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电影《路易十四的情妇》的角色美感.docx
8页浅析电影《路易十四的情妇》的角色美感 ■李想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453000)[Reference]角色是演员的艺术生命,更是审美感觉的传达载体舞蹈演员的身姿、眼神、手势都构成了舞台角色的美感,但是角色美感不仅仅是这些,比如放荡、诱惑、低下甚至折射着贫穷与困惑也都同样构成了舞台角色的艺术美感,尽管这种美感具有很浓郁的悲剧色彩,不过它所传达的美与丑的割裂则是观众应当在欣赏的过程中去仔细品味的本文以《路易十四的情妇》为例浅析了舞蹈演员的角色美感,从而为还原舞蹈艺术的本质寻求一些佐证[Keys]舞蹈演员;角色美感;玛奇丝;法国宫廷;感性认识舞蹈演员在表演中,通过自己的肢体、眼神、舞蹈动作塑造了一个个舞台形象,由抽象化具体到了形象化,通过服装、灯光、舞蹈演员的内心精神反映来表达表演的思维恰恰由于这种灵动性的思维表现为舞蹈艺术的角色美感增添了一层新的审读内涵法国电影《路易十四的情妇》通过银幕展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为了追求美好生活依靠在街头跳舞为生的玛奇丝悲剧而短暂的人生历程,她的舞蹈非常有特点,非常美,这种美展现的是乡村女孩的质朴,举手投足露出的是她内心的坦荡与美好,但从舞蹈表现来看,真无法想象她是一个卖春的少女和随意的少妇。
舞蹈的美妙,展现出的美好形象,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快乐,尽管舞蹈背后隐藏着某些丑恶的东西,可是美与丑适当地割裂,是保持美好所必需的影片中,无论是舞台上,还是奢华皇宫里舞蹈着的玛奇丝她都通过绝伦的舞蹈诉求了一个舞蹈演员的角色美感,这种具有舞蹈演员本身丰富内涵的本质恰恰是舞蹈艺术回归本质的一种表现一、角色美感的表现内涵美感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更是舞蹈艺术对“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艺术精神”的吸纳在一定程度上,舞蹈演员的角色美感是通过舞蹈的动作来表现的,在整个过程中首先是演员在生活的基础上,根据舞蹈的需求,经过内心想象虚构的“物质世界”“情境世界”所引起的感官,如影片开始在雨中舞蹈那个片段就深刻地揭示了玛奇丝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演员心中想象虚构的江河湖海、草木山川等大自然的具体形象的刺激所引起的感官是舞蹈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内化,影片中的玛奇丝对表演的热爱,不仅仅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付出,更是对审美艺术的影响作出的回馈,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一旦是在表演,玛奇丝就能融合在角色中;虽然情境、声音、意境能够影响演员的表演,但是在融合到角色的美感传播上则更加注重与观众的相互交流,从而使舞蹈艺术产生通过角色所表达的真实感、信念感。
舞台上的实景、实声必然是舞蹈演员角色美感的一种如果演员缺乏丰富的想象,不能在心中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世界”“情境世界”,就不能产生活生生的内心视象和情感体验,也就谈不到对“形象世界”“情境世界”的感觉影片中玛奇丝在任何场合的舞蹈都像是在奢华的宫廷里,她的凄美与诱惑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影片中的玛奇丝对上层社会的向往,对表演艺术的执著追求不仅通过她的舞姿反映了出来,而且她的信念在舞台上属于自然形成,在这种艺术内涵发展的基础上,舞蹈的动作与放荡勾勒出了她悲剧的人生,也恰恰是这种具有悲剧的美感在影片中一直传达着奢华背后的丑陋和罪恶二、角色美感的悲剧本质影片《路易十四的情妇》是舞蹈艺术的悲剧表达,更是对主人公玛奇斯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在《路易十四的情妇》里,苏菲玛索舍弃了惯常的优雅文弱,以野性的风格刻画了一个醉心于戏剧的歌舞女郎形象——玛奇丝她举手投足的吉卜赛气质,无时无刻不放射出年轻的活力她一出场,便在一片色迷迷的目光中旁若无人地跳舞,她的身体像林间小鹿般轻盈,她的袖子像行云流水般翻转,她撩起衣裙时,一双交错的玉腿带着无尽的诱惑忽然天降大雨,她扬起双臂任雨水打湿全身,她旋转着舞步,甩起长发,让水珠飞溅。
此刻张扬的是她不羁的青春、无双的美貌、性感的身段当她功成名就,俏然站在舞台上时,那些王公显贵情不自禁起立鼓掌她坐在马车上,周围人潮汹涌夹道欢呼,一束束鲜花向她抛来——整个巴黎为之倾倒在她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之间,谁还能想起当年那个卖弄风情的女孩呢?然而,人生沉浮在转瞬之间,当繁华落尽、宠幸不再时,这个放浪形骸的女子只有声泪俱下,痛苦挣扎帷幕终将落下,她无法逃过这人生的绝唱舞台迷人,但光彩时刻终究要过去玛奇丝为了站在喷泉中向国王朗读诗句,患上了重感冒,终于体力不支而晕倒在舞台中间之前她曾嘱咐哈辛不许找人替她,哈辛亦说,没人演得了那女主角然而,当她真的倒下,哈辛也无法作出停演的决定玛丽,那个每天在后台倾听和模仿玛奇丝表演的婢女,在这关头出现,要求取代玛奇丝哈辛最终答应了,他以为玛奇丝很快就会醒来然而玛奇丝昏睡了三天,第四天的晚上才转醒过来莫里哀在壁炉前烧火,玛奇丝问他,戏剧停演了吗?她不明白自己躺在病床上还有谁能演这女主角玛丽?她还是个吸奶的孩子!”她难以置信!短短三天,她就被取代了,那个不起眼的小女孩竟然在这时候代替了她,她被大家遗忘了!舞台上的角色玛奇丝不管是她的美貌还是她的舞姿都通过她的肢体展现出了她生命的脆弱,尽管她的内心是执著而坚定的,但是她的身份与社会背景以及她的舞蹈都折射出她凄凉的美感。
她红得发紫、她用女性的魅力征服帝王、最终她还是用自己的躯体换来了生命的绝唱,这不仅仅是影片所需要的情景来嘲讽当时的社会风化,在很大程度上玛奇丝的贪欲与她原本的生活背景和她的左右逢源决定了角色的悲剧人生三、角色美感的艺术塑造影片里最经典的艺术塑造莫过于苏菲出场时的歌舞片断:集市上原木搭成的舞台前,女孩从旁边的楼梯飞奔而下,随意地将裙角别在腰间一系,跑到舞台中央,停住,忽然,眯起眼睛一笑,音乐响起,开始跳舞,随意的动作,充分展示着她优美的肢体语言,抬腿、转圈,没有什么美丽的技巧,却是一种蓬蓬勃勃的生机——忽然大雨倾盆而下,她大笑着仰头向天,雨水从她滑润的肌肤向里流到破旧的紧身胸衣中,光洁的胸部散发出晶莹的光泽她眼睛里的迷离跟心底的不安定气质,有对于自我价值被承认的强烈渴望和不愿失去悲剧演员付出的是自己的生命,她演角色,我演出我自己最后,在拉辛怀中死去 玛奇丝从一个搔首弄姿、向每个男人卖弄风情的街头女郎演起,演到迷倒皇宫侍从、迷倒莫里哀、迷倒路易十四的名伶她不断地舞蹈着,挥[来自wwW.lW]洒着妖冶之气,所到之处电闪雷鸣,死伤无数苏菲将妖冶、放荡演绎得深入灵魂玛奇丝总以为自己是聪慧至极的非凡女子,驾驭着世人的喜好与目光,参透了男人们的心思与欲望,却不知自己终归只是繁华人世里的过客一名,繁华如斯,总会离她而去,连她的爱情,她的拉辛,也是如此。
他们是太相似的人,为达目的可以牺牲一切,包括爱情他只是一名要取悦皇室贵族的作家,做不了弄臣,却依然要卑躬屈膝;她又何尝不是?或许他们都是太自私的人,曾有的山盟海誓,只是一时兴起的波澜壮阔,他们究竟做不到完全的忠诚只不过先背叛的人是拉辛,所以崩溃的会是玛奇丝;只不过玛奇丝更害怕那种孤独的滋味,害怕被背叛情感本就卑微,没有谁是独一无二的,更何况是一出戏剧,而玛奇丝在透彻了然的时候,已然绝望,那是她的生命无力承受的失望,她已经累了太久玛奇丝死了,最爱她的只是她已经死去的丈夫;她的好友是莫里哀;她死在了拉辛的怀里,拉辛的眼里有着忧伤,笔者却仍然难以释怀,没有谁是独一无二的,戏如此,爱也如此!影片成功地通过角色的表现完成了美感到悲剧的转换,尽管舞台上的玛奇丝那样风光、妩媚、诱惑,但是她所发散的美感仅仅是舞台的需要,她的思想根源上对未来的信仰、对尘世的留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具有真实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美感是艺术能力的塑造,更是剧情的需要四、角色美感的主观诉求电影的片名很容易使人产生香艳的欲望,特别是在影片开头,那个肮脏的胖嫖客趴在玛奇丝的身体上的那个镜头,似乎注定了玛奇丝的悲剧角色如果说影片中掀翻嫖客而去和莫里哀结婚的剧情安排是玛奇丝对命运的一种挣扎的话,那么接下来她左右逢源地周旋在几个男人的身边则丝毫不夸张地表现了玛奇丝极端希望被重视、被承认的欲望,影片中的舞蹈动作运用了身体的部分,不可否认主人公的身材或者相貌对男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玛奇丝的身体付出为的是一次次的演出,她需要民众的崇拜,需要来自皇宫贵族的承认,需要男人不管是莫里哀还是拉辛的映衬,恰恰是这种崇拜、承认与映衬凸显了玛奇[来自Www.lW]丝的美感,但并不是幸福的美感,这种美感有着过多的内涵,悲剧而沉重。
于是,在影片的发展中就有了玛奇丝人生里最欢娱的爱情,与拉辛金童玉女珠联璧合的二人,拉辛爱她,她爱拉辛,假如世界上还有美满的爱情,笔者几乎以为他们就是,戏剧里她演悲剧,戏剧以外她的生活正上演喜剧,她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明星,皇室的恩宠,民众的崇拜,成千上万的人慕名而来观赏她的演出,她一场又一场地演,这时,她已有了拉辛的孩子,终于体力不支,病倒了下来,拉辛焦头烂额,可世上的天使只有玛奇丝一个,这个悲剧传奇只有她能演,他曾经以他的爱情起誓,这个角色只由她来演,但最后面对窘境,拉辛同意让一直受玛奇丝指点技巧的侍女代演,而这场表演竟也博得满堂彩,玛奇丝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是双重的背叛,她最信任的侍女夺取了她在舞台上的荣耀,夺取了专属于她的掌声,而她最爱的拉辛,也背叛了她的誓言最后玛奇丝选择以自杀结束自己的传奇生命玛奇丝看似缺少技术含量的舞蹈,实则是她率性的性格真实写照大雨倾盆,只有玛奇丝一个人在雨中尽情地舒展肢体,展示毫无修饰的自然之美如果你们的眼睛有她一半灵动,就不需要用臀部和胸部夸耀自己了拉辛这样对命妇们说玛奇丝是属于大自然的,但她却被带进了矫揉造作的宫廷,好比被关进了笼子的小鸟,结果可想而知。
她和拉辛的悲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拉辛是廷臣,为了生存必须违背本性;玛奇丝则敢于公然顶撞宫廷里的资深演员,王后尖刻地讽刺她时她也敢拂袖而去拉辛能迁就她一时,却不可能事事退让,为了演出,他必须违背誓言玛奇丝也是个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她不满仅仅当个舞女,她要演戏,所以她能不惜一切手段只为了得到一个角色她和拉辛的开始也不是那么纯粹,但后来她把对舞台的爱和对拉辛的爱结合在一起她爱舞台爱到骨子里,爱拉辛也爱到心底里,舞台上的她在演绎安多玛也在演绎自己其实,影片也通过这样的寓意来深刻揭示了法国当时的社会风气与阶级意识,并立足平民的立场上委婉地运用舞蹈演员的角色美感来讽刺了社会的畸形品格影片以悲壮开始,直到后来的悲剧结束,通篇的角色美感升华了舞蹈的艺术修为最终导演运用舞蹈和表演这样两个特殊载体讽刺了当时社会阶层的不公和阶级意识的小众性,其间,舞蹈演员的角色美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Reference][1]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之《路易十四时代》[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9.[2] 耿菊生.对人的传统悲剧的当代关注[J].文学评论家,1992(03).[3] 盛雷.一群卑琐灵魂悲惨命运的启示[J].作品与争鸣,1990(04).[作者简介] 李想(1983—),女,河南新乡人,艺术学硕士,新乡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外舞蹈史及舞蹈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