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

240页
  • 卖家[上传人]:知**
  • 文档编号:213903304
  • 上传时间:2021-1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3MB
  • / 2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242 页 共 242 页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 第1讲 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解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全国卷高考古诗歌的选材集中于唐宋诗歌,作者以名家为主,非名家为辅本书针对唐宋诗歌进行分时代解读整体风格,旨在帮助考生从宏观上把握诗歌创作的大时代背景,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初唐,是指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前后约九十四年1.时代特征 初唐百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太宗的威武神勇和文治武功,武后(武则天)的雄姿英发和精明干练,宫廷剧烈的斗争,关陇与山东及东南等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南北文化观念的急剧碰撞交融,都引起诗人心灵的急剧波动和人生价值的多元发展。

      2.代表诗人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宫廷诗人)、宋之问(宫廷诗人)、杜审言等3.作品风格共性初唐前期,宫廷诗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初唐后期,随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诗人力反齐梁宫廷诗风,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刚健有力个性代表人物作品风格典型作品名句王勃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审言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诗作以浑厚见长《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宋之问词采绮丽,对仗工整《度大庾岭》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主张“兴寄”,推尊“风雅”,重视“比兴”内容充实,风格沉着刚健《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应用体验]1.(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答:     解析:(1)“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山空月色深”一句,是从视觉的角度,用山的空旷来衬托月色的浓厚这两句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特点2)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前三联通过所见所闻营造出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尾联“樊笼累”与“松桂心”对比,写出了对仕途凡尘生活的厌倦,“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桂”更以其脱俗之香被历代文人寄寓了高洁幽隐的人格特征。

      所以,作者借“松”“桂”的意象表达了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的情感和志向参考答案:(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诗歌鉴赏]《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一诗为骆宾王的优秀之作全诗紧扣“游”字,描写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表达了热爱自然之情,抒发了追求闲适、高洁之志首联直接点题,侧面明旨“物外”颔联承接上文,聚焦题中“山家”,突出“兰径薰”“槐庭落”的夏日景况,也暗示了诗人的志趣与追求颈联转写山风、山月,一“彻”一“深”,照应其“静”其“空”,空旷、静谧的意境自然形成尾联应题,以议结情,“一遣”与“唯馀”的反差,揭示了一片“诗心”,主旨凸显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其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了了可见。

      盛唐,是指玄宗开元元年到代宗永泰元年,前后五十二年左右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顶峰诗坛上百花吐艳,名家如林1.时代特征 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2.代表诗人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3.作品风格共性盛唐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高昂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个性代表人物作品风格典型作品名句岑参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深切的感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昌龄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孟浩然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写山水田园、隐逸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李白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飘逸,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诗风“沉郁顿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应用体验]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对 雪①杜 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得非常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解析:选CE 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     解析:从题干给出的信息看,本题共分二问第一问中,抓住“乱云”“急雪”两个景物,将之串连概述即可。

      第二问中,就“用意”的分析,应从写作手法入手,分析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由于“雪”在此联中是第一次出现,又要考虑与标题的对应问题参考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诗歌鉴赏]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揭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