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林业鼠害防治.pdf
3页高原林业鼠害防治森林鼠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近半个世纪来,森林鼠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鼠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鼠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我区处于青藏高原,鼠害主要以高原鼢鼠为主 高原鼢鼠俗称“瞎老鼠” ,属啮齿目, 仓鼠科为青藏高原特有的种类 其生活之地自祁连山地到甘南、四川西北部和青海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海拔 2300---4200 米的林地、荒草地、农田、和草原在取食、交配、构筑巢窝洞道的挖掘活动中啃食、破坏林木和牧草根系其中林地主要危害树种有沙棘、山杏、榆树等对柠条、桦树、枸杞、杨树、云杉、落叶松等危害不大一.“瞎老鼠” 的形态特征: 幼体及半成体为蓝灰色或暗灰色成体体型粗壮, 体长(150~25mm ) ,尾短, (约为体长的 1/5) 。
四肢短小,眼极小,耳隐藏于毛被之中体毛细软鲜亮,毛基灰褐色,毛尖锈红色,腹毛黑灰色额部中央有一块白色斑,前足爪发达,后足爪较前足爪弱小上下唇发达并反卷二. “瞎老鼠”的生活习性(1)栖息性:终年营地下生活 地面活动时, 拱成许多圆锥形无直接敞开洞口的土堆(俗称老鼠土堆) 地下特征是洞道结构复杂多变,主要有主干道洞和常道洞,主干洞道与地面平行,距地面10-20cm,洞径 8-12cm,在主干道以及沿主干道两侧挖掘多条觅食道;常道洞比主干道更深一层,距地面20-25cm,洞道宽大,进行取食活动;常洞下方有1-2 条向外斜伸的朝天洞,设有巢室、仓库、便所和距地面150-350cm的老窝等2)食性:高原鼢鼠(“瞎老鼠”)食性很杂,在退耕还林危害多种树种的根茎部分3)繁殖:高原鼢鼠(“瞎老鼠”)每年繁殖1 次,繁殖期在4月中旬至 6 月中旬, 11 月初哺乳,一般每胎2-4 只,最多 5-8 只三. “瞎老鼠”的活动规律高原鼢鼠不冬眠,昼夜活动每年有两次活动高峰春季冻土融化时,主要进行觅食和交配,活动极为频繁;秋季树木开始落叶时,储存过冬食物进行活动一天中早晚活动最为频繁,雨后活动更为活跃由于终年地下生活,它的听觉、嗅觉非常灵敏,具有怕风、怕光、怕水的弱点,如果洞道被挖开有及时堵洞的习性。
四. 对“瞎老鼠”的防治技术高原鼢鼠有两个活动高峰期, 即 4-5 月和 9-11 月此时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全面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机械捕鼠采用地箭(地弓箭)、灭鼠雷等捕鼠工具灭鼠2. 毒饵防治采用 0.5%溴敌隆母液,该药具有毒杀力强、适口性好、使用浓度低、对人畜较为安全的特点,按1:70 倍配成浓度为 0.005%毒饵进行毒杀3. 驱避剂防治造林时结合蘸浆造林,用多效抗旱驱鼠剂2 号 100-200 倍液对种子和苗木进行拌种和蘸根处理在起苗前1-3d 用多效抗旱驱鼠剂2号 500-800 倍水溶液对容器浇灌,对害鼠有极强的趋避作用同时,还有可能杀死一定数量饥不择食的害鼠,降低鼠口密度,提高林木保存率4. 不育剂防治利用害鼠不育剂饵料控制繁殖量,达到有鼠不成灾的水平常用的有贝奥雄性不育剂及莪术醇不育剂等,这些不育剂不伤害天敌动物,不造成动物栖息地污染,对环境无害,应大力推广春季鼠类进入繁殖期前及时进行施药, 1 次即可5. 天敌防治利用黄鼬(俗称黄鼠狼)、白鼬、苍鹰、蛇和猫头鹰等鼠类天敌进行害鼠种群数量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