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定稿.doc
30页《 机械设计基本 》课程原则 编制人: 李玉梅编制系部:机电工程系编制日期: 2月 18日审核人:专业负责人:系部主任: 祁建中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制 2月 18日 目 录一、课程基本状况二、课程定位三、课程设计思路四、课程目的(一)知识目的(二)职业技能目的(三)职业素质养成目的(或态度目的)五、教学的组织六、教学内容与能力规定(一)理论与实验部分(二)课程设计部分七、教学措施与手段(一)教学措施(二)教学手段八、考核与评价九、阐明与建议(一)、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教材和参照资料机械设计基本课程原则一、课程基本状况课程编号开课系别机电工程系 电力系授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本授课层次高职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 专业基本课 考核方式理论成绩+平时成绩课程设计 2周总学时96理论学时80实验学时 16前导课程高等数学 机械制图 工程力学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金属工艺学 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 液压传动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合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数控专业 模具专业二、课程定位1. 为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维护保养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本。
2. 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本课 3. 课程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思维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4. 按照“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呈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 专业应用能力6. 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本课和专业基本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种重要转折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知识掌握的限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三、课程设计思路 1.以专业教学筹划培养目的为根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让学生在理解常用机构及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措施和设计理论的基本上,能进行简朴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行过程中,充足运用课程特性,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爱好四、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对的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手册设计简朴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本。
一)知识目的: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措施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朴机械和简朴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二)职业技能目的:1.结识《机械设计基本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2.结识《机械设计基本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基本措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测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三)素质目的: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国内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奉献,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结识到国内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3.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4.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5. 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伙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培养专业技术交流的体现能力;制定工作筹划的措施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五、教学的组织《机械设计基本及课程设计》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各专业与近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本课,将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以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为基本,为培养学生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有关后继课程、专业课程打下基本课程知识掌握的限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步注意培养学生对的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本根据生产一线对机电一体化 数控专业 模具专业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规定,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性,将老式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
教学组织表学习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学习型工作任务学时1教学项目1 概论22教学项目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任务2-1 机构的构成6任务2-2 3教学项目3 84教学项目4 凸轮机构任务4-1 65教学项目5 其他常用机构任务5-1 螺旋机构2任务5-2 棘轮机构任务5-3 槽轮机构任务5-4 不完全齿轮机构6教学项目6 带传动和链传动任务6-1 87教学项目7 齿轮传动188教学项目8 蜗杆传动任务8-1 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参数和尺寸6任务8-2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常用材料任务8-3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任务8-4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任务8-5 蜗杆和蜗轮的构造任务8-6 蜗杆传动的安装与维护9教学项目9 轮系任务9-1 610教学项目10 连接任务10-1 螺纹连接8任务10-2 轴毂连接任务10-3 轴间连接任务10-4 弹性连接任务10-5 其他常用连接11教学项目11 轴任务11-1 612教学项目12 轴承任务12-1 813教学项目13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任务13-1 机械速度的波动及调节 2 任务13-2 机械的平衡六、教学内容与能力规定该课程根据机械设计基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作用流程组织学习项目,学习项目的组织与划分与学习型工作任务一致,根据学习项目组织课程教学。
学习项目内容与教学规定:(一)理论与实验部分教学项目(一): 概论教学项目1:概论 总学时: 2项目情境:本教学项目总学时2,由4个学习任务构成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及零件的概念;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环节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及学习措施学习任务1-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重要内容及任务 学时:1一、 教学目的 1. 解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 2. 说出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及学习措施 3. 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规定和学习措施二、教学内容1.机器及其构成;2. 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3.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规定和措施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准备 课件、用品2. 教学措施 启发互动式3. 教学组织 课堂 学习任务1-2: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与构造工艺性 学时:0.1一、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 理解机械零件常用材料;2.理解机械零件的构造工艺性二、教学内容1.材料的选用原则;2. 锻造、热解决、切削加工的构造工艺性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准备 课件2. 教学措施 复习金属工艺学有关内容3. 教学组织 课堂学习任务1-3: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环节学时:0.8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机械设计的措施和机械零件设计的环节,归纳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零件的重要失效形式; 2.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环节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准备 课件2. 教学措施 启发探讨式3. 教学组织 课堂教学任务4: 目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新发展总学时: 0.1 一、教学目的 1. 说出目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二、教学内容 1. 可靠性设计技术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准备 课件2. 教学措施 讲授3. 教学组织 课堂教学项目(二):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教学项目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总学时:6项目情境:本教学项目总学时6,由3个学习任务构成本项目是研究和设计机构的基本通过本项目的教学,规定学生理解平面运动副和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措施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措施,理解机构具有拟定运动的条件学习任务2-1:机构的构成 学时:2一、 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 辨认机构的构成2. 说出运动副的概念3. 说出运动副的形式及分类二、教学内容 1.机构的构成 2. 运动副的概念; 3.运动副的分类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准备: 教案、模型、2.教学措施 启发互动式3. 教学组织 参观陈列柜学习任务2-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学时:4一、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 理解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 1.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准备 课件、模型、2. 教学措施 实验法3. 教学组织 课堂学习任务2-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学时:2一、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 理解自由度的概念和约束条件;2.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3. 掌握机构具有拟定运动的条件二 、教学内容1. 自由度和约束概念2.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和机构具有拟定运动的条件3. 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准备 教案、模型、2. 教学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