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论文)GPS基线解算的方法及精度分析.doc
14页GPS基线解算的方法及精度分析摘要:对GPS控制网基线处理中对观测数据及基线解算质量评定要素进行了 总结,针对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基线解算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优化解 算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合理建议关键词:GPS;基线解算;优化;精度分析1 GPS基线解算方法GPS测量数据的处理可分为基线解算和网平差两个阶段,因为 GPS测量得到的是GPS相位中心到卫星发射中心的伪距,载波相位 和卫星星等,使得要得到工程测量的定位成果,必须先进行基线向量 解算,评定基线精度,它是GPS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其解算质量的 好坏将直接影响到GPS网的定位精度1.1 GPS定位及基线解算原理GPS技术在测量上均采用相对定位技术即将两台GPS接收机分 别安放在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的 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基线解算就是利用GPS接收机接收到的载波 相位观测值做为基本观测值,对其进行差分处理,建立观测值与基线 向量的关系,通过最小二乘原理求解基线向量及其精度利用伪距法 进行GPS定位的数学表达式:P二p+c(dt- dT) +dion+dtrop (1 -1)其中P为接收机到卫星的测量距离(伪距);P为接收机到卫星的实际 距离;c为光速;d为卫星钟差;dT为接收机钟差;dion+dtrop分别 为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延产生的距离偏差。
当我们假定卫星与GPS标准 时间同步,则偏差只决定于接收机时钟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四个方程:JCvi—x) +6vy)2+(zi-z)2 = RrCByl(x2-^) + (y2~yJ + (z2~zJ = RrCB ( ]_2)J(X3-兀)+63—y) + (z3 - z)「= R3~Cb 』(兀4-打+ (y4-y) + (z4-z)2 = E _ Cb其中Ri ( i=l, 2, 3, 4)为伪距,CB为距离校正量1.2 GPS基线解算的重要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基线解算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有起算坐标不准确、卫星观测时太 短、周跳过多、多路径效应、电离层传播延迟、对流层折射五大类因 素1) 起算坐标不准确基线解算时,必须有一个点的坐标作为起算,该点应为其中某个 接收机的WGS- 84坐标,其点位精度对基线解算精度的影响可用下 式表示:= 0.6*]0~\5朋Z? ( 1~3)其中5血为起算点的坐标误羌;b为基线长度(km); b为因起算 误差引起的基线向量误羌可以看出:当基线长度一定时,5加越大,b 越大这里我们应该至少保证起算点为观测不少于30min单点定位 结果的平差值所提供WGS- 84系坐标。
为了使起算点坐标精度更加 准确,我们可以利用改进单点伪距定位结果的方法:将观测的伪距定 位值取平均值2) 卫星观测时间过短卫星观测时间过短可以市以下两点来判别:① 查观测数据的记录文件对每颗卫星的观测数据数量,数据量小 则观测时间短② 直接查看卫星可见性图卫星可见性图如图2所示图2卫星可见图解决办法:对于观测时间过短的卫星观测数据予以删除,不让其 参加基线解算3) 周跳过多卫星周跳可以由以下两点判别:① 从基线解算后获得的观测值残差分析;② 从相位观测图中看出解决办法有:① 增长历元间隔,跳过中断的数据解算;② 多颗卫星经常发乞周跳,可删除周跳严重的时间段;单颗卫星 经常发生周跳,可删除该卫星观测值;③ 根据测区卫星可见性预报表改变观测时段,避开周跳严重的时 间段4) 多路径效应多路径效应…般造成观测值残差偏大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办法 有:① 通过缩小编辑因子的方法来剔除残差较大的观测值;② 删除多路径效应严重的时间段或卫星;③ 避开高反射体,采用扼流圈天线;延长每点的观测时间;④ 选择视野开阔地段,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大面积水域等5) 电离层传播延迟、对流层折射电离层传播延迟、对流层折射影响过大,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①提高卫星截止高度角:TG软件默认为13度,在进行基线解算 前应改为15度;② 采用模型对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进行改正;TGO软件默认 HOPFIELD模型;当基线长大于10km吋使用;小于10km吋影响可 略;③ 若为双频观测值,则可以使用消除了电离层折射影响的观测值 来进行基线解算。
2 GPS控制网基线解算的一般原则和质量分析方法GPS基线解算就是利用GPS观测值,通过数据处理,得到测站 的坐标或测站间的基线向量值基线向量是GPS最基本的观测量, 基线量的质量是提高GPS控制网整体质量水平的关键木文围绕着 如何提高基线观测质量,如何选取基线,如何剔除坏基线以及质量分 析等问题进行应用性的分析讨论2.1 GPS控制基本作业流程在大地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应用中,一般采用多台接收机进行组网观测每天观测完成后, 对当天的观测结果,用厂商提供的后处理软件和接收机釆集的广播星 历进行基线处理,并进行初步平差;全网观测完毕后,再进行网平差, 以提高全网的成果精度并使网中各点的精度尽可能均匀;最后用已知 坐标进行约束平羌,求出各待定点的最终成果2.2通过基线解算结果来分析GPS野外数据的观测质量GPS野外数据的观测质量直接影响到定位的精度,及时有效地对 野外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检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不仅可以保证观测 数据的可靠性,同时一旦发现观测数据存在问题,可以进一步分析产 生问题的原因是接收机出了问题,还是观测环境不够理想,还是人为 的原因,以便迅速准确做出判断,调整作业计划,采取措施避免漏测 和不复,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基线解算时所设定的起点坐标不准确,会导致基线出现尺度和方 向上的偏羌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尽量提高起点坐标的准确度,以避 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解决基线起点坐标不准确的问题,可以在进行 基线解算时,使用坐标准确度较高的点作为基线解算的起点,较为准 确的起点坐标可以通过进行较长时间的单点定位或通过与WGS-84 坐标较准确的点联测得到;也可以采用在进行整网的基线解算时,所 有基线起点的坐标均由一个点坐标衍生而来,使得基线结果均具有某 一系统偏差,然后再在GPS网平差处理时,引入系统参数的方法加 以解决少数卫星的观测时间太短,导致这些卫星的整周未知数无法准确 确定,从而影响该卫星参与的基线解算精度关于卫星观测时间太短 这类问题的判断比较简单,只要查看观测数据的记录文件中有关对与 每个卫星的观测数据的数量就可以了,有些数据处理软件还输出卫星 的可见性图,这就更直观了若某颗卫星的观测时间太短,则可以删 除该卫星的观测数据不让它们参加基线解算,这样可以保证基线解算 结果的质量周跳太多的判别,在整个观测时段里,有个别时间段里周跳太多, 致使周跳修复不完善对于卫星观测值中周跳太多的情况,可以从基 线解算后所获得的观测值残差上来分析。
冃前,大部分的基线处理软 件一般采用的双差观测值,当在某测站对某颗卫星的观测值中含有未 修复的周跳时,与此相关的所有双差观测值的残差都会出现显著的整 数倍的增大多路径效应、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的判别我们也是 通过观测值残差进行的不过与整周跳变不同的是,当路径效应严重、 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时,观测值残差不是象周跳未修复那样 出现整数倍的增大,而只是出现非整数倍的增大,一般不超过1周, 但却又明显地大于正常观测值的残差通过提高截止高度角,剔除易 受对流层或电离层影响的低高度角观测数据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 的盲目性因为高度角低的信号,不一定受对流层或电离层的影响就 大2.3基线解算的一般原则要进行GPS网平差,首先必须提取基线向量,构建GPS基线向 量网提取基线向量时需要遵循以下儿项原则:必须选取相互独立的 基线,若选取了不相互独立的基线,则平差结果会与真实的情况不相 符合;选取的基线应构成闭合的几何图形;选取质量好的基线向量, 基线质量的好坏,可以依据RMS、RDOP、RATIO、同步环闭和差、 异步环闭和差和重复基线较差来判定;取能构成边数较少的异步环的 基线向量;选取边长较短的基线向量。
2.4 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的主要作用评定GPS网的内部符合精度,发现和剔除GPS观测值中可能存 在的粗差由于三维无约束平差的结果完全取决于GPS网的布设方法 和GPS观测值的质量,因此,三维无约束平差的结果就完全反映了 GPS网木身的质量好坏,如果平差结果质量不好,则说明GPS网的 布设或GPS观测值的质量有问题;反乙 则说明GPS网的布设或G P S观测值的质量没有问题得到GPS网中各个点在WGS-84系下经 过了平差处理的三维空间直角坐标在进网中某点准确的WGS-84坐 标作为起算点,则最后可得到的GPS网中各个点经过了平差处理的 在WGS-84系下的坐标为将来可能进行的高程拟合,提供经过了平 差处理的大地高数据用GPS水准替代常规水准测量获取各点的正高 或正常高是冃前GPS应用中一个较新的领域,现在一般采用的是利 用公共点进行高程拟合的方法在进行高程拟合之前,必须获得经过 平差的大地高数据,三维无约束平差可以提供这些数据2.5基线解算质量分析2.5.1基线向量的改正数根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基线向量中是否含有 粗差若在进行质量评定时,发现有质量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处理,如果发现构成GPS网的基线中含有粗差,则需要采用删除 含有粗差的基线、重新对含有粗差的基线进行解算或重测含有粗差的 基线等方法加以解决;如果发现个别起算数据有质量问题,则应该放 弃有质量问题的起算数据。
2.5.2数据删除率在基线解算时,如果观测值的改正数大于某一个阈值时,则认为 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则需要将其删除被删除观测值的数量与观测值 的总数的比值,就是所谓的数据删除率数据删除率从某一方面反映 出了 GPS原始观测值的质量数据删除率越高,说明观测值的质量 越差2.5.3 RDOPRDOP值的大小与基线位置和卫星在空间中的儿何分布及运行 轨迹(即观测条件)有关,当基线位置确定后,RDOP值就只与观测 条件有关了,而观测条件乂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实际上对与某条基 线向量来讲,其RDOP值的大小与观测时间段有关RDOP表明GPS 卫星的状态对相对定位的影响,即取决于观测条件的好坏,它不受观 测值质量好坏的影响2.5.4同步环闭合差由于同步观测基线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得同步环闭合 差在理论上应总是0的,如果同步环闭合差超限,则说明组成同步环 的基线中至少存在一条基线向量是错误的;但反过来,如果同步环闭 合差没有超限,还不能说明组成同步环的所有基线在质量上均合格 2.5.5异步环闭合差当异步环闭合差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 的质量是合格的;当异步环闭合差不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组成异 步环的基线向量中至少有一条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确定出哪些基 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可以通过多个相邻的异步环或重复基线来进 行。
2.5.6重复基线较差RATIO、RDOP和RMS这几个质量指,标只具有某种相对意义, 它们数值的高低不能绝对的说明基线质量的高低若RMS偏大,则 说明观测值质量较差2.5.7小结GPS控制网外业设站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相对较长如何通 过内业严谨细致的基线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找出基线不合格的原因 无疑会提高GPS控制网的质量和工作效率3 GPS控制网基线解算优化方法探讨随着静态GPS定位测量技术在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及矿山测量 的不断普及,如何建立一个高精度的GPS控制网成为工程建设中的 一个关键的环节,从GPS控制网的点位选埋,网形优化、外业观测 及内业解算每个过程都会影响GPS最终的成果质量,其中基线结算 处理是所有程序中占用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