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7篇】.docx
24页语文教案【7篇】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形,学会拆字,从而更好的理解字的音,形、义 2、学会“词语接龙”的活动规则,锻炼思维能力,扩大词汇积累学会“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3、背诵儿歌,训练语感,培养朗读能力 4、通过展示台,想同学展示自己的创作,学会欣赏自己,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拆字,学会分析字的音、形、义 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儿歌,提高朗读能力编写儿歌,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课前准备修改并整理自己的二个,查找有益动物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我的发现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拆字游戏1、出示例字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各自找组合体所隐藏的'字,看谁找的多,找的快 生说说找出了那些字,是怎样找的2、拓展练习 (1)“树”、“春”、“圆”分别可以变出几个字来? (2)让学生自己写出能够拆分的字,用学会的方法拆一拆,组内相互考一考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二、日积月累(-)我会接(词语接龙) 1、引导学生观察例子生说说前一个词和后一个词有什么关系 2、生意小组为单位进行口头接词练习,看那组接地快。
(二)、读读说说 1、读句子 2、扩展练习 (三)、读读背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上星期,我们秋游去了哪里?觉得好玩吗?今天,王老师还要带大家去动物园里玩,想去吗? 2、可是王老师只带上课认真、举手发言积极、声音响亮的同学去,你们能做到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3、[课件]出示,我们乘着大巴车,迎着凉爽的秋风,望着窗外优美的风景,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路向动物园走去瞧,动物园已经到了,动物们很有礼貌地站成一排向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吧?学生加手势读词语学生拼读音节齐读,指名读,同桌读 4、[课件]这些小动物们身后都有一条什么?板书:尾巴 5、今天,我们来得真是时候,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你知道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板书:比(指名读,齐读,“巴”要读轻声。
这三个字你是在哪里认识的?怎样记住它们? 二、朗读课文 1、动物比尾巴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去看看他们先比什么?(课件出示文中三个问句) 2、自由练读问句,指导认识问句,教师示范问句的读法 3、指名读,开火车读这六个问句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4、动物比尾巴大赛还差一位播音员,动物们正在发愁呢,你们愿意当他们的播音员帮他们播报一下比赛的项目吗? 5、[课件]大家猜猜评选结果会是怎样?哪些小动物可能当冠军 不知道那么猜得对不对,我们去看看评选结果 齐读,小火车读,同桌读,读得不准的地方互相读 6、[课件]猴子、兔子和松鼠到在大赛上捧得了大奖,公鸡、鸭子、孔雀也不甘示弱,他们觉得自己的尾巴也很有特点,还想再比比,看看他们在比什么?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7、出声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同桌对读课文 三、识字 1、“公鸡”里面藏着两个新朋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偏旁,你们发现了吗?他们叫什么名字?书空“八”字头 2、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谁愿意向大家提个醒,怎样记住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⑷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铭记??《本草纲目》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 ⑴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 ⑵齐读这一小节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那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呢?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这篇课文仅仅是想让我们了解这一现象吗? (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2、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 3、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⑴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
⑵“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指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⑶“滴穿”“顽石”是指什么? ⑷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 4、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5、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⑴自读 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