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问题情境中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pdf
5页在问题情境中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阅读者的个性化活动,比如“拓展自己的视野” “有自己的心得” “自己搜集、 处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等等, 这里反复强调的 “自己” ,即是学生的自主性要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传统的语文课上,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问题满堂灌,学生团团转学生在教师用问题铺铸的路上走向了同一个“目的地” 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背后却有隐忧:学生的自主阅读与个性化理解在老师好意的问题引导下不见了踪迹如何让有效的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其自主阅读呢?通过实践研究,本人将其概括为“三要” 一)问题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陶行知先生曾说: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怎样的问题叫问得巧呢?答案肯定是不唯一的既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那么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必须注重诱发学生自主阅读, 尽量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让学生的心智直接地、整体地投入到阅读过程。
以《美丽的公鸡》 (人教版 3 册)为例,这篇课文的2―4 自然段分别讲公鸡想和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但人家都忙着做事,不和它比美三段写法大致相同我在授课和听课中发现老师们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提问问题设计 1:第一次比美:公鸡来到什么地方?它和谁比美?它是怎么说的?对方为什么不和它比美?对方是怎么说的?第二、三次比美问题一样,略问题设计 2: 仔细阅读三个自然段, 说说啄木鸟、 蜜蜂、青蛙为什么都不和公鸡比美,你认为谁的做法对,为什么?第一种问题共 5 个小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是第二自然段我们暂且不说这些问题的思考价值,就引向的阅读范围来说实在是很小三次比美都是这样的问题,学生无须深入阅读便已知答案这样的问题势必不会引发学生探究热情,更不会有激活思维的动力因此注定落入传统课堂提问旧窠第二种问题指向的阅读空间就大了,需要仔细阅读三个自然段,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才能得出结论问题指向的阅读空间大了,好处有二:1.多点切入,活化思维从可供思考的素材中找到更多的切入点;2.归类比较,深化思维学生在理解课文时,会自然而然地把啄木鸟、蜜蜂、青蛙归于一类,放在一起去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在找到它们的优点与公鸡的缺点后,自然深刻理解了文章蕴含的道理。
由此,我自然联想到与阅读空间紧密联系的一个问题:阅读空间的改变必然引起思考空间的改变二) 阅读指向的 “感悟” 空间要大――充满智慧挑战,呼唤情感投入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教师往往满足于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因而“讲了什么” “为什么” “从哪看出来”成了我们课堂中常见的问题课堂问题应该能引领学生积极投入阅读过程 我们可以关注一下 《语文课程标准》 中的阶段性目标:第一学段:通过阅读“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学段: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 “阅读叙事类作品,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描写,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这些要求都充分体现了阅读中阅读主体的情感投入,“自己印象最深的” “自己感兴趣的” “自己的感受”都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获得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必须能引发学生情感的投入,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感悟、体验和探究,即充满智慧的挑战三) 问题指向的 “答案” 空间要大――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
大家知道,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启发性人的个性、经验等的不同使对语言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 “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个性,才使得今天的这个世界如此多彩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其阅读中的理解、感悟、体验、想象必然会有不同,甚至可能是完全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首先不能用一个“答案的圈”让学生往里钻《狼和小羊》是大家熟悉的课文,当我让学生谈这个故事的结果会怎样时, 学生说:“可恶的狼吃了可怜的小羊”“猎人打死了狼”……这时一个学生说: “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看起来这个学生好像没听讲,所答非所问,但是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请他说说原因, “小羊这么可爱,却没有力量保护自己,大灰狼这么可恶,却这么强大,为什么小羊不像大灰狼那么强大,把大灰狼吃了呢?”一席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立刻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深思 《狼和小羊》虽然仅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孩子们不正是通过故事认识世界的吗?故事中的小羊、大灰狼、猎人……影射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啊!孩子们就像小羊一样是善良人里的“弱势群体” ,在现实中, “善良”往往与“懦弱”相伴,“邪恶”经常和“强大”并行,善人被人欺的事比比皆是,因此,我立刻抓住这一契机,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能保护自己的“小羊” ,为了让孩子们自己想出保护自己的办法,我接着刚才那位“所答非所问”的学生说: “是啊,在身体上小羊绝不是大灰狼的对手,但是小羊还有大脑呀! ”经我这么一启发,学生立刻想出了很多以智取胜的妙计,从而使这节课受到了始料未及的效果。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 ”也许这句话太诗意,但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问题去激活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体验,那么这个问题就应该有一定的阅读空间、思考空间、答案空间有空间才会有自由,有自由才会有学生自己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