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汾尧庙导游词.docx
26页临汾尧庙导游词临汾尧庙导游词 作为一名特地为游客供应帮助的导游,往往须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临汾尧庙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临汾尧庙导游词1 今日是国庆节,下午妈妈带我去尧庙 我进去的时候第一4102眼就望见的就是风光秀丽的五凤楼,两层我们1653从旁边的楼梯上去的,那楼梯真高,上去后,我还看到了《圣旨展》我在相识了慈禧太后,听导游简介,五凤楼是由,一人升天,四凤齐鸣,四凤是指尧身边的大臣,应而得名 五凤楼的后面就是《尧井亭》,据说是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太阳落在地下,地下非常干旱,以前,人们都是用河流来吃水的,因为天气干旱,河流里的水都干了,人们就发愁,尧有一天在大树下休息,突然看到蚂蚁的洞窟,蚂蚁一般都居住在潮湿的洞窟里,于是尧便起先挖起了井找到了水源,为了纪念尧把这口井叫尧井,也称天下第一井,井的旁边有,“夜笑柏”“鸣鹿柏”“柏抱槐”“柏抑楸”这四种树我们又见到了尧字璧大约有一千多个尧字,都是名人写的,有一个尧字像人在跑步真有 我们去看了铜钟,重大约有21吨,厚度大约一分米,还有尧殿两侧树木桩,叫诽谤木,是尧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就是广泛听取民众的看法便于改进朝政,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还有尧和夫人睡觉的地方,叫寝宫,后来,我们来到天下第一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鼓,鼓的直径大约3米,高大约1。
2米鼓的两面是整张牛皮做的,在20xx年前纳入世界纪录,听导游讲解,鼓内有弹簧,击小鼓就能听大鼓的声音又叫母子连心鼓,这就是尧庙的风光秀丽!临汾尧庙导游词2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特地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起先始终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祥瑞标记,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中国最祥瑞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设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需“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尊敬敬的肃穆前行。
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宏大的独创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变更了依靠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闻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依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平所撰,闻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平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平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起先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中国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动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平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爱护探讨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依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闻帝尧定都平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耀,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宏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
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调,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平盛世舜20岁时以孝著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察,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纳拦挡堵截的方法治理,结果没有胜利,被流放羽山而死舜举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细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踪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最终完成了平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酷爱。
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看法,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化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记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猛,顶端的冲天吼,生气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底座有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