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全国名校新闻与传播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复旦、武大等).pdf
158页目录 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 部分答案) 2015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 部分答案) 2014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 解 2013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 解 2012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 解 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含部分答案) 2014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 版) 2014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 忆版)及详解 2013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 忆版) 2013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 忆版)及详解 2012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 忆版) 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含部分答案) 2015年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 解 2014年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 忆版) 2013年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 忆版) 2012年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含部分答案) 2013年浙江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 版) 2011年浙江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1年浙江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 解 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 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015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辨析题(40分) 1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请对此观 点进行辨析。
2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就是大众”,请对此观点 进行辨析 二、论述题(60分) 1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2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商业化运作导致大众传媒蜕变变成了文化 工业,并以快感麻痹人们思考的神经,导致受众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请对此观点进行论述和评价 三、材料分析题(50分) 根据数据统计,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主体,青少年使用网络不仅仅 能扩大视野,而且帮助青少年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 信息繁杂荒芜以及网络环境不完善,人们担心虚拟的网络世界会影响青 少年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并对青少年沉迷网络忧心忡忡结合材料试 论“网络媒体与青少年” 2015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 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武汉大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辨析题(40分) 1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请对此观 点进行辨析 答:略 2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就是大众”,请对此观点 进行辨析 答:略 二、论述题(60分) 1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答:(1)媒介融合的含义 “媒体融合”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 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其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 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 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而广义的“媒介融 合”则范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 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 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也就是说,“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 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 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 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2)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技术融合和所有权融合导致传统媒体产业之间的进入壁垒逐渐消 失,产业间的边界趋于模糊例如三网融合,网络上互联互通,业务上 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媒介生态环境媒介融合 延伸了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改变了现有传媒市场的版图,使旧 的传媒运作架构和盈利模式日益式微,建构了新的集约化、数字化的新 闻生产模式,创造了新的产业价值链,成为未来新闻生产的主要目标 从粗放单一的新闻生产到集约化的新闻生产 传统的媒介产业经营是单一的、线性的经营,未能充分有效地开发 和利用媒介资源,导致媒介产业盈利模式单一,更多的依赖广告,增加 了经营风险。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异军突起,加速了传媒 产业中不同形态和门类在同一操作平台上的渗透和融合,消除企业界 限,协同生产尤为必要协同生产使得采编人员、客户、设备和新闻资 源实现集约化使用,实现媒介产品的广度深度开发和多次转化增值,达 到生产集约化、经营一体化、经济规模化例如凤凰集团的电视媒体、 凤凰网、凤凰周刊等按照自己的业务目标开展融合新闻业务,实现 集约化经营,产品的形态由栏目及其组合、DVD系列、丛书、短信系列 服务,不同的媒介产品对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挖掘和利用,达到信息的 多重升值 从封闭独立的新闻生产到数字化的融合新闻生产 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基本有着独立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和细分市 场这种产品单一的运营方式很难应对市场变化和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在数字化生产以前,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不同的产品形态是 不能兼容的,数字技术打破了这个壁垒,不同内容的产品内容经过数字 化的处理和传输,内容生产逐渐走向融合,数字化使媒介产业之间的联 动乃至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从专业工作者的新闻生产到全民参与的新闻生产 在传统的媒介生产环境下,受众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参与内容的生 产,但是程度和规模都十分有限。
在融合媒体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和数 字技术的发展,双向互动传播成为可能,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模 糊,内容生产主体日益多元化普通公民借助、博客、微博、播 客、BBS、SNS社交网站等,发布新闻和表达观点,“草根”记者在重大 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产生了一次次的轰动效应例如伦敦地铁爆炸东 南亚海啸、克林顿丑闻等,第一时间发布报道的是公民记者而不是专业 记者虽然专业媒介组织在新闻报道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新媒介正在 改变大众传播的面貌,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的传播网 络已经形成,传受一体化和全民参与新闻生产成为新的趋势 总之,以融合编辑室为枢纽的集约化、数字化的新闻生产模式是一 种新的新闻生产观通过报道主体的多元化、编辑管理的多元互动化、 报道过程的集体协作化、报道手段的丰富多样化、传输终端的多渠道 化,实现协同传播、融合生产、延伸新闻生产链,最终形成一次采集、 多种信息整合、多媒体故事生成、多渠道信息发布的新闻生产流程当 然,这种新的新闻生产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初期实验阶段,不仅受制于国 家的媒介政策,也受制于媒体人的融合新闻理念、融合文化的生成和融 合组织的重构 2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商业化运作导致大众传媒蜕变变成了文化 工业,并以快感麻痹人们思考的神经,导致受众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请对此观点进行论述和评价。
答:(1)文化工业含义 文化工业,即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一般 把“文化工业”术语的发明权归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法兰克福学派将文 化工业所呈现的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标准化、齐一化或程式化所谓的标 准化就是一种缺少独特的内容与风格,但适合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批 量生产、机械复制程式代替了一切,雷同代替了个性,平庸代替了高 雅,低俗代替了崇高整个文化工业把人类塑造成能够在每个产品中都 可以进行不断再生产的类型,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消融到文化产品的 程式化和齐一化模式的表现中,每一个体极富有生活情趣的个性特点以 及创造性都因顺从这种齐一化模式而变成了泡影,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媒 介极力推崇的样板生活的拷贝艺术作品被彻底世俗化、均质化、商业 化 (2)文化工业具有以下特征: 艺术生产的工厂化、工艺化或制作化,因此可量身定做、机械复 制、批量生产,艺术不再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的精神生产”; 艺术作品的商品化、消费化,因而艺术从精神领域蜕化成只具使 用价值的器物,从而剥夺艺术本应具有的任何反抗和批判功能; 文化工业的大众传播形式使其传输给大众的信息具有两重性,表 层信息往往是自由、平等、幸福,反抗不公和极权主义等等,深层隐藏 的信息却传播给大众适应与接受现实秩序的必然性; 文化工业的升华是伪升华,它不断地供应文化快感和幸福承诺, 用伪审美假升华遮蔽人性压抑的真实,无限期地延长支付它开出的快乐 支票。
文化工业不是纯化愿望,而是压抑愿望注:霍克海默和阿 多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页 文化工业还具有伪个性主义特征个性化”是它倾销文化商品的 典型伎俩,大众常常被款待得像主人一样,似乎它的产品只为您一个人 生产而且它总是给文化商品打上天才的独创性和独特个性的迷人光 辉,以掩饰其情感与形式的标准化、格式化以及风格的千篇一律性 文化工业的伪个性主义,不仅是由于生产方式的标准化,更是由其 意识形态本质所决定的它按照社会所喜欢所需要的样子塑造所谓的个 性,“个性被归结为普遍的能力,偶然性,只有当它完全具有普遍的特 性时才能存在下去1967年阿多诺说得更直截了当:“文化工业的绝对 规则不再与自由有任何共同之点它宣示于众的是:你应该循规蹈矩, 即使是在未被告之任何规矩的情况下;应该与任何已经存在的东西保持 一致像其他任何人那样思考 文化工业使工具理性完全凌驾于价值理性,使使用价值彻底臣服 于交换价值在后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商品要保持纯粹使用价值的 幻想,就必须被纯粹的交换价值所取代文化工业不仅把对于效用的精 确计算放在首位,而且充分利用拜物教使文化商品笼罩上一层厚厚的偶 像光晕。
凭借偶像化这一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手段,在文化商品的交换过 程中达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殖 (3)单向度的人含义 它最先是由马尔库塞提出,他指出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经 济、政治、思想、文化甚至生活等方面,都只剩下一个向度,即肯定与 维护的一个单一向度,而没有了批判与否定生活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 人,也被现代社会所标准化、范式化了,丧失了批判与否定的能力, 在“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中,成为维护这个社 会的工具和奴隶,成为单向度的人他们对社会没有了否定批判精神, 一味认同现实,认为现在的生活环境就是最适宜的,他们安逸于眼前的 生活,不会也想不到更高的要求他们只会为了更好地迎合现在社会的 潮流而一味地去改变自己,丰富自己,屈服自己心灵深处真正的个性, 真正的意识,让自己成为整个社会潮流所能接受的个体 文化工业抹杀了文化的鲜明个性,抹杀了“否定的理性”,造成了人 们的虚假需要,把他们禁锢成“单向度的人” (4)评价: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提供了一种有典型意义的 大众文化批判模式这种模式把文化工业所操纵的文化活动的标准化、 模式化、商业化、单面性、操纵性、强制性看作是当代工业社会文化艺 术的根本性特征。
法兰克福学派详尽揭露了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对大 众文化的平民化趋向采取激烈的拒斥态度,表现出一种誓死捍卫所谓精 英文化的愚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