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分析与监测》名词解释.doc
6页《环境监测与分析》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监测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拟定环境质量(或污染限度)及其变化趋势2、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浮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通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3、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常用的一次污染物有:S02、CO、NOx及颗粒物颗粒物中还包具有毒重金属、强致癌物以及其她碳氢化合物等4、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大气后,由于互相或与大气正常组分发生种种化学反映而产生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其颗粒很小,但毒性往往比一次污染物高 5、生化需氧量BOD: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6、化学需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解决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达(综合指标)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污染的限度7、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重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成果以O2的mg/L表达。
8、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达水中有机物的总量,成果以碳的质量浓度(mg/L)表达9、瞬间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不持续地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10、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步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以与其她混合水样相区别11、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步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综合水样12、背景断面: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状况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限度13、净化断面(削减断面):当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限度混合时,其污染状况明显减缓的断面或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明显减少的断面,一般设在都市或工业区最后一种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14、控制断面:为了拟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立的采样断面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都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状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15、底质:指江、河、湖、库、港湾和河口等水体底部的表层沉积物16、真色:完全除去水中悬浮物质后呈现的颜色称为“真色”。
17、表色:没有除去悬浮物时所呈现的颜色称为“表色”18、总残渣:水样中分散均匀的悬浮物与溶解性物质之和19、透明度:是指水样的澄清限度透明度与浊度相反,水中悬浮物和胶体 颗粒越多,其透明度就越低 20、酸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此类物质涉及无机酸、有机酸、强酸弱碱盐等21、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涉及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22、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出的污染物扩散到某个地区的室外空间,污染物质的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引起某个地区居民中大多数人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恶劣影响23、降尘 :直径>10um,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的粒子状态污染物24、飘尘:直径<10um,可长期漂浮在大气中的粒子状态污染物, 也称可吸入颗粒物25、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粒径不不小于100μm的微小固体颗粒和液粒26、硫酸盐化速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如SO2、H2S、H2SO4等通过一系列氧化最后形成危害更大的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度称为硫酸盐化速率27、危险废物: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原则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28、固体废物: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出的固体废弃物29、急性毒性:能引起小鼠(大鼠)在48h内死亡半数以上者,并参照制定有害物质卫生原则的实验措施,进行半致死剂量(LD50)实验,评估毒性大小涉及口服毒性、吸入毒性和皮肤吸取毒性30、光化学烟雾: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在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经发生某些列光化学反映,形成臭氧,PAN河醛类等物质悬浮于空气中而形成光化学烟雾31、消解: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多种价态的预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化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32、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中的一种记录量的特性值指土壤中具有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33、空白实验:又叫空白测定,是指用蒸馏水替代试样的测定34、精确性:是指测定成果与客观环境的接近限度35、精密性:指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间的互相接近限度或指测定成果具有良好的平行性、反复性和再现性36、误差: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值与真值不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在数值上的体现即为误差37、偏差:是指个别测量值与多次反复测量值之偏离限度38、精密度: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反复分析均同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限度,它反映分析措施或测量系统所存在的偶尔误差的大小。
39、敏捷度:是一种分析措施或分析仪器在被测物质变化单位质量单位浓度时所引起的相应量变化的限度它反映了该措施或仪器的分辩能力40、检出限:指一种分析措施对被测物质在给定的可靠度内可以被检出的最小质量或最低浓度41、声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42、声强: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m243、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44、环境质量原则: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畴内,对环境质量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45、垃圾高热值:垃圾中可燃物燃烧所产生的热量46、加标回收法:即在样品中加入原则物质,测定其回收率,以拟定精确度,多次回收实验还可发现措施的系统误差,这是目前常用而以便的措施,其计算式是: 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一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47、等效持续声级:用一种相似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持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达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持续声级48、水体自净:水体在流动过程中,水体通过水解、络和等作用使水中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反映,导致水体中污染物减少的作用。
49、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或平常活动过程中被人们抛弃的,没有运用价值的固态或半固态的物质50、水体污染: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发生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变化和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运用及危害人类健康51、细菌总数: 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52、放射性:在衰变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α、β、γ射线,使自身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放射性”53、γ衰变: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54、β衰变:β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迅速电子)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成果β衰变可分为负β衰变、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55、α衰变:α衰变是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数不小于82)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