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教案1.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39722022
  • 上传时间:2023-07-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36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教案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活动的 一个场面 4、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喜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醒课题 今日我们去巡游一个漂亮的地方——泉城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得真洪亮啊!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生)泉城在哪儿? (生)泉城是不是许多泉?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师:来到漂亮的泉城你想说什么? 生:济南的泉水真美呀! 生:济南的泉真多呀! 生:我觉得仿佛到了仙境一样 三、精读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知我们什么? 生答 师:大家读其次句,思索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例如句: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似乎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似乎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入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读这两句话你发觉了什么? 生:在描写泉水时,这句话用了“有的.有的..”读起来很美 师: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生读,然后指导学生齐读) 生:我觉得其次句说泉水像明珠散落写得很美 生:这几句都用比方来写泉水 生:这两句不仅写了泉很美,还写了泉的声音 师:这句话前两句绘形,后两句摹声运用比方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济南的泉多而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呈现画面,并努力在呈现画面时能听到声音) 生:读书时我听到了泉水翻滚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细碎的水流声,有些像小鸟的叫声 四、练习: 观看校园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其次课时 一、复习 读第一自然段。

      师:济南72 泉,最闻名的是哪些? 二、连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答复第一句写珍宝泉的位置,其次句写珍宝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宝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宝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观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奇妙的手把他们拎到水面上来 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详细写了珍宝泉漂亮、奇妙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索: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奇妙景象? 观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犹如三堆白雪” 看图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悉12个生字,能自主积存词语。

      2、朗读课文 3、能感悟人们喜获丰收的快乐心情 教学重点: 1、熟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嬉戏法、竞赛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预备: 柿子、红灯笼、红叶、生字卡(柿子卡)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柿子),小朋友瞧瞧这是什么呀?(相机板书:柿子,并教学“柿”) 2、喜爱吃柿子吗?它的味道怎样?认真看看,你觉得它像什么?(相机板书:红灯笼,学习“笼”) 3、今日我们要学习11课请小朋友翻开书56页 二、学习韵文 1、生自由试读,画出不熟悉的字 2、指名读,教师订正发音 3、师范读,留意听记自己不熟悉的字 4、师领读,生跟读 5、四人小组内组长带读,学生轮读 6、小组展现读 7、齐读 8、出示“我和爷爷收柿子,笑脸映得红彤彤看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生字 1、学习“棵” 1)生试读——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你是怎样记住“棵”的? 3)你能用“棵”说一个词吗? 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生字。

      学习“很多”时,让学生区分几根粉笔与几十根粉笔,进一步理解“很多” 学习“落”时,可让学生自己表演红叶落下来 三、活动稳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齐读字卡 2、猜字嬉戏 3、摘柿子嬉戏 奖一个红柿子(卡片) 4、小组竞赛,夺星大战 出示词语卡,贴在黑板上,会用哪个词说话便摘下哪个卡片,读出这把生字卡片(柿子卡),贴在柿子树上,(字朝里),让小朋友摘柿子摘下来后要带大家读生字,组词语读得好,个词语,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说得好,就给哪组加画五角星比比哪组的星多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教案3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留心生活、擅长观看、勤于思索,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发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预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一般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举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经常会带给我们启发,像那个“我”至今还经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拘束,显示着勃勃生气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普一般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经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假如我们认真观看、仔细思索,这些一般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发的比方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日,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互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索: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详细写( ),最终总结写( ) 4.请学生依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根底上体会本文的写作挨次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势,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索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沟通,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势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洁,只有一个关节;特长: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势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特长: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简单、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与,实际并不出力;特长: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美丽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力量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特长:体态秀丽,样子得意,在丝竹管弦、舞蹈上力量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依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思索: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喜爱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情愿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方论证、正反比照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方论证、正反比照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成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仔细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仔细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日,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盼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训练家,能帮忙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训练家,是先秦儒家最终的代表,朴实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确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训练和礼法的作用,主见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训练可以转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进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方《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中心论点:学不行以已 2.学习的意义:提高和转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缺乏 4.学习的方法态度:积存、坚持、专一 (二)让我们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