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再谈平面镜成像.doc
3页再谈平面镜成像 内容提要:原来以为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误差主要是来自刻度尺和镜面不垂直桌面等因素,多次实验却发现还“隐藏”着更主要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后对实验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改进 :误差原因 两像重合 强光干扰 折射 贴膜 对比度 减薄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与生活联系紧密,是学生首次接触“像”的概念,它为“凸透镜成像”的探究作了铺垫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一般都能得到物镜距离和像镜距离相等的结论但也有的学生喜欢“较真”,曾经多次测出两个数据不相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我带着疑问开始了对这个实验的进一步探究并发现出现误差可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A物体发出的光在玻璃的两个面都发生反射,形成双像; 2、光线环境复杂时实验者易受来自不同方向的强光干扰3、白色塑料配件与实验桌对比度低,不易重合;4、镜面都有一定厚度,发生折射时两像A1 、B1不重合而测得两距离相等; 为解决上述原因造成的较大误差,我在玻璃上贴了两块反光性能不同的贴膜;并在白色塑料配件上贴上红色标记。
初步实验发现: 1、贴膜后玻璃的两个面反射形成的双像清晰度相差很大,可以完全消除重叠像影响;2、反光膜适用于观察者一侧光线较弱,透光膜适用于观察者一侧光线较强的环境3、在白色塑料配件上贴上红色标记,使两像重合准确、省时;4、使用薄玻璃可以控制折射造成的误差 通过进一步实验,我发现:1、当玻璃贴有膜的一侧朝向我们时,像与物体很容易重合;当未贴膜的一侧朝向我们时,像与物体总不能完全重合这是由于当贴膜朝向我们时,光线经过贴膜、玻璃面的两次反射,得到两个强弱相差很大的像,我们往往都会选择明亮清晰的像与物体B重合,而弱的像不仔细观察几乎不被发现,因此对实验效果不会造成影响;而当未贴膜的一侧朝向我们时,光线经过两次反射所成的像强弱相差不大,形成“重叠双像”实验者难以选择哪个像与物体B重合,因此对实验造成明显的干扰因此每次实验要注意通过贴膜观察物像 2、当观察者一侧光线较强(开灯加强光),另一侧光线较弱时,只有透过透光贴膜的玻璃处观察A的像和物体B,才能快速、准确地测得数据;当观察者一侧光线较弱,另一侧光线较强(开灯加强光)时,就必须从反光贴膜处观察A的像和物体B这样才能使得物像清晰度接近; 3、当观察者的眼睛与物像接近“三点一线”时,物距与像距相差较大,也常感觉到已经重合了,这是由于白色塑料配件与灰色实验桌对比度小而造成较大误差。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A、B上不同位置各贴上红色方形纸片,增大目标的对比度,使物像重合更准确、迅速 4、由于玻璃都有一定的厚度,透过玻璃看到的“物体”,实际上是光经过折射形成的虚象它离镜面的距离比物体更近当反射形成的像A1和折射形成的像B1重合时,测得的像距实际要比物距略大一点只要将原来较厚的玻璃换成1毫米厚的,实验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学生使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为了同时能看清像和物体,就会回避强光的干扰,自然地选择玻璃上物像清晰度相当的部分来观察、测量,这样即使是在复杂的光线环境下,都可以轻松完成实验,并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作为探究性实验,测量距离的工具还应该更加方便,准确,玻璃竖直程度的调整还要更加简单有效;玻璃的厚度与易碎,易弯曲变形的矛盾还有待进一步缓解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