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教材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doc
6页人教版教材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思路设计: 本课从“节能”的角度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索;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生活中杠杆、滑轮、斜面等简洁机械是否省功,让学生充分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机械效率的含义;然后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试验并进行试验探究,进一步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了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关,驾驭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并推广到其他机械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的物理从生活中来而到生活中去的特点,让学生在过程中去分析、学习和体会,达到驾驭学问,学习方法,提高实力,培育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的目的教材分析: 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机械对能量的利用率,与当今社会提出的“节能环保”的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从能量利用的角度理解效率的问题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本上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让学生更加具体的理解前面学习的功和能之间的联系,更好的理解九年级要学习的广义效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机械效率”和“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两部分组成,其中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本节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情境,试验探究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达到使其真正理解机械效率含义的目的突出重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历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全过程,让他们通过思索、分析、试验、总结等过程突破本节的学习难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又能提高他们的各种实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对“简洁机械”、“功”和“能”进行了学习,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可以体会到其他方面的“效率”问题,已经具备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合理的设置情境,让学生发觉问题,在已有学问和实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既有确定的难度,又可以在老师的适时帮助下经过努力合作完成,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各种实力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3)通过试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凹凸与哪些因素有关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动滑轮、滑轮组等简洁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科学探究试验的方法。
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相识到机械效率反应机械对能源的有效利用成分以滑轮组为例,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提高机械效率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有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重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滑轮(大、小、轴粗糙程度不同)、钩码(0.5N、2N)、 细棉线、导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机械效率与节能之间的联系1.提出问题:本周是《节能宣扬周》,它的主题是什么?2.简述机械效率与节能之间的联系引入新课相识节能的重要性,知道机械效率与节能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索进行新课一、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1.提出问题:杠杆、滑轮、斜面等简洁机械,它们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省距离,那么运用这些机械可以省功吗?2.试验探究:(1)给出器材,确定试验探究的问题:干脆提升物体,与运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两次拉力做功的大小是否相同?(2)设置问题,给出试验数据记录表,引导学生设计试验并进行试验:①这个试验怎么做?②须要测量哪些物理量?G/Nh/mW直/JF/Ns/mW机/J 20.10.21.10.20.223.拓展提升:运用这些机械省功吗?4.归纳总结:(1)有用功(W有):干脆对物体所做的功(工作目的)。
2)额外功(W额):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而不得不做的功(无用付出)3)总功(W总):利用机械所做的功(实际付出)1.思索并回答:省力、费距离、依据W=FS,所以运用机械不愿定省功2.设计试验并进行试验:(1)用手干脆将一个重为G的钩码提升h,W=Gh2)通过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将一个重为G的钩码提升h,分别测量绳端拉力F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W=FS3)分组试验,记录数据,板书展示,分析得出规律3. 小组沟通并展示:(1)无论他实行哪种方法都必需做的功是对物体做的功2)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克服机械自重或摩擦所以,运用这些机械也不省功通过运用动滑轮是否省功的试验探究,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运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理解奠定基础 通过分析这些机械是否省功,不仅可以加强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理解,同时可以熬炼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实力精确给出物理概念二、建立机械效率的概念1.提出问题:从有用功的角度来说,刚才各组动滑轮提升物体中,哪组器材更好?为什么?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在总功确定时,人们总希望有用功越多越好,它反映机械对能源的有效利用,额外功越少越好,它反映了机械对能源的额外消耗。
所以在总功中,有用功所占的比例它反映了机械对能源有效利用的效率,物理中我们把它佳作机械效率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 W有用 /W总3.总结机械效率的一些特征1)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2) η总是<1,因为运用机械不省功,W有用<W总3)生活中η用百分数表示1.思索并回答:(1)有用功相同,总功越少越好2) 总功相同,有用功越多越好3) 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多越好2.各小组计算本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进行展示机械效率这一概念的生成,建立在试验探究和能量利用的基础上,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三、试验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1.设置情境并提出问题:生活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50%-70%,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给出器材和试验原理,与学生一起确定各组试验探究的问题1)试验原理:η= W有用 /W总 =Gh/FS(2)试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钩码(2N、0.5N)、棉线、细导线、滑轮(大、小、轴粗糙程度不同)、(3)设计试验:留意限制变量3.提示学生进行试验的留意事项: a、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在拉动过程中,平视读数 b、刚好记录数据,探讨同一问题的2个小组可以共同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c、选派代表,做好展示准备4.总结试验结论:(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轴摩擦、动滑轮重、物重、绳重有关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无关3)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不同滑轮组,物重确定,动滑轮越重,绳子越重,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低5.拓展提升:从公式推导的角度理解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6.学以致用:结合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谈一谈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7.让学生猜一猜生活中一些常见热机的效率,进一步理解广义的效率1) 蒸汽机的效率:6%~15%(2) 汽油机的效率:20%~30%(3) 柴油机的效率:30%~45%(4) 电动机的效率:70%~80%1.猜想并进行沟通展示与G物、G绳、G动、f、h、n有关2.设计试验并进行沟通展示,完善试验方案3.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本组试验结论,进行沟通展示4.思索并回答:(1)增加物体重力 (2)减小机械自重(3)加润滑油减小摩擦5.依据生活阅历进行猜想本环节是一个完整的试验探究环节,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试验-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收获学问,提高实力,培育情感、看法、价值观,对学生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热机的效率,为后续学习广义效率奠定基础,同时首尾呼应,激发学生对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的相识,提高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小结四、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共享你的收获展示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学会进行学问梳理板书设计第三节 机械效率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二、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三、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与G物、G绳、G动、f、h、n有关 2、试验原理:η= W有用 /W总=Gh/FS 3、公式推导:η= W有用 /W总= W有用 /(W有用+W额) 4、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1)增加物体重力 (2)减小机械自重(3)加润滑油减小摩擦12.3《机械效率》学案一、试验探究:干脆提升物体做功,与运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G/Nh/mW直/JF/Ns/mW机/J 1、数据记录:2、试验结论: 二、试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 2、试验原理: 3、试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钩码(2N、0.5N)、棉线、细导线、滑轮(大、小、轴粗糙程度不同) 4、进行试验: (1)竖直方向,缓慢拉动测力计,在拉动过程中,平视读数。
(2)刚好记录数据,探讨同一问题的2个小组共同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3)选派代表,做好展示准备 5、数据记录: 影响因素组G/Nh/mW直/JF/Ns/mW机/Jη126、试验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