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阳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记录.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千****8
  • 文档编号:103717802
  • 上传时间:2019-10-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8.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阳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记录———————————————————————————————— 作者:———————————————————————————————— 日期: 2 sunshine阳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调 研 报 告郭正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水利厅党组的统一部署,2011年7月10日至14日,由我带队对晋城市阳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北留镇史山村煤矿废水利用工程、润城镇沟西村渠道防渗工程、北音煤矿废水利用工程及凤城镇前贯沟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尹庄村雨水集蓄利用等工程,在东冶镇晋圪坨村召开了座谈会,与市、县、乡、政府及水利部门基层负责同志进行了专题讨论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阳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作情况,加深了对阳城县农村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基层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之于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当地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翻番的重要作用,并对新形势下做好基层水利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同时也了解到,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1 阳城县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南端,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之间,东部与泽州县为邻,西面和沁水、垣曲县交界,南部同河南省济源市接壤,北部与沁水县相连全县总面积1 968 km2,其中,山区面积1 158 km2,丘陵区面积810 km2 阳城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较为分明,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达645 mm 全县河流均属黄河流域,分水岭以北的芦苇河、获泽河、涧河等均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南部次滩、盘亭、秋川、石圈、蟒河等6条小河直接流出省界汇入黄河 全县土壤有棕壤、褐土、草甸土三种类型,以褐土为主土壤熟化程度较高,理化性能生产性能较好,是发展农业的较为理想的土壤1.2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阳城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66 9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2.974 6亿m3,地下水资源量2.627 0亿m3,重复计算量为2.234 7亿m3 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阳城县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为2.064 3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84亿m3,地下水可利用量1.461 6亿m3,重复量1.237 3亿m3。

      2 阳城县小型水利工程现状 阳城县的农业灌溉水源工程有水库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截潜流工程、小泉小水利用工程、煤矿废水利用工程等,不同的水利工程构成了地面水、地下水、境内水、煤矿废水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体系截至2010年底,全县建有各类农田灌溉工程547处,水浇地面积0.89万hm22.1 中型灌区 阳城县现有中型灌区2处,分别是董封灌区和北留灌区,设计灌溉面积0.3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16万hm2 董封灌区位于阳城县西部30 km处的董封乡鹿渠村,设计灌溉面积0.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087万hm2灌区水源来自董封水库,水库兴建于1959年11月,竣工于1960年5月,是由县政府组织群众投劳投资兴建而成,控制流域面积338 km2,总库容7 061万m3,1974年改建以后,总库容2 209万m3,2002年全国300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又再次对董封水库进行处理,现水库坝高为34.27 m,总库容2 347万m3,其中兴利库容458.7万m3灌区建设有浆砌石干渠1条,断面为1.5 m×1.7 m,长22.48 km 北留水轮泵站位于沁河流域中部沁河干流沿线,水源为沁河水, 1967年建设,1975年竣工。

      灌区建有拦沙坝1座,长92.6 m,引水渠引水流量14 m3/s;干渠长11 km,分干渠4条,长16.9 km,支渠13条,长18.68 km兴建有水轮泵站1座,铺设直径720 mm提水管道1.1 km,提水流量0.75 m3/s,北留水轮泵站灌区设计灌溉面积0.2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076万hm2,灌区自流范围效益发挥很好,提水范围效益发挥较差,主要原因是用水量大,浇地成本高,老百姓浇地积极性不高2.2 小型自流灌区 阳城县现有小型自流工程142处,有效灌溉面积0.16万hm2,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面小泉小水逐年减少,有的甚至干枯,致使引水工程效益逐年下降较大的小型灌区有羊泉潜流灌区、红卫灌区 羊泉潜流灌区位于阳城县西北部30 km处的芹池镇芦苇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4 km2,坝长178 m,灌区于1973年4月动工,1976年7月竣工,建有干渠9.65 km,有效灌溉面积0.033万hm2,2000年对灌区进行续建改造,新增干渠4.26 km,新增水地0.033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067万hm2由于田面工程不配套,浇地用水量大,成本高,影响群众浇地的积极性,灌区效益发挥较差。

      红卫灌区位于获泽河中游南岸,灌区始建于1976年12月,1977年6月28日竣工,建有干渠1条,长17.5 km,设计灌溉面积0.043万hm2,由于资金缺乏,工程老化失修,2008年底有效灌溉面积仅达0.02万hm22.3 小型提水灌区 阳城县小型提水灌站250处,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有效灌溉面积0.44万hm2提水工程大都兴建于农业学大寨时期,由于渠系不配套,浇地用水量大,加之提水成本的提高,提水站工程效益发挥较差要充分发挥已建提水站工程效益,必须对抽水站灌区进行节水工程配套2.4 纯井灌区 阳城县现有机电井153眼(全为深井),有效灌溉0.13万hm2,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机电井由于建设投资较大,提水成本较高,大部分机电井兼顾人畜吃水工程,工程管理好,设备完好率高,灌溉效益和人畜吃水效益比较明显机电井灌溉主要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如桑园、果园、大棚等经济作物,主要采取的灌溉形式为喷灌、微灌、管灌3 存在问题分析 阳城县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现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较低,加之年久失修,淤积、塌方、破损现象严重,导致工程使用效率低、效益差;二是灌区的主体工程和干支渠后续配套不全,大部分田面工程无配套设施。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户分散经营,农民群众对土地的关注由集体转入个人承包的范围;而原有的乡镇水利管理站也由于政府精减机构,力量逐渐减弱,部分乡镇水利员仅有1~2名,而且还兼职其他行业,水利工程专业管理人员几近缺失,加之对已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如何管理和使用缺乏明确规定,对国家、集体、受益农户三者的权责缺乏明确界定,导致建、管、用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二是投入不足近几年中央财政投入虽然逐年增长,但仍难以满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县级财力有限,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公益性强、经济效益较低,社会投入的热情不高三是劳动力难以保证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两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动力比较缺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大投入力度4 发展建议4.1 科学规划工程建设布局 分析阳城县目前的水资源紧缺状况,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在于开源与节流,为此,应立足阳城县实际情况,科学布局小农水工程,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4.1.1 已有工程续建配套改造 在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为目标,对中小型灌区现有的水源工程、蓄水工程、输水渠道(管道)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对末级渠系进行配套改造,对田面实施节水配套,从根本上提高灌溉标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4.1.2 煤矿废水利用 充分利用煤矿废水资源发展“一矿一池一园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煤炭资源整合后,全县有煤矿29处,年排水量359 万m3,可用来发展农业灌溉的煤矿20处,年排水量280万m3,已发展演礼仁用杏园区、北留皇城、润城屯城、北留史山、郭峪等多处废水工程建设,年利用废水84万m3现未开发利用的煤矿有14处,年排水量196万m3主要分布在工矿业比较发达、经济条件较优越的北留、润城、东城办、町店、芹池、演礼、固隆等芦苇河和沁河流域一带今后,要加快煤矿废水开发利用步伐,争取周边村庄群众尽早受益4.1.3 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主要以阳城县的中南部石炭岩山区的东冶镇、驾岭乡、河北镇、蟒河镇、董封乡等5个乡镇为主该地区水资源埋藏较深,大部分达600 m以上,钻深井每米大约需1 000余元,加上配套工程,每眼深井需投资100余万元,后期运行费用也很大,不建议钻深井取水。

      而区内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水利设施现状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条件相对较差,地表水、地下水严重缺乏,不具备修建骨干水源工程条件,宜重点发展集雨工程,为此,应充分利用硬化的路面、屋顶集雨场、荒山荒坡等集雨条件,兴建旱井、水窖等蓄水工程,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4.1.4 小泉小水利用 阳城县的小泉小水分布很广,特别是沿河乡镇地表水资源充足,“十二五”期间宜重点在这些区域发展自流灌溉4.1.5 深井水利用 阳城县现有机电井153眼(全为深井),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建议“十二五”期间在这一区域内,通过采取喷灌、微灌、管灌等节水措施,大力发展节水面积,并辅之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价值较高的桑树、果树、大棚菜等经济作物4.1.6 中水回用 阳城县目前设计处理污水1.8万t/d(达标废水1万t/d),实际处理1.35万t/d(达标1.345万t/d),年处理污水490万t现利用中水回用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主要涉及凤城镇、白桑乡2个乡镇十二五”期间,拟加大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力度,扩大中水灌溉面积4.2 改进对策与措施4.2.1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针对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管用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问题,首先,应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规范水利管理方式,以乡镇为单元设置专门水利管理站或水利服务队,作为县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承担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任务;其次,应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吸引有责任心的农民群众代表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征求农民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工程实施方案、资金筹集计划等的意见,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第三,发展充实基层专业化服务队伍,如抗旱服务队、节水设施维修队等,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第四,要进一步制定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确保建成一处工程、发挥一处效益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建设、管理改革力度,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使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经营走上以存量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轨道4.2.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效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 首先应摸清现状、找准问题,理清思路、科学规划,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