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中考数学试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doc
11页新课程中考数学试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刘金英新课程中考数学试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内容摘要:本文结合2008年天津市中考数学试题的设计,从命题的立意、 素材的选取、试题呈现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程度 等方面出发,在试题的社会性、人文性、应用性、新颖性、探究性等方面进行 探索,以寻求新课程中考数学试题设计的途径和方法2005年秋季,天津市初中学段起始年级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 学科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 学》(供天津用)(以下简称课标教材).依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08年天 津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以下简称中考)数学试题的设计,结合天津市课 程改革教学实际,从命题的立意、素材的选取、试题呈现方式、解决问题的方 法以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程度等方面出发,在试题的社会性、人文性、应 用性、新颖性、探究性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现了课程改革后第一 次中考的平稳过渡.一、试题立意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知识重点与核心内容的考查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 发展.因此,数学试题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 数学的认知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 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 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需要在数 学课程目标、学生水平、教学现实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探索数学试题设计的途 径和方法.1. 编制细目表,考查知识重点根据考查目标,数学试题的设计,首先应列出知识重点与核心内容,将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标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以实现 对每一道试题的功能定位.“数与代数”领域,重点是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相关知识,应 突出数与代数在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过程中的作用,从变化和对应的角度 理解方程、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空间与图形”领域,重点是对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 换的认识,特别是在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中研究几何图形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 能力.“统计与概率〃领域,重点是通过统计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简单的 统计与概率问题的计算,感受统计与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划分比例,确定核心内容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其中第四部分是前三 个学习领域内容的综合与应用.参照课标教材对相关内容的课时分配,2008年 天津市中考数学试题,在设计时将各学习领域所占的内容比例分布如下:题型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选择题4, 5, 8, 1012分1, 2, 3, 7, 915分63分填空题11, 12, 13, 1712分15, 16, 189分143分解答题19, 20, 24, 2632分21, 23, 2526分228分合计12个题56分11个题50分3个题14分所占比例46. 7%们.7%11. 6%3根据考查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应包括试题立意的新颖性、情景过程的综合 性、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思维方法的多元性、探究性解决问题和解答过程的多 样性等.【案例1】2008年天津市中考第(18)题如图①,0】、外、心、Q为四个等圆的圆心,爪B、C、〃为切点,请你在图①图②图中画出一条直线,将这四个圆分成 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并说明这条直线 经过的两个点是;如图②,0、 劣、心、。
4、5为五个等圆的圆心, 刀、B、C、D、万为切点,请你在图中画出一条直线,将这五个圆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并说明这条直线经过 • • •的两个点是・本题是关于等分圆的面积问题,要求学生在图中画出可以等分四个圆或五个圆的直线,答案不唯一.对于图①,直线AC、BD、QO3、劣4均满足题目要求,如图③,若注意 到经过0的任意直线都能将四个圆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将 对解决图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图⑥对于图②,方法一,将3、四个圆组成的图形看作一 个整体,就是图①的情况,点为对称中心,而点5的对称中心,于 是,经过两点的直线满足条件;方法二,由于③与为等圆,只要 找出一条直线,既平分三个圆组成的图形,又可以使‘分别在这条直线的两侧,直线AQ满足条件,如图⑤,类似地,直线 DO., E02, C0}也满足条件;方法三,如图⑥,补6,则经过6两点的直线 为所求,实际上6为矩形6的对角线,点为对称中心.通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关注了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概 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动手操作、观察、试验、猜想、探究等实验几何的过 程中,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二、试题素材立足于课标教材,重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综合为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试题素材的选取上立足课标教材,使考试评价成为学生进 一步学习教材的一种延续.2008年天津市中考数学试题素材的选取主要有以下 几种形式:1. 选自课标教材原题【案例2】2008年天津市中考第(19)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卜+ 5丁 = 8,[2x - y = 1.本题是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6.3.3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引例,从方程的角度,它是求解…个二元…次方程组的问题;从函数的角度, 就是求解两个一次函数图象交点的坐标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 联系.2. 将课标教材原题进行变式【案例3】2008年天津市中考第(21)题 如图,在梯形,砌中,AB〃 CD,③。
为内切圆,E为切点、,(I)求/aod 的度数; y\(II )若AO = 8cm, DO = 6cm,求您的长. ” B本题是在课标教材九年级上册"20. 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习题中的第12 题的基础上,将题目的背景改编为梯形内切圆问题,解题时主要还是综合运用 平行线性质、勾股定理、切线长定理的知识,使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成为教 学与评价的双重任务.3. 课标教材内容的拓展【案例4】2008年天津市中考第(17)题已知关于x的函数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 ②当XV2时,对应的函数值),<0;③当XV2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你 认为符合要求的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本题是在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6.2.2 一次函数”例3后面的“探究”及 例4的基础上,综合考查函数的相关内容.由于函数的图象以几何形式直观地 表示了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运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就是应用其中包含 的数形结合地研究问题的思想.课标教材设置该“探究”栏目的意图,也是通 过画函数图象的过程及观察比较,引出关于k对函数增减性影响的归纳.于是, 作为课标教材的一种拓展,学习应用由形到数的探究方法讨论函数,成为本题 设计的出发点.本题的答案不唯一.如一次函数y = x-2, —般地y = kx + b(k>0,b<0,2k+b%0) 都满足条件;反比例函数y = -L(x〉()),一般地y = ^(x>0, SO)满足条件;二次 函数y = _(」-2)(』_3), ,般地> = -尤JO-尤2)<0,2< x}〈互)也满足条件・三、试题呈现具有探究性,突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探究性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学生在学习课标教材时,已体会了对数的规 律和模式的探究、对图形运动变化过程中基本几何要素之间关系的探究等.只 有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知识才能在学生心中真正获 得“深层理解"・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旦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 途径.从中考探究性试题设计的实践来看,此类试题的设计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应体 现情景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为那些在日常教学中实实在在进 行过探究式学习的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案例5】2008年天津市中考第(25)题已知中,ZACB = 90, CA = CB ,有一个圆心角为45。
半径的长等于CA的扇形c以绕点旋转,旦直线6F、6F分别与 yS直线旭交于点肌Al //(I )当扇形C欧绕点在ZAC8的内部旋转时, 胃 R如图①,求证:MN? =AM@ +BN图①思路点拨:考虑mn*am+bn2符合勾股定理的形式,需转化为在直角三 角形中解决•可将沿直线CE对折,得BCM ,连LW,只需证DN = BN ,图②ZMDN = 90 就可以 了 •请你完成证明过程:(II)当扇形g绕点旋转至图②的位置时, 关系式MN? =AM2 +BN^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 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本题第(I)问,设计了 “思路点拨”,采用分析法的方式,为学生点明了 解决问题的方案,揭示了当“扇形CEF绕点在ZACB的内部旋转〃时,探究三 个变量AM,MN,NB之间所存在的不变的关系的方法,即关系式MN1 =AM2 ^BN1 符合勾股定理的形式,这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和突破口;第(II)问,以开放、 探究性的问题形式出现,意在引导学生在第(I)问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类 比首先得出猜想,然后再进行证明,关注的是学生对证明必要性的理解、对基 本方法以及过程的体验,强调了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相辅相成的关系.另外,本题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当扇形 商绕点。
继续旋转一周时, 可以验证,关系式MN2=AM2^BN2都是成立的,这样,本题可以成为口后进行 探究式教学活动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四、试题依托数学思想方法,强化对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 其表现就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数学基础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它蕴涵于数学知识之中,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案例6】2008年天津市中考第(26)题已知抛物线y = 3那+ 2bx + c ,(I) 若a = b = l, c = -l,求该抛物线与x轴公共点的坐标;(II) 若a = b = l,且当-1 的两个根,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联系;第 (II)问,抛物线y = 3x2 + 2x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