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版数学二上《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2.doc
2页认识厘米和米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材第 4 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2. 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 米= 100 厘米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 100 厘米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 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 1 厘米2. 让学生在尺上指出 2 厘米、 4 厘米、 5 厘米、 8 厘米、 10 厘米的实际长度3. 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 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 1 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 1 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 1 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米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 米、 2 米、 3 米的长度给大家看4. 量出 1 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 1 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 1 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 米= 100 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三、拓展运用:1. 教师出示 1 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 1 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2. 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3.1 米=( )厘米 100 厘米=( )米5 米=( )厘米 200 厘米=( )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量跳远的距离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
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