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控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高职).docx
25页智能控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专业名称: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代码:5 6 0 3 0 4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先进的微处理器芯片结构,熟悉当前主流计算机硬 件系统的构成;掌握微机接口应用技术开发、设计方法,了解微型计算机实现技术 及微机技术新的开展趋势2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参考学时:8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在自动控制上的有关新技术,是专业培养目标 中知识能力要素的一个方面,培养学生到达设计一般控制系统的手段是本课程的目 的23、自动控制理论参考学时:5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理论知识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 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 和职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24、智能控制技术参考学时:84培养学生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智能制造 领域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等方面的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系 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人才25、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参考学时:84学习计算机辅助制造在机械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掌握计算机与机床的通信、 CNC代码的产生及刀具平面、刀具路径的形成及相互关系。
使学生能运用此软件进行 常规模具的加工26、C程序设计参考学时:60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思维,形成程序设 计基本思想,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程序设计能力,为学生进 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7、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参考学时:72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安装、调试和维护方面等基础知识的 专业选修课,课程理论和应用技术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生产现 场最需要的工业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技术28、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参考学时:72使学生学会通用变频器的操作、变频器主要参数的设定方法、变频调速系统中 简单故障的排除;学会通用变频器的典型应用(含通用变频器的主回路、控制回路 的接线、参数设定、变频器与PLC的互连方法、不同负载特性的传动系统的简单组 成);了解交流调压调速系统、通用变频调速系统的调速原理;通过对步进电动机、 伺服电动机以及步进、伺服控制系统等的应用29、3D打印技术参考学时:72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掌握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 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 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
30、现代加工技术参考学时:72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DSP处理器的结构、性能、应用范围及 其基本使用方法四)专业拓展课专业拓展课程是让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能力主要包括行业法制法 规、企业文化、管理方法和职业开展所需拓展的相应课程及以后职业开展中所需技 能培养的课程包括《三维绘图》、《触摸屏技术》、《小型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生产与运作管理》、《智能制造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基础》等五)实践教学包括《入学教育(含军训)》、《制图测绘实习》、《钳工工艺实习》、《电 工基础实习》、《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UutoCAD实训》、《电子技术实训》、 《金工实训》、《可编程控制器PLC》、《智能系统工程训练》、《微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实训》、《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数控技术实训》、《计算机辅助 设计与制造》、《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毕业设计与辩论》、《顶岗 实习》等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是各专业学生均需学习的 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课程,专业课程是支撑学生到达本专业培养目 标,掌握相应专业领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基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强化对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 支撑,融入有关国家教学标准要求,融入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技能,注重与职业面向、职 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就业岗位,要充分考虑学 生今后开展,着力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 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能反映综合素质、 职业技能、资格取证和技能竞赛在培养过程中有机结合,表达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 开展观课程体系按教育模块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两局部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 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坚决防止重复文化 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那么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 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 中,主体框架思路如下:(1)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当的 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 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2)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 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
综合化课程 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可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等主动型教学方法4)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 性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 质融为一个整体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既有基础实训,又有专业实训;既有基 本技能训练,又有创新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既要强调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 整体训练,又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我们把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 配置,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模块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特点 和社会开展需要出发,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教学训练、校内实训、校外实习、 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毕业设计、专业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 实习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 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 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1)课堂教学训练课堂教学训练包括现场教学、案例分析、辩论会、模拟短剧表演、写作与翻译 练习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 提高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 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重复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训以便 于学生毕业后在生产单位“上手”快,缩短“磨合期”2)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是便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 练针对智能控制技术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技能标准要求,把该专业校内实训分 为数控技术及技能专项实训、电钳工技术专项实训、电机与拖动技术专项实训和电 气与PLC技术专项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专项实训、维修电工专项实训实训内容 按专项实训课程标准和指导书要求进行,包括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生产工艺与技术 及生产管理等内容通过校内实训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对机电设1备的生产流程及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认识,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及早进入职业 角色,接触实践,了解生产,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包括校外实训、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 通过参观生产企业、听取学术讲座和观看教学片,亲临企业生产现场,了解自动化 专业将要面对的电气控制的设备实体,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有一个初步感性的认识顶岗实习,我系采取2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承 担教学任务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 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校到社 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4)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对某一典型机电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生产工艺设计,掌 握相关资料的查阅方法、电气元件的选择、设备选型及说明书的撰写等基本的设计 方法,初步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 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英语短剧表 演赛、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技能竞赛等,学生在综合实验和竞赛活动中受到较全面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锻炼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与素质要求分析表(序号)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与素质要求分析表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与素质要求初始岗 位智能控制设备操作智能设备操作及维护智能控制设备操作能力智能设备编程及调试智能控制设备操作工作能力数控机床操作数控机床制作数控机床基本操作能力机械零件工艺制定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数控机床编程师数控机床加工编程与操作能力数控技术操作及工艺分析能力1开展岗位数控机床维护保养与维修能力数控机床应用能力自动化生产线管理CAD/CAM应用与产品创新设计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应用能 力(该表可视专业需要安排)(三)课程体系七、学时安排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类统计表课程分类分配学时数所占比例教学分类分配学时数所占比例备注公共基础课77428%理论课(不含选修课)109240%专业基础课32012%专业技能课100036%实践课(不含选修课)校内:117460%专业核心课48017%校外:500职业扩展课1927%合计2766100%合计(不含选修课)2766100%选修课与必修课统计表工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备注公共课专业课学时数77419922722766所占比例91%9%总学时数3038十一、课程安排八、教学进程安排表一参考理论教学计划1学时分配按学年及学期分配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考试方式第一学年第一学年第一学年课程名称理论教学课内实践—k四五六学时15 周16周15 周16 周13 周20 周周学时数1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考 查3030022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体系概 论考 查6464043形势与政策考 查323202 晚4大学体育考 查62501222必公共5大学英语考 试124804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