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答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l****i
  • 文档编号:278131650
  • 上传时间:2022-04-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5-2016学年XX省XX二十五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答案解析【答案】1.C 2.C 3.C 4.A 5.D 6.C 7.B 8.B 9.C 10.A 11.A 12.B 13.C 14.D 15.C 16.二氧化氮;通入空气17.A;B;C18.矿物燃料的燃烧;2SO2+O2 2SO3;SO3+H2O═H2SO4;2CaO+2SO2+O22CaSO419.OH-;Cl-;K+;铁粉;Ag20.吸水性;吸水性;酸性、强氧化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1.Na2SO3+H2SO4=Na2SO4+SO2↑+H2O;石蕊溶液变红;酸性;褪色;漂白性;淡黄色沉淀生成;氧化;碘水褪色;还原;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SO2+2NaOH═Na2SO3+H2O22.16H+;8H20【解析】1.  解: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利用硅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故A正确; B、二氧化硅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具有信号传输的能力,故B正确; C、常温下硅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除与F2、HF、强碱反应外,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故C错误; D、水玻璃是矿物胶,不燃烧,而将硅酸钠涂在木材表面就阻隔了木材与空气中氧气的直接接触,可用作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故D正确; 故选C. A、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B、从光导纤维的组成分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常温下硅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除与F2、HF、强碱反应外,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D、水玻璃是矿物胶,不燃烧,将硅酸钠涂在木材表面可以阻隔木材与空气中氧气的直接接触. 本题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等,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积累掌握. 2.  解:A.赤铁矿的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故A错误; B.铁矿石有磁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铁锈主要成分也是氧化铁,故B错误; C.磁铁矿是Fe3O4,溶液稀盐酸生成三价铁,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3O4+8H+=Fe2++2Fe3++4H2O,故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故C正确; D.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所以氧化铁俗称铁红,故D错误; 故选C.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B.赤铁矿成分主要是氧化铁,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 C.磁铁矿是Fe3O4,溶液稀盐酸生成铁离子、亚铁离子; D.氧化铁俗称铁红,化学式为:Fe2O3. 本题考查了铁的氧化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明确铁的几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俗名,如铁红为氧化铁、磁性氧化铁为四氧化三铁等. 3.  解: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表明生成氧化铝,氧化铝具有两性,与硝酸、盐酸、NaOH均反应,但氧化铝与硝酸铜不反应, 故选C. 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表明生成氧化铝,结合氧化铝与酸、碱的反应来解答. 本题考查Al及氧化铝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完全钝化表面为氧化铝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铝两性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  解:A.氧化铝不与水反应,可以转化为铝盐(或偏铝酸盐),再与碱(或酸)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故A错误; B.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可以一步实现,故B正确; C.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一步实现,故C正确;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可以一步实现,故D正确. 故选A. A.氧化铝不溶于水; B.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 C.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题目贴近教材,比较基础,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即可解答. 5.  解:A.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不能用酒精清洗,故A错误; B.CO2和SO2都可与Na2CO3溶液反应,不能用于除杂,故B错误; C.不能排除Ag+或SO32-离子的影响,可先加盐酸,如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检验,如生成沉淀,可证明含有SO42-,故C错误; D.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则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溶液中不反应,无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A.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B.CO2和SO2都可与Na2CO3溶液反应; C.可能生成AgCl沉淀; D.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除杂、检验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6.  解:A.FeO呈黑色,所以该棕红色烟不是FeO,故A错误; B.P2O5固体呈白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Fe2O3固体呈棕红色,符合题意,故C正确; D.SiO2固体不是棕红色,所以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该厂产生的棕红色烟雾,说明产生的固体呈红棕色,根据固体的颜色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铁的氧化物,明确常见物质的颜色即可解答,氧化铁还可以作涂料、油漆,题目难度不大. 7.  解:FeCl2与硝酸、高锰酸钾、溴水均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为Fe3+,不能检验FeCl2溶液是否氧化变质;如果FeCl2溶液变质,变质后的物质是FeCl3,Fe3+能和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现象明显,这一反应是Fe3+的特征反应,所以用KSCN溶液,故B正确; 故选B. 先考虑如果FeCl2溶液变质,变质后的物质是FeCl3,Fe3+能和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检验Fe3+的试剂:KSCN(溶液变血红色)、苯酚(溶液呈紫色). 8.  解:A.盐酸与六种氯化物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加入烧碱溶液,NaCl无现象,FeCl2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FeCl3生成红褐色沉淀,MgCl2生成白色沉淀,AlCl3先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然后溶解,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B正确; C.加入浓氨水不能鉴别MgCl2和AlCl3,必需选强碱,故C错误; D.KSCN溶液只与FeCl3变红色,故D错误. 故选B. 六种溶液含有的阳离子各不相同,但都是氯化物,盐酸与六种氯化物都不反应,KSCN溶液只与FeCl3变红色,不能达到目的,且另外BC二个选项提供的物质均为碱溶液,因而主要考查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及颜色.因又涉及到Al3+和Mg2+的鉴别,因此必需选强碱.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氢氧化铝只与强碱反应,与氨水不反应. 9.  解:A.BaSO3溶液盐酸,则氯化钡与二氧化硫不发生反应,故A错误; B.浓H2SO4与硫化亚铁制取H2S气体,硫酸不能保留分子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FeS=Fe2++H2S↑,故B错误; C.SO2使溴水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H2O+Br2=4H++SO42-+2Br-,故C正确; D.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共热,该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无法书写离子方程式,故D错误; 故选C. A.亚硫酸钡溶于盐酸,该反应不会发生; B.硫酸为强酸,离子方程式中硫酸应该拆开;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溴水氧化生成硫酸; D.固体之间的反应,不是发生在溶液中,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如: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10.  解:A、浓硝酸是见光易分解的液体,4HNO3(浓)4NO2↑+O2↑+2H2O,所以应储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使溶液变稀,但浓硫酸见光不分解,所以浓硫酸应密封保存,不需要储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B错误. C、碳酸钠既不易分解也不易挥发,但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为了防止变质要密封保存但不用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错误. D、氯化钡见光不易分解,所以不需要储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D错误. 故选A. 见光易分解的药品需要避光、密封保存,据此分析解答 化学试剂的存放与化学试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关,易挥发的物质要密封保存,见光易分解的物质要避光保存,易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要隔绝空气保存. 11.  解: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而Cu2+为蓝色,Fe3+为黄色,OH-为无色, 故选A. 金属离子颜色亚铁离子淡绿色,铁离子黄色,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所以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的颜色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2.  解:A.二者均使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不选; 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而二氧化碳不能,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选; C.二者均为酸性氧化物,都可使试纸变红,不能鉴别,故C不选; D.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利用毒性鉴别,故D不选. 故选B. SO2和CO2气体均为酸性氧化物,但SO2具有漂白性和还原性,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物质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二者性质的差异,题目难度不大. 13.  解: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过石灰水都会产生白色沉淀:CO2+Ca(OH)=CaCO3↓+H2O,SO2+Ca(OH)=CaSO3↓+H2O,氢氧化钙会将气体全部吸收,不能验证有无CO2,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钡都会产生白色沉淀:CO2+Ba(OH)=BaCO3↓+H2O,SO2+Ba(OH)=BaSO3↓+H2O,再通过石灰水不会出现现象,无法检验,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酸性KMnO4溶液,二氧化硫会和高锰酸钾反应而使之褪色,KMnO4酸性溶液将SO2完全吸收,再通过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CO2+Ca(OH)=CaCO3↓+H2O,能验证有无CO2,故C正确; D.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无法检验原混合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二者均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则除去二氧化硫后,再利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与现象等为解答的关系,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及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4.  解:A.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常温下和氧气不反应,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故B错误; C.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常温下和氧气不反应,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和氧气反应的气体、接近空气密度的气体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密度、性质确定收集方法,难度不大. 15.  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物状态都是固体与固体,反应条件都是加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