都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们的父母Ⅱ3和Ⅱ4、Ⅱ5和Ⅱ6色觉都正常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推知,控制该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教师:没错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性质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呢?学生: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2)基因型分析教师:怎么写一个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按照前面学过的知识,写成bb正确吗?学生:不对教师:那应该如何表示呢?学生:因为色盲的遗传与性染色体有关,应先把性染色体写出来,如女性应先写出XX然后把控制色盲的基因写在两条性染色体的右上方,所以女性色盲患者应写成XbXb教师:那我们又该如何去表示一个男性色盲患者呢?写成XbYb对吗?学生:不对因为Y染色体的长度只有X染色体长度的1/5左右,没有与X配对的基因b,所以不能写成XbYb因此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应该表示为XbY教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下表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 性男 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表中楷体部分由学生填写)教师:根据上表内容和性染色体XY的结构特点,同学们能否分析得出红绿色盲患者男性高于女性的原因呢?学生讨论分析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组员补充。
学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因为Y染色体短,所以在Y染色体上没有红绿色盲的等位基因,即红绿色盲基因在男性体内没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男性只要有红绿色盲基因就表现为红绿色盲②女性只有隐性纯合子时才表现为红绿色盲,而携带有红绿色盲基因时女性仍表现为正常教师:不错3)遗传特点教师:红绿色盲的遗传除了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以外,红绿色盲基因在遗传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面的病例:一个男性色盲患者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后代会出现哪些情况?师生共同分析,并逐步显示以下遗传图解(虚线方框内的内容除外):图2-3-3教师: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是遗传给儿子还是女儿?学生:遗传给女儿父亲遗传给儿子的是Y染色体 教师:是的父亲把红绿色盲基因遗传给了女儿,女儿成了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如果女儿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代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师生共同分析,并逐步显示图2-3-3中虚线方框内的遗传图解教师:从图2-3-3我们可以看出,女儿(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以后,所生的儿子可能患色盲的概率是1/2请大家思考,儿子的色盲基因Xb来自哪里?学生:来自他母亲教师:他母亲的色盲基因Xb又来自谁?学生:来自他母亲的父亲教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红绿色盲基因Xb的传递途径是怎样的?学生:从外公→母亲→儿子。
教师:结合红绿色盲基因Xb的传递途径和患病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具有什么特点?学生: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教师: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会怎样呢?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情况又会如何?请完成课本P36的遗传图解并请两名同学上讲台绘制遗传图解学生自己绘制遗传图解教师进行点评教师:通过对以上四种婚配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除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以外,还可以发现哪些规律?学生:母亲患病,儿子全部有病;女儿有病,父亲也有病教师:对啦,这也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共同特点2.抗维生素D佝偻病教师: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基因,也有显性基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就是一种受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教师显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情况,并简单介绍该病的症状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下表有关人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 性男 性基因型XDXDXDXdXdXdXDYXdY表现型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正常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正常(表中楷体部分由学生填写)教师:上表各种基因型中,哪种基因型的患者发病情况最严重?学生:基因型为XDXD的女性。
教师:没错男性患者的基因型只有一种情况,即XDY,但发病程度与XDXD相似对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来说,又有什么样的遗传特点呢?学生: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3.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师: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表现与果蝇的眼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我们将之称为伴性遗传教师:伴性遗传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除了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以外,人的血友病和外耳道多毛症、芦花鸡羽毛上黑白横斑条纹,以及雌雄异株植物(如杨、柳)中某些性状都是伴性遗传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人的外耳道多毛症,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该性状的遗传有什么特点?学生:患者全是男性,遗传上表现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教师:没错我们研究生物的伴性遗传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P37的内容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教师:研究生物的伴性遗传除了在生产实践中很有用以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在两岁时就被诊断为是血友病患者。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他们就血友病的遗传情况和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你建议他们最好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学生:这对夫妇应生女孩因为他们所生的男孩全部是血友病患者,所生女孩虽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但表现型还是正常教师:没错那如果是某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与一正常的女性结婚的话,则他们是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学生:生男孩好因为他们所生女孩100%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男孩则正常教师:是的因此,学习好伴性遗传的知识,不仅能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有利于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教师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