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的现状及建议.doc
6页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的现状及建议 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的现状及建议 【英文标题】Status Quo and Advice of Expert Consultation System in Local Public Policy 【作 者】杨馥源/陈剩勇 【作者简介】杨馥源,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剩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 题】论点精粹一、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包括外在决策咨询机构与内在决策咨询机构两种组织架构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由于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在实践中尚处于雏形阶段,因此无论是外在决策专家咨询体系还是内在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在实际操作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内设决策咨询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一,论证化倾向比较严重一些行政上隶属党委、政府或其部门的决策咨询机构,往往服从、屈从于长官意志,丧失了决策咨询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而沦落为地方公共决策论证的工具第二,表面化倾向比较突出内部决策咨询机构及其人员往往自愿或非自愿地承担着大量的秘书工作,而且被授权处理大量事务性工作,成为决策机构的“代言人”或是政策宣传机构。
这种利益关系的存在,常常使决策咨询丧失独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往往造成决策咨询名存实亡此外,作决策的不研究、做研究的不决策的现象还很突出,内部决策咨询机构往往带有很深的“务虚”烙印,所做的研究往往和党委政府的决策管理“不贴肉”,缺乏针对性,更缺乏可操作性,使得不少决策咨询成了一种肤浅、表面的东西第三,形式化、摆设化倾向比较明显一些省、市特别是县(市)级层面的党委和政府,虽然意识到了决策咨询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把决策咨询当作一种“时尚”和“装饰”,没有形成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很多地方政府只是在决策前匆匆忙忙召开一个咨询会,“临时抱佛脚”或“临阵磨枪”,与会专家事前对所要咨询的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咨询成了名副其实的“走过场”这样的决策咨询过程,无法真正落实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无法保证决策的效益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一般都有一些内设的决策咨询机构,如政策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及部门的研究所、调研室等等这些机构主要服从服务于地方公共决策的需要,接受最高行政长官的领导内设公共决策咨询机构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一而已。
由于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省市民主政治建设起步较早,民主管理氛围较浓,因此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这些问题相对没有那么严重二)外在决策咨询体系存在的问题外在决策咨询体系的问题集中在外请专家身上第一,外请专家群体结构不合理所谓的专家群体结构,意指“专家群体内部不同类型人员的组合方式,主要包括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区域和年龄结构”不同的专家,由于个人知识面、知识深度、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在提供决策咨询之时,往往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和经验体会出发,立场和观点难免带有片面性,但不少地方往往对专家个体素质关注较多,而对群体结构比较忽视,结果对个体的“最优”选择导致了整体的较差组合,这与公共决策所要求的综合性必然存在矛盾,最后必然影响决策咨询的科学化专家决策群体结构的弊端表现主要有:(1)互补性差专家结构的相对单一性往往不利于问题的全面探究与有效解决2)效率低下专家群体人数配备的不合理,经常导致决策效果不佳、效率低下3)调整功能欠缺往往缺乏对专家群体进行必要的人员调整,经常是专家班子一经形成,人员就稳定下来,伴随决策的全过程,使咨询工作显得封闭与僵化,缺乏应有的弹性与回应能力当前,由于片面发展观的长期影响,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咨询寻找的专家,往往以经济学家居多,而对人文社会学者重视得不够,决策咨询建议,往往突出政府经济发展的职能,而忽略了政府社会发展以及保障社会公正的职能。
当前中国不少社会矛盾的产生,都和这个问题不无关系第二,外请专家价值偏好的局限性如果说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是客观存在的话,那么专家的价值偏好就是个人的主观倾向众所周知,价值、效用是主观的,许多价值具有不同的特性而不能被客观量度和比较自政策科学创立以来,众多政策学工作者都以公共决策理性化、科学化为绝对追求然而,实际上,无论理性如何纯粹,在实际过程中,专家常常下意识地按照自己的价值偏好进行主观的量度和比较,在提供个人的咨询意见时总是夹带有个人的价值偏好经济学家偏重自由竞争,甚至放任的自由竞争,但忽视公平,即是个人价值偏好的反映更为可怕的是,某些专家不但有价值偏好,有的甚至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2006年银行卡跨行咨询收费,闹得沸沸扬扬,银行单方面宣布收费,行径霸道,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反对,“网上调查显示九成网民持反对态度”然而,某中国银行卡产业专家委员会成员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却称,“跨行查询每笔3毛钱是‘收少了’,本来成本是1.2元”所谓的“专家”,在这里显示出了为利益集团代言的强烈色彩现实中,很多公共决策,由于涉及到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益的博弈,总是免不了利益团体的介入专家由于受利益团体的影响,也常常做出主观的价值判断,成为某些特定利益团体的代言人。
这对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基础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和损害第三,外请专家在信息方面的有限性政府外请的决策咨询专家,往往不是本地的在一些地方,存在着严重的外来和尚会念经的现象而这些从外地请来的专家所持有的经验和教训也往往是非本地的在实际的决策咨询过程中,由于咨询的临时性等因素,外请专家,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调研、论证,其收集的当地决策信息比较有限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亦是专家决策咨询和论证的基础信息的有限性,消弱了决策咨询的科学性因此,外请的专家尤其是外地专家,除非对当地的情况和各方面的信息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否则,限于有限的信息,做出来的决策建议往往针对性不强,或可操作性太差第四,外请专家品格的消极性专家品格的消极性亦会影响专家决策咨询的科学性和决策建议的质量在决策咨询过程中,外请专家只是提供服务的角色,与内设咨询机构的专家相比,咨询项目的实际效果如何和他们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外请专家更容易缺乏责任心,常常表现出明显的附和性和论证性,成为决策论证的工具而更为糟糕的是,某些专家还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揣摩地方领导用意与偏好,以迎合决策者,提出比较极端的观点与方案此外,某些专家由于头衔多、名气大,经常受到各地的邀请,在利益驱使下,即便是一些自己并不擅长或陌生领域的决策咨询,亦会应邀出席。
没有客观、公正的调研论证,当然只能是敷衍了事了所有这些消极性,不仅对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无益,甚至还有害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政治学论文网) TAG标签: 论证 咨询 建议 现状 专家 地方 公共 决策 结构 体系二、完善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的建议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必须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完善公众参与与专家论证相结合的决策互动机制,加快理顺各方面关系,既努力促使政府外在决策咨询机制的发展,如高校、科研院所、民营决策咨询机构的发展,也要解决政府内在决策咨询机制如何更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使整个决策咨询体系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实现最优、最佳发展,从而为优化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优质服务一)推进公共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化建设专家决策咨询制度流于形式,其关键因素就在于专家决策咨询丧失了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沦落为地方公共决策论证的工具表面化、形式化,决策之前召集些专家开个咨询会就算了事,这样的操作程序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决策科学化要实现决策真正的科学化,就必须使决策咨询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常规化目前,国内少数城市已经从决策咨询的无序化走向了有序化和制度化,甚至法制化,这一点值得各地借鉴。
如成都市通过法规的形式规定:重要的政府规章草案、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大型项目和关系社会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在提交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前,原则上应先经过专家咨询论证根据这一规定,成都市政府设立了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该机构根据政府决策的需要,组织咨询专家,围绕成都市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对策研讨,提供科学的咨询论证意见二)优化公共决策咨询专家的群体结构配置针对专家决策咨询群体结构搭配不合理可能导致的弊端,必须实现专家决策咨询主体、途径、结构的多元化首先,咨询主体的多元化地方政府决策咨询,既应该向专门的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提出,也应该向非专门的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提出;既可以向政府内在的决策咨询机构提出,也可以向外在的决策咨询机构提出,实现内设结构和外设结构的多元搭配其次,专家结构的多元化实现专家知识、专业、领域、地域的合理配置,决策咨询专家既应该包括经济学家、规划设计专家,也应该包括社会学家、人文学者不同知识、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从本专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各自的决策建议。
然后从不同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方案之中,进行优化抉择再次,咨询途径的多元化这是跟主体多元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通过专项课题招标、项目咨询论证、课题评审论证、举办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等形式,发挥大专院校、学术机构的决策咨询论证作用三)选择适用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操作模式和方法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且取得较好成效的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署名小组法(德比克法)头脑风暴法采用专家会议决策方式,在各级各地用得比较多要让头脑风暴法产生最佳效果,地方政府在召开专家决策咨询会之前,最好把相关决策信息详尽地告知各位专家,唯有如此才能使专家的咨询建议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取得理想效果头脑风暴法的突出弱点是,成员之间直接接触,容易在决策方案讨论和表决中出现“随大流”或者“叛逆”等心理反应德尔菲法则克服了这方面的问题它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询意见的形式进行,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而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而被征询意见的专家在事前与事后均不接触署名小组法则综合考虑头脑风暴法事前接触和德尔菲法事后也不接触的弊端,采用函询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这样一来,被征求意见的人事前不接触而事后接触,较好地避免了专家从众现象和权威的合法化效应。
四)建立公共决策咨询论证制度专家决策建议毕竟是一家之言,限于个人专业、智能、知识、所处地位等原因,很难统合其他领域或者阶层的利益要求,甚至也未必完全科学,更何况决策咨询专家本身亦有价值偏好和利益诉求的弱点因此,公共决策咨询还应该建立论证制度其实,德尔菲法和署名小组法本身就是一个方案复核论证的过程,通过匿名方式请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既能防止决策专家的利益倾向或者偏好,也能防止决策专家的专业偏好,从而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使决策咨询提供的方案客观、公正,促进整个社会的均衡、公平、和谐发展民意复核则可确保决策咨询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论证浙江省宁波市每年的实事工程先由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提出候选名单,然后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征集市民意见,确定最终的实事项目民意的复核使该市的公共决策真正从“封闭的灯塔型”向“开放的网络型”转变公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落实,对保障专家建议的科学性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凡是涉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重大举措,各地在听取专家论证建议后,都应该听取民声、体察民情、汇聚民智,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公示、公布和反馈制度,最广泛地吸取民意五)加快构建民意网络平台据最新统计,中国网民数已达2.21亿人,居全球首位。
互联网正以其便利性和互动性,日益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民意通道网络作为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