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瑞金路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42360770
  • 上传时间:2022-01-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3.7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瑞金路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微博在中国陈 敏微博在中国悄然兴起,迅速壮大,衍生“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在推动公民社会成熟的同时,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在发生巨变的国际传媒环境中,微博这种人性化的媒体使平民和政府平等对话,在名人和粉丝之间架起桥梁,绕过各种出版媒介,而让碎片式的信息迅捷传播——哪怕再弱小的声音,都可能被扩大到无穷倍,进而震撼世界微博有其微妙之处官方微博、官员微博、名人微博、草根微博等在微博舞台轮番上位,互相沟通、PK、博弈、联合,在只言片语里,在迅捷的转载评论里,有的力量被消减,有的则被扩大一条微博可以是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微博无法控制,也无法预演当上亿的中国人都在这里抢着发言,一秒钟,就足以掀起新的狂澜,引发新的恐惧和狂欢谁都可能成为主角,你准备好了吗?另一方面,微博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转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又让人不无隐忧比如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制在140字以内。

      在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微博已经改变中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但微博也只能是微博,容量和深度都有限我们的消息平台、阅读态度、思考习惯乃至公民抱负,如果只是经由一个限发140字的新媒体造就或者宣泄,只能反证这个民族的孱弱对“微”力量正视不回避、善用不滥用,既知其利也知其弊,小小微博客,方能体现泱泱大国的智慧和气度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能否运用好微博,无疑会影响到自己在变革社会中的未来7.下列关于“微博”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已经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这无疑在告诉我们这种微力量不容小觑,它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  B.微博的微妙之处在于虽是只有只言片语却既可削减一种力量,也可以增强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  C.微博发展迅猛,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的宽度与限度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D.正是由于微博在中国的悄然兴起和迅猛壮大,才衍生出“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据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 B.据《纽约时报》称,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参与并影响着整个世界,特别是在国际传媒环境中 C.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传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是不容忽视的微博弊端的表现形式D.微博是人性化的媒体,它绕过各种出版媒体,成为名人与粉丝之间的纽带有了微博,平民和政府才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9.从全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孱弱,如缺少智慧和大度,大家才会经由一个限发140个字的新媒体——微博来造就或宣泄  B.在微博世界里,即便是再弱小的声音也会被扩大无数倍,进而震撼世界,可能改变一个庞大的系统等,因为微博是无法控制的  C. 微博的渗透性是十分强大的,这种传播媒体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就普及到5000万人,这是收音机、电视机等媒体无法比拟的  D.在微博已经改变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的同时,作者担心其阅读者的思维被微博化,注意力被严重碎片化,阅读缺少思维的深度。

      参考答案:略2. 散文阅读(25分)故乡的沉沦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

      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中国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中国转换如此之快的感叹  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还是极大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13.标题叫做“故乡的沉沦”,联系全文来看,“沉沦”有着几重含义?(6分) 14.请简要分析“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6分) 15.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8分)   参考答案:12. C、E(A.表达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深切忧虑B.“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曲解文意;D.“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与文意不符)(E3分 C2分 D1分)13. ①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田园风光在消逝    ②背井离乡,远离了童年的记忆和时光    ③毁容整容后的故乡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14.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要点:手法),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光被破坏的现象(要点: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要点:主旨)形象生动,层层推进,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要点:表达效果)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满分15.  内涵解释2分,结合文本阐述3分联系实际3分“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指的是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或“心灵的归宿”(2分)台湾老兵把故乡的泥土放在玻璃瓶子里,带着它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了台湾海峡,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泥土就是老兵和故乡维系的血脉,就是他漂泊在外的灵魂的故乡3分)生活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心中有血地,都要念着自己的故乡,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赖以寄托的故乡,故乡的沉沦让人心痛,“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而故乡的沉沦让灵魂无处安身。

      3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宋诗尊唐抑或宗宋的争论,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范型、文学价值的观念之争其实,唐诗与宋诗之间有着不可忽略的因袭痕迹,它们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两个连续的点宋人在努力开辟自己的诗风时,没有可能完全绕开前代诗歌的形式与技巧而另立规则唐诗的浸入是潜移默化、无可避免的即便是宋诗最具特色的创新之处依旧能从唐诗中寻出蛛丝马迹来譬如,诗歌题材、语言的通俗化趋向实际是从杜甫开始的,中唐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及晚唐皮日休、罗隐等人又有所发展,宋代诗人则沿其流而扬其波,进一步描写更加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采用更多的俗字俚语,从而形成一种显著的特色诗歌的议论化也是从杜甫、韩愈开始的,到晚唐杜牧、李商隐的诗中已屡见不鲜,入宋以后”以议论为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诗坛风尚以文为诗”则始自韩愈在对唐诗典范的承传创变中,杜甫、韩愈对宋诗的启迪作用尤其重要宋人曾说:”工于诗者,必取杜甫宋人正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代诗风的,宋诗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宋人的可贵之处即在于他们的高度自信与创新精神,挑战极盛,力创与唐诗并峙的另一座高峰 宋代诗人的惨淡经营使宋诗于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都是生新的,如梅尧臣之平淡、王安石之精悍、苏轼之畅达、黄庭坚之瘦硬、陈师道之朴拙、杨万里之活泼,都可看做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一般认为宋代诗坛的主要风格有两种,即平淡流畅与拗峭瘦硬苏轼和黄庭坚是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诗学理想殊途而同归,无论是崇陶还是尊杜,一致指向的都是对平淡美的讲求,这实际是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宋人还常花费机智与心思在诗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学问,把诗写得十分精致深奥,把意思琢磨得十分含蓄深邃,令人读其诗如嚼橄榄,慢慢咀嚼其中深意由此,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唐诗的通脱变成了宋诗的曲折在宋代诗风的背后,映射着宋人深刻的思致、复杂的心境与细腻的感觉,和唐人大不一样大抵唐人的诗重在情韵,而宋诗更费功力,显得精深老成,这才是唐宋诗内在本质上的差异 宋诗在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审美风格上的突破,奠定了宋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地位宋诗的长处,不在情韵而在思理,”筋骨思理”是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在诗歌中的集中表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