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而无味或提示身体有病.docx
2页食而无味或提示身体有病作者:王 薇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9年第3期广告说:“胃口倍儿好,身体倍儿棒! ” 食欲作为人类六欲排在数一数二位置的“大欲”, 往往被认为和身体好不好有很大关系而生活中,却有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甚至青少年都出现“食而无味”,对一日三餐都不“感 冒”究竟是有病还是自然规律?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陈伟良教授指出, 味蕾是探测防御器,“没味道”甚至可能暗藏肿瘤威胁中老年人味觉功能降低“吃东西有没有味道,其实就是考察味蕾这个‘探头感受器'灵不灵敏味蕾还是人体防御 机制的一部分,像儿童吃到苦的就会吐掉,就是因为味蕾给出了警示 陈伟良说陈伟良介绍,老年人味蕾萎缩是自然现象女性45岁、男性55岁后约有2/3的味蕾开始萎 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觉功能继续降低,这就是很多老年人“食不知味”的真正原因一些口腔内的疾病,例如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或口腔溃疡等不但影响吃东西,同时也可能干 扰人的味觉陈伟良说,除了老年人正常的味觉功能衰退, 很多时候“ 口淡”背后都隐藏着 诸多疾病信号 手术、放疗、化疗患者都会觉得口淡,不想吃东西这是手术以及药物引起 的,而肿瘤压迫中枢神经也可能出现味觉减弱。
陈伟良表示有关研究印证,相当多早期癌症 病人,会有味觉减弱的现象,大约1/4的晚期癌症病人突然消瘦与异常的味觉有关,味觉异常会导 致厌食研究同时发现,在糖尿病、甲状腺肿瘤和青光眼的病人中,“味盲”者要比正常人高出 许多倍!由此不少专家认为,味觉障碍可能是患有某种疾病的“警报”另外,他指出,口淡也可能发生在身体炎症的初起或消退阶段,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溃 疡等都会伴随“食不知味”;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 素锌的缺乏、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陈伟良告诉记者,如果老年人牙齿 残缺不全, 导致食物与味蕾没有“亲密接触”,也可能是食不知味的重要原因食欲下降是衰老特征人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在中国古代看来是很直白表明身体强健的方式,如果一个人吃不下 了,那估计也干不了最充分折射这一点的就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特意在赵使面前海量进食,就是为了彰显自己没 有衰老一个人胃口好,喜欢吃又能吃,基本可以肯定他非常健康广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 任吕永慧教授表示,胃口好、睡眠好都和身体强健直接挂钩,为什么大部分青少年吃如牛、睡不 醒,就是因为身体朝气蓬勃。
而所谓“生长壮死”,人体都会经历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这个生理 过程呈抛物线,当人逐渐进入中老年,都很可能面临想吃又吃不下或干脆不想吃的状况,所以食而 无味、食欲下降被认为是人体衰老特征之一赵使歪曲事实告诉赵王廉颇虽胃口好,但一餐要‘方便'3次,赵王觉得廉颇老了,还是不 敢用,这就是虽然食之有味,但身体运化功能减退,留不住营养吕永慧告诉记者, 吃一顿拉几 次,表明内湿、脾虚, 小肠的吸收功能差脾主运化,运化能力衰弱,自然就会出现营养穿肠过 但身体留不下吕永慧说我们衡量患者预后好不好,很大程度也是观察他爱不爱进食、进食量多少吕永慧表示食而无味原是脾作祟食而无味在中医认为是“口淡”,指口中味觉减迟、自觉口内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这是《黄帝内经》对于食而无味的观点“阐述”吕 永慧表示,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脾主运化功能与食欲、口味有着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如果 脾气健运,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可见食欲不振,口淡无味所以“口淡”者关键 是要养胃健脾,用以补中益气临床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药如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陈皮、神曲、 山楂等若脾胃阳虚, 阴寒内盛, 则须加入温运脾阳之品, 如附子、干姜等; 若脾虚湿阻中焦, 而口淡、腹胀欲呕,则须加芳香化浊之品, 如藿香、佩兰等;若因外感风寒,而口淡者,是外寒逼 肺、反侮脾土所致,则需温经散寒、疏散风邪,使脾气得伸,胃气得复,而口淡自愈。
吕永慧介 绍她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运用食疗调理,以健脾益气, 开胃消食, 芳香化浊为法,以增强 脾胃功能,全面摄取营养,保证营养充分吸收,她建议人们可以采用食疗方以健脾醒胃扁豆茭白瘦肉羹:鲜扁豆15克,鲜茭白2根,猪瘦肉150克,调料适量猪肉先洗净、切丝; 扁豆剥开;茭白剥开、洗净、切丝;锅中热油用葱、姜爆香后, 下猪肉爆炒至变色,下扁豆、茭白 及胡椒粉适量同炒待熟后,下湿淀粉勾芡,加食盐、味精调味即成可健脾醒胃,和中化湿参芪猪肚:党参30克,黄芪10克,川椒、胡椒、丁香各3克,猪肚1只,食盐、味精各适量 先将猪肚洗净,纳诸药于猪肚中,置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炖烂熟后,去药渣,将猪肚取出切片,放 回汤中,煮沸、食盐、味精等调味服食可健脾益气,消食化积细嚼慢咽、增大运动量可“余味无穷”吕永慧指出,细嚼慢咽可以使人感觉到“余味无穷”原来,在进餐时多咀嚼、细嚼慢咽,可 以刺激唾液分泌,以帮助更多的食物分子和味蕾起作用,从而增加味觉平时,也可多食肉干、水 果干、坚果等耐嚼食品,通过不断地咀嚼锻炼唾液的分泌,让味蕾保持活力,减慢味蕾的萎缩速度而增加运动量保证就餐前身体产生饥饿感、使味蕾处于兴奋状态,以及吃饭只吃七分饱,都 能让人保持“嘴馋”,让辨味功能和食欲也处于良好的状态。
戒烟戒酒也可让人增进味觉感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吃东西感觉“没味道”,通过不断加重味道的方式刺激味蕾,反而会 伤害味蕾这是因为进食过咸、过辣、过酸以及味道浓重的食物,虽然能增加味感,但会对味蕾 产生不良刺激,进一步损害味蕾如果想让食物味道丰富点,可多放些葱、姜、蒜、香料等调味 品专家介绍,平时饮食可以多食蛋羹、面汤、馄饨等汤食,因为舌头对汤食的感觉要比固体食 物敏感得多摘自《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