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docx
25页单选题 (共114题,共114分)1.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A.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 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 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 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2.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使用“我明白”“很有趣”等短语鼓励学生继续表达,这属于积极倾听方式中的( )A. 关键词重复 B. 反馈性陈述 C. 支持性陈述 D. 适时性追问 3.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 初中 4.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写下、熟记”等行为动词属于结课性目标中知识层面的( ) A. 了解 B. 理解 C. 应用 D. 感受 5.亮亮从红、黄、青、绿中辨别出红色;从圆锥、梯形、四边形中辨识出了圆柱体,这属于( ) A. 概念学习 B. 符号学习 C. 命题学习 D. 上位学习 6.根据加涅划分的学习活动八个阶段,( )指的是所学的内容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保存A. 了解阶段 B. 回忆阶段 C. 获得阶段 D. 概括阶段 7.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 )。
A. 尊重和信赖学生 B. 明确学生客观差异 C. 明白教育的本质 D.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8.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让他选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兔子,让他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惧怕反应这样一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A. 系统脱敏法 B. 肯定性训练 C. 代币奖励法 D. 行为塑造法 9.善于从整体中分析出各个元素,喜欢学习无结构的材料,不太喜欢受外界的影响是( )学习者的特点 A. 场依存型 B. 沉思型 C. 场独立型 D. 冲动型 10.某中学在资助贫困生的公示中,将拟资助学生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号码、身份证号等信息予以公布,该校的做法( )A. 符合校务公开的办事原则 B. 体现了学校自主管理权利 C. 侵犯了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D. 违背了公平待生的教育理念 11.一教师在讲授《赤壁之战》一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辩证法,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这体现了讲授基本要求是( ) A. 会进行强调 B. 要有启发性 C. 切中讲授的时机 D. 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12.国家的教育方针要落实到学校,学校的教育目标要落实到班级,因此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体现了班级文化的( )A. 育人功能 B. 凝聚功能 C. 制约功能 D. 激励功能 13.不管是教师向学生提问还是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都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讨论,发表意见,锻炼语言表达的机会,这属于提问功能中的( )A. 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 B. 提示学习重点 C. 启发学生思维 D. 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14.弗里得曼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当双方的角色作用不同时,( )因素对人际吸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A. 相似性 B. 互补性 C. 熟悉性 D. 互惠性 15.学习的时候,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属于( )A. 认知能力 B. 操作能力 C. 思维能力 D. 社交能力 16.下列哪项是处于关注情景阶段的教师最担心的问题( )A. “学生喜欢我吗?” B. “领导怎么看我?” C. “我应如何教好每一课堂” D. “同事们如何看我?” 17.当课堂秩序出现学生吵闹,杂音盖过教师讲课的声音时,老师通过加大嗓门使课堂中的学生安静下来这是借助( )引起学生的注意来控制课堂秩序的一种方法A. 刺激与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差异 B. 刺激强度 C. 感知者的情感 D. 感知者的需要 18.同一个策略,不同年龄的学生,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用起来的效果就不一样,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时遵循( )。
A. 生成性原则 B. 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 C. 特定性原则 D. 主体性原则 19.教师以叙述或描述的方式,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论证科学的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方法属于( )方法 A. 谈话教学 B. 讲读教学 C. 讲演教学 D. 讲解教学 20.假如学生喜欢某位老师,随之也会喜欢该老师上的课,并取得较好成绩,( )是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A. 态度中的情感迁移 B. 学习兴趣 C. 态度 D. 强化说 21.将学习过程分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阶段的教育著述是( )A. 《大学》 B. 《论语》 C. 《学记》 D. 《中庸》 22.守信、勤奋、自立、乐观、进取等是德育中的(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品德教育 D. 心理教育 23.下列哪项属于我国隋唐时期建立的官学体系( )? A. “国学” B. “乡学” C. “稷下学宫” D. “六学二馆” 2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 A. 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 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 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 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25.某学生想当学生干部锻炼自己,却又担心影响学习。
这种心理状态属于(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多重趋避冲突 D. 趋避冲突 26.下列不属于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观点的是( )A. 课程组织应当心理学化 B. 课程内容应当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C. 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是学科课程 D. 教育目的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7.教师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A. 循序渐进 B. 巩固性 C. 理论联系实际 D. 科学性与思想统一 28.幼儿把鱼的头和鹿的躯干画到一起,说“我画了一头鱼鹿”,这种想象的构成方式是( ) A. 拟人化 B. 夸张与强调 C. 粘合 D. 典型化 29.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 ) A. 感觉记忆 B. 图像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30.结构功能论认为,()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有意或无意习得的,正式课程中所未包含的或不同或相反的知识、规范或态度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化起着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比正式课程更重要A. 潜在课程 B. 显性课程 C. 活动课程 D. 经验课程 31.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A. 教材 B. 课程标准 C. 课程计划 D. 课程目标 32.现代欧美教育史上,主张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地位的是()。
A. 永恒主义教育 B. 改造主义教育 C. 存在主义教育 D. 结构主义教育 33.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A. 课程标准 B. 课程计划 C. 教学计划 D. 教学原则 34.下列哪项不属于活动课程特点()A. 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 B.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活动课程内容 C. 是针对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 D. 课程具有偶发性质 35.北京某小学设计开发了百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项目,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民族体育课属于()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D. 隐性课程 36.“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句 话体现了教育的( )A. 正向功能 B. 负向功能 C. 社会发展功能 D. 隐性功能 37.学期初,学生还没进入学习状态,朱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班级学生 按去年的期末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分组,一、二名为一组,三、四名为一组,以此类推,将其分成二十五组,每组的两个学生进行比赛,以第一次月考成绩为准,赢得比赛的学生将会获得奖励,为了赢得比赛,大家学习更加积极,成绩也有所提高。
这一案例体现了教育具有( )功能A. 正向显性 B. 正向隐性 C. 负向显性 D. 负向隐性 38.学校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 发展性功能 B. 主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 39.历史课上老师说“我国古代提倡学而优则仕,隋唐至晚清的各级官员队伍,基本都是学校教育经由科举途径选拔出来的这体现了教育的( )A. 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 D. 科技功能 40.王老师设计学习竞赛的目的原本是想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但实际上大家为了获得竞赛冠军而出现了恶性竞争,以上现象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A. 正向显性 B. 正向隐性 C. 负向显性 D. 负向隐性 41.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 A. 剩余产品的出现 B. 有了国家 C. 学校的产生 D. 创造了文字 42.教师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灵活针对每个学生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和教学方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学生得到发展,体现教师( )的劳动特点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连续性 43.教师不仅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这主要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的( )特点A. 示范性 B. 长期性 C. 复杂性 D. 协作性 44.上课了,小明还沉浸在课间游戏的快乐中这说明他( )不够好 A. 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稳定 45.在跑步中听歌属于心理学上( ) A. 注意力的分散 B. 注意力的转移 C. 注意力的分配 D. 注意力的广度 46.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时间是(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47.教育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结合的时间是(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48.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 49.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并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 洛克 B. 斯宾塞 C. 裴斯泰洛齐 D. 夸美纽斯 50.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智育、德育和体育的概念的教育家是( ) A. 洛克 B. 斯宾塞 C. 裴斯泰洛齐 D. 夸美纽斯 5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育劳动( )特点。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主体性 52.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 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持续性 D. 长期性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