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88102018
  • 上传时间:2024-0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备人:邱江南 单位:大港中学 审核人:徐美云教学目标1.了解短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2.学习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并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3.掌握短文的论辩语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理解孟子的思想观点教学难点:短文的论辩语言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编提纲,试背全文二.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告子》三、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听课文录音,在舒缓的音乐中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伴随音乐试读课文,初步领会语句的意思3)学生串讲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①每四名学生为一组进行讨论②教师指名代表对课文进行试讲,其他学生补充更正文段比较容易翻译,学生能够较轻松地完成教师对试讲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肯定)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章是针对当时那些好战者的心理,阐明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向背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从而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呢?(二)学生分组对文章内容逐段设疑、释疑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作答)(三)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归纳分别指明各层次学生回答)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二段中:①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②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③这场战争结果怎样?④原因何在?3、第三段中:①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②战争结果如何?③为什么?明确: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①第二段中守城一方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板书)②攻城一方攻势很大,“环而攻之”③结果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板书)④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①第三自然段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板书)②结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板书)③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4、承接问题,教师进一步启发:“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方法?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指明各层次学生回答)明确:双重否定句;排比修辞;极力强调这种条件的优越,以示理应守住。

      四)从第2、3自然段来看,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人和)那么孟子认为“人和”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人心所向,上下团结)作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况会怎样?不得“人和”,结果又如何呢?(齐读最后一段,学生回答)明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板书)(五)、讨论探究: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这三句话什么意思?(2)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各层次学生回答) 明确:(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运用了排比修辞运用排比,使文章气势更雄壮、奇伟,使人感觉到一种不容怀疑,无可置辨的论辨力量3)、作者以“域民”、“固国”、“威天下”为引申推论,推出新的论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揭示了“人和”的核心内容B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学生讨论,各层次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的事情,注定要失败的。

      六) 总结:明确: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援引战例,以攻城而未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引申到治国,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文采用了逐层论证的写法七)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练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预习作业《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巩固作业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 ) ②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   ③池非不深也 ( ) ④委而去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与“人和”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5.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 的重要性,推出了 的结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8 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 (到… … 地方去)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7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8翻译下面句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参考答案:1.①却、可是②这③护城河④放弃 2.①震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器装备的精良或“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②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朋友都背叛他把“亲戚”译成“内亲外戚”亦可) 3.D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答案:6、A 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8、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