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石榴》教案设计.doc
6页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石榴》教案设计 点、线、面是绘画最根本的艺术语言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擅长用简单的墨线和彩点营造出一种新的空间幻觉,将诗情画意尽显于图画中《石榴》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了帮助孩子感受点、线的不同艺术表现和无穷的创作空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另外,我还选用了《秋声赋》和《鱼》这两幅以秋天风光和鱼为主体的绘画作品,这两幅图中的点与线条颇具特色,但与《石榴》图中截然不同,让幼儿通过比照分析,加深感知点和线不同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艺术体验 1.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感受作品中色彩、点、线所营造的写意美 2.尝试用点和线大胆地表现与创作,体验创作的快乐 1.幼儿已经有根本的用毛笔创作的经历 2.课件:吴冠中作品多幅,石榴实物图 3.国画工具材料:毛笔、毛巾、墨、水粉、宣纸等 1.说一说生活中的石榴 以石榴实物图导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经历,先对石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下面的欣赏活动打下根底,埋下伏笔 师:孩子们,这是什么?这两个石榴有什么不同?石榴长在哪里? 师:是的,秋天到了石榴都成熟了,它们有黄有红,这个还露出了鲜红的果肉 师:今天,丁老师就带来了一幅名叫《石榴》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赏名画《石榴》 我采用了从局部到整体的欣赏方式,紧扣美术欣赏要素,带着孩子共同感知作品中色彩、点、线的写意美活动中,引导幼儿对色彩不同的点引发联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测与表达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拟石榴树,以此感知线条的多变 ①赏石榴 师:你找到石榴了吗?它们都一样吗? 幼A:我看到的石榴是红的,这个是黄的 幼B:有的裂开了,有的没裂开 幼C:这个石榴有叶子,那个没有 师:这么多的石榴有的咧着嘴在笑,有的……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预设:开心、丰收、快乐但幼儿说不出也没关系) ②赏树 师:除了石榴还看到了什么? 幼:看到了许多树 师:哪里是树干,哪里是树枝呢?怎么看出来的? 幼:粗粗的线是树干,细细的线是树枝 师:树干和树枝除了粗细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观察树枝与树干的线条,注意方向、长短、颜色深浅的不同) 幼:颜色有的深有的淡 师:你知道这个树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怎么画出深浅不同的?原来浓墨和淡墨可以画出不同深浅的树 师:在绘画石榴树时,画家就用了简单的线,只是,它们长短不同、粗细不同、弯直不同,但却很好地表现出石榴树的不同姿态。
③更多欣赏 师:画面上除了树干、树枝、石榴,还有什么? 幼:还有很多颜色的点点 师:都有哪些颜色的点?它们可能是什么? 幼:花朵、树叶、小鸟…… 师:是的,画家只是用一些简单的点来作画,却令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有趣美好的事物 ④表达对画面的整体感受 师:秋天石榴都成熟了,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片有花有树、挂满石榴的石榴林中你会特别想干什么事呢?你可以试着说一说或者用动作做一做 小结:画家用一些简单又多变的点和线,让我们感觉到了石榴林的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 3.认识画家吴冠中 顺势引出作者,帮助孩子们了解作品作者 师:想不想认识一下画这幅画的画家?(出示吴冠中照片)他叫吴冠中,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他画了许多国画,其中他特别喜欢用一些大大小小色彩不同的点和一些粗粗细细、弯弯曲曲的线的作画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美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吴冠中爷爷也是我们江苏人呢! 4.比照感知不同绘画作品中的点和线 利用吴冠中的另外两幅作品《秋声赋》和《鱼》,与《石榴》进展比照,让幼儿在比照的过程中,感受点、线在不同作品中的不同运用与表现 师:吴冠中爷爷还用点和线创作了许多作品呢,想不想再来看一看?(出示两幅作品)美不美?你喜欢哪一张? ①《秋声赋》 师:这幅画的名字叫《秋声赋》,画的是秋天的风光。
你有没有找到这里的点和线?它与《石榴》图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幼:这幅画上的点的颜色更漂亮、更大些 师:这些更大、颜色更多的点可能画的是什么呢? 师:看了这幅画,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吗?(阳光、暖、热闹、欣欣向荣……) 小结:原来简单的点,通过大胆地改变它的颜色和大小,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心里暖暖的 ②《鱼》 师:《鱼》这幅图中的线是怎样的,它与《石榴》图中的线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幅画里的线不像《石榴》图里那样刚毅有力,这些细长的、柔和的线让你们想到了这么多,看来,吴冠中爷爷真的把这两条鱼画活了呢!看似简单的点和线,在不同的画里、不同的地方,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内容而且,颜色不同,姿态不同,它表现出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5.画一画生活中的点和线 欣赏后,孩子有了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感受,此环节使孩子对点、线作画的艺术形式有实践操作的时机 ①迁移生活经历 师:你们想不想也用点和线来画画呢?那你想用点和线来表现什么呢? ②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③展示、评价作品 师:谁来说说你用点和线画了什么? 师:你还喜欢哪幅画中的点和线?它可能画的是什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环节和过程上看还是比拟流畅的,从目标的达成度来看,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形态的点和线在不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事物、意境都是不同的。
缺乏之处有以下2点 1.虽然活动前半局部孩子们对点、线作品进展了充分的欣赏、感受与表达,但要孩子们迅速地内化,并在作品中形象地呈现,从今天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来看,显然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今后,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欣赏、绘画,以及练习用笔的方式方法等,来渐渐提高孩子们这方面的表现能力 2.在之后的比照环节中,提问可以从简,对作品情感色彩的剖析可以省略,重点引导孩子去观察作品中线条和点的不同表现手法即可 摘自:《学前教育》xx.10 :cic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