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征及其研究走向的思考.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6831808
  • 上传时间:2022-06-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3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征及其研究走向的思考    董 杰 (中南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以民族认同观、民族国家观、民族宗教观、民族历史观、民族文化观、民族团结观和民族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具有区别于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显著的民族性特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预示着在推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程中,应由“粗放式研究”走向“集约式研究”、由“单一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多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学院研究”走向“田野研究”、由“研究中国”走向“中国研究”Keys:民族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观; 民族性G641 :A   :1672-9749(2012)05-0024-04目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其研究尚处于初创阶段①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征及其研究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考查是进一步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内在驱动,更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和推进我国各民族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实践的自为自觉。

      一、民族观教育: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某政权或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进行民族观教育,使其认同民族、民族共同体和国家”[1]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各民族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则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在面临着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与国外反华势力的相互勾结、使我国民族问题呈加剧趋势的背景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包含一般性的教育内容如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之外,应着力凸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民族认同观教育民族认同涉及到一定社会成员对该民族的归属感、依恋感、自豪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认同应包含两个层次的认同第一层是中华民族统一体的认同,第二层是组成中华民族统一体的中国各民族对本民族及他民族的认同加强民族认同教育就是要使各民族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和56个民族的关系,即在这个多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但“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2]民族认同更应该是一种广义的认同,加强民族认同教育应着力强调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教育。

      民族国家观教育现阶段,不仅要提升中华民族认同度,更要加强国家观教育即要加强国家认同观教育;加强以中华民族精神、领土意识、主权意识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主要内容的祖国观的教育;加强国家利益观教育,包括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外交利益等;加强国家安全观教育和《反分裂国家法》的教育,坚决反对和打击分裂国家的行为,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分裂、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民族宗教观教育加强民族宗教观教育,是因为宗教对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而又广泛的联系,宗教问题常常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处理不当则会引发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宗教观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重点加强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教育,这是妥善处理好宗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石民族历史观教育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教育,就是要使各民族人民牢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融合过程中,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国家一体、民族多元的格局,各民族血肉相连、休戚相关,谁也离不开谁民族文化观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包含了56个民族的共同的优秀文化传统。

      在民族交往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汉族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汲取营养,从而促进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成长、提高加强民族文化观教育,就是要使各民族人民认识到,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观教育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3]各种敌对势力妄图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政权颠覆,以及我国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因素对于营造国家稳定、安全和民族团结局面产生了严重影响,民族团结教育亟待加强当前加强民族团结观教育,应当着力加强“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五个维护”即“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历史发展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4]民族发展观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每一个民族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各民族发展,其思想内涵不断推进、拓展、丰富和完善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并把这看成是整个国家的利益[5]“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6]“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7]“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8]加强民族发展观教育,就是要使各民族及其社会成员认识到,民族发展不仅只是民族自身的形成发展、民族关系的形成发展,而且更指各民族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的发展,不仅只是要推进汉族地区的发展,而是更要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各民族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民族观教育的各内容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推进、相互融合的一个整体加强民族认同观教育,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最终归属则是加强民族国家认同观的教育,即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认同的教育而对国家认同观的教育,则应当从民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三个方面切入和推进,只有加强了我国民族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的认识和教育,才能树立正确的民族国家观意识,从而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

      只有在这面旗帜下,各民族之间才能和睦相处,民族关系才能健康发展,才能营造和谐的民族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各民族社会的科学发展、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同时,各民族发展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有利于正确和理性认识我国民族历史、宗教和文化,以此树立正确的民族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推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最终实现夯实牢固的认同心理基础二、民族性: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显著特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统治阶级所期望的民族关系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即具有合意识形态性、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等特征与此同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其独特的本质特征,即合民族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民族性,这是毫无疑问的只要产生民族性土壤的存在差异,只要各民族的实际生活过程存在不同,只要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价值观念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就始终带有鲜明的民族印记,并以本民族特有的形式和内容,为民族的崛起和腾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9]源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显著的民族性特征,其系统运行也必然表现为突出的民族性特征,这也是其所以能够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分支学科的意义所在和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前提。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特征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解读第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要合民族性——于不同民族的角度提炼出普遍性的基础理论或元理论的同时应归纳、凸显出符合具体单一民族或民族国家的实践应用性理论如果说一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各民族或民族国家内的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那么,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是对各民族社会成员进行民族观教育,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民族观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要各民族社会成员现有的民族观与社会所要求的应有的民族观之间存在差距,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各民族由于本身地域环境、文化观念与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了各民族在形成正确民族观的认知、观念、态度和心理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各民族社会成员进行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共性的研究之外,更应紧密结合各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民族变迁着力研究对各民族社会成员进行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的特殊性研究因此,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化和科学化建设等方面应紧扣民族性,紧紧围绕各民族的现实需要而服务,应当避免与一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重叠或简单移植、机械嫁接或套用一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第二,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实践过程中,其系统要素要合民族性这是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育内容的合民族性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或者是基本内容来说,对多民族国家内的任何民族进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都离不开诸如民族认同观教育、民族宗教观教育、民族国家观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民族共性,在多民族国家内应是所有民族及其社会成员都必须学习、认可、接受以及践履的但是在具体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于不同地域的民族,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又必须体现其民族性,融入各民族自己独特的经济状况、文化礼仪、社会风俗、地理地貌等元素惟其如此,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达到抽象与具体、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其二,教育方法的合民族性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可以分为原则方法和具体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既能体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普遍性,具有民族共性;又能凸显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殊性,具有民族个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的构成、分布状况、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在对各民族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在遵循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和一般方法的同时,尤其要结合各民族不同的民族心理、个性、气质等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如此,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民族性运用,才能得以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其三,教育载体的合民族性可以说,在信息网络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进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可谓丰富多彩,它是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的交织与融合,是有形载体与无形载体的转换与合成,呈现出多样化、多态化、动态化、生活化的发展趋势但无论怎样,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紧扣各民族传统教育载体与民族现代发展载体的整体特点,大力挖掘和开发各民族教育载体的各自特色,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融进不同的民族载体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其四,教育情境的合民族性各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因各个民族地域分布的不同而不同故而,作为对各民族教育环境优化了的教育情境在空间上的形成、发展和分布也受到一定地域环境的制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是文化情境,“民族文化是民族思想观念和精神性格的载体[10]民族文化则是民族情境凸显民族性最为重要的表征民族文化中的民族观、民族意识、民族价值取向、民族思维、民族习俗等内容,都表征着文化情境的民族性可以这样认为,情境的民族性特征是进行具体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也是民族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