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科学基础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真题.docx
2页材料科学基础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真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科目代码:818 满分:150 分 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简单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镍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0.1246nm,确定在镍的(100),(110)及(111)平面上12 mm中各有多少个原子 2、为什么说绿宝石结构(其结构式为 Be 3Al 2 [Si 6 O 18 ])可以成为离子导电的载体 3、说明常见高聚物分子链的键接方式及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二、已知液态纯镍在1.1013105Pa(1个大气压),过冷度为319℃时发生均匀形核设临界晶核半径为1nm,纯镍的熔点为1726K,熔化热ΔHm=18075J/mol,摩尔体积Vx=6.6cm3/mol,计算(1)纯镍的液-固界面能和临界形核功;(2)若要在1726K发生均匀形核,需将大气压增加到多少?已知凝固时体积变化ΔV=-0.26cm3/mol(1J=9.87105 cm3Pa)。
15分) 三、关于Fe-C相图,回答问题20分) (1)、默写Fe-C相图 (2)、画出含C 0.4wt%合金室温平衡组织示意图,并标出组织组成物 (3)指出含C 0.77wt%合金从高温液态平衡冷却到室温要经过哪些转变? (4)根据杠杆定律分别计算含C 0.4wt%合金在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与相组成物的相对百分含量 四、已知A 、B 、C 三组元固态完全不互溶,成分为80%A 、10%B 、10%C 的O 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将进行二元共晶反应和三元共晶反应,在二元共晶反应开始时,该合金液相成分(a 点)为60%A 、20%B 、20%C ,而三元共晶反应开始时的液相成分(E 点)为50%A 、10%B 、40%C 10分) (1) 试计算A 初%、(A+B)%和(A+B+C)%的相对量 (2) 写出图中I 和P 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 五、(25分)有一bcc 晶体的[111]011)(滑移系的临界分切力为60MPa ,试问在[001]和[010] 方向必须施加多少的应力才会产生滑移?随着滑移的进行,拉伸试样中该滑移面会发生什么现象?它对随后进一步的变形有何影响?对于一般工程用金属材料,试分析冷塑性变形对其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和体系能量的影响。
六、(15分)为改善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研制了一种新的加工工艺:渗氢处理+机械加工+脱氢处理已知某钛合金构件在800℃真空脱氢1小时其距表面0.05mm处的性能符合规定要求为进一步降低该构件的热处理变形,拟将该合金构件在700℃处理,问处理多少时间在距表面0.1mm处将达到上述相同规定要求?计算氢原子在700℃和800℃的扩散系数,并分析氢在钛合金中的扩散能力(设氢在该钛合金的扩散激活能为16.62KJ/mol,D 0=810-4cm 2/s ) 七、(15分) 高速电气化铁道用铜锡合金接触线悬挂于铁路上方,通过与受电弓滑板接触摩擦直接向电力列车送电该铜锡合金(Sn0.15-0.45%, Zr0.01-0.05%, Ni0.02-0.03%, Ti0.005-0.01%, 余为Cu)接触线是在张应力状态下工作,要求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率,且要控制其中的氧含量(一般需低于0.003%)日本和法国等国家主要采用连铸连轧工艺生产该合金接触线,而国内某企业采用“上引提拉铸造+连续冷挤压+冷拉”工艺生产 (1)该铜锡合金其添加的合金元素总含量控制在≤0.2-0.5%是出于何种考虑? (2)试分析该国内企业的生产工艺有哪些优点?为什么? (3)经冷拉拔后的铜锡合金丝并不能直接使用,还需经过一定的热处理,试分析其作用。
八、(20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由于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而被列为第一关键件涡轮叶片的性能水平,特别是承温能力,成为一种型号发动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推重比的不断提高,对高温合金的持久强度、蠕变强度和高温下的裂纹扩展速率和断裂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试用晶体缺陷理论解释材料蠕变变形的微观机理 (2)提出改善发动机涡轮叶片用高温合金高温强度的措施并解释其原理 2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