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风扑面的韩元古风扑面服饰.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风扑面的韩元古风扑面服饰 韩国人热衷把各种艺术文化认祖归宗到自己门下,早已不算崭新事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一贯重视和推崇,在钱币上亦可见一斑 现行韩币纸钞分为50000、10000、5000、1000四种面额1000韩元上是朝鲜李朝出名的哲学家李;5000韩元上是李的学生儒学大家李珥;10000曾是韩元最大的面额,其上印着引领朝鲜达成历史鼎盛的世宗大王自是顺理成章2022年,韩国中央银行发行了面额更大的钞票50000韩元,女画家申师任堂不仅成为第一位登上韩元的女性,同时也创造了世界货币史上的一项纪录:她和儿子李珥同登票面 韩元上全都是在艺术文化等方面作出开创性付出的名人假设说一国的货币是国家的名片,一开启韩国这张国家名片,高贵淳厚的古风扑面而来 被尊为“李朝尧舜”的世宗大王 世宗大王(1397-1450年)是李氏朝鲜王朝第四个君主,在韩国人心目中享有至高的地位在韩国,不仅有世宗大学、世宗文化中心、世宗路,韩国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也取名“世宗王站”,就连韩国自行建立的第一艘“宙斯盾”导弹驱赶舰亦被命名为“世宗大王号”世宗大王在位期间朝鲜社会文化得到长足进展,并以其自身的品性德行,被朝鲜人誉为“李朝尧舜”。
世宗名李祹,字元正,世宗是庙号李祹酷好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父亲太宗见他特别瘦弱,又终日抱着书卷,颇为疼惜于是暗中差遣宫人静静把儿子的书都藏起来,想让他稍微休息一下李祹察觉书都不见了,郁闷至极正在这时,他察觉地板上还有一本遗漏而未收走的书,即刻破涕为笑,跑过去捡起来,坐到一旁津津有味读起来太宗见此情形,摇着头对左右说:“好学不倦,看来真是天性所致的了李祹还有两位兄长,但毫无王者风范,先后被逐出宫,1418年8月太宗传位给世宗 世宗崇尚科学,倡导新武器的研发在他的率领下,朝鲜研制出了大量火箭及火炮2022年韩国曾上映一部电影《神机箭》,讲的就是世宗研发神机箭的故事他对外对比强硬,在北部边疆,世宗下令修建了四郡六镇加强边防;1433年,派金宗瑞击败了女真兀狄哈部落,稳定了对朝鲜半岛东北部等地的统治目前朝鲜半岛的领土根本上与世宗时期相符世宗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朝鲜当时有一位著名的研发家叫蒋英实,天资聪明但出身卑贱他被提拔到宫中授予官职,此举受到大臣们的一致抗议但世宗对其弥漫信仰,鼎力支持,蒋英实参考中国和阿拉伯典籍,研制出朝鲜王朝自己的浑天仪和日晷10000韩元后面印着的便是在世宗主持下研发的浑天仪、光学天体望远镜和《天象列次分野地图》。
世宗还下令改革历法,将朝鲜历法纬度从北京改为汉城他还特别关切农业生产,下令让人整理朝鲜半岛各地的农耕技术,编定成书1429年在世宗监视下写成的《农事直说》是朝鲜第一部农书而在世宗支持下编撰的《医方类聚》和《乡药集成方》也被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是朝鲜传统医学与中医的分水岭当时朝鲜是中国明朝属下的一个藩属国,世宗的种种改革都表现出民族自主的意识 而他最为光芒的业绩,就是召集了当时大量饱学之士,在集贤殿成立正音厅,今天我们看到的朝鲜语字母,就由世宗所创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朝鲜文字的诞生无疑意义非凡 朝鲜一向有本民族语言却无本民族文字汉字于公元三世纪传入朝鲜,后来便用来记录朝鲜语,称为“吏读文”顾名思义,只有贵族阶层才能学习和使用但汉字并不太适合朝鲜语的语音系统和语法布局世宗梦想创造一种易于民众掌管的语言,让全体阶层都能认字学习,开启民智但有意思的是,对他的想法最为反对的人,便是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秘本”组织——反对文字普及的人,俨然是手中充分掌管文字魅力与权柄的人但世宗顶住一切压力,以极大的胆识和魄力将造字工作推行下去1446年,朝鲜正式公布了创制的朝鲜文字,称为“训民正音”新文字研发后,世宗大力普及,倡导在公文和个人书信中使用。
训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明确知道是谁、概括知道什么时间创造的文字之一,因此于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训民正音”公布以后,汉字并未中断使用,朝鲜宫廷文书的书写和历史典籍的记录,还是有汉字夹杂其间(类似今天的日文)根深蒂固的习惯,让“训民正音”公布后几百年,贵族文人仍对汉字爱不释手,一般的庶民也认为习得汉字才算是有文化的人所以朝鲜文字的混用一向到1948年朝韩分治才发生了变更朝鲜采取了彻底废除汉字的改革措施,而韩国那么是几禁几起用,至今经教导部审定的“新订通用汉字”为1800个 辞官79次的“朝鲜朱子”李 1000面值上的李滉,与朱子学说在朝鲜的进展密不成分朱子即明代大儒朱熹,他的学说体系对韩国文化与学术影响颇为深远朱子学说于高丽王朝末年(约十三世纪)传进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推崇的佛学随王朝的终止而衰败,朱子学说取而代之成为国学李滉和李珥师生二人被誉为“后朱子学双璧” 李滉,字景浩,号退溪,生于1501年李滉幼年便以聪颖有名乡里,六岁时学习《千字文》,十二岁时向叔父松斋公学习《论语》一天,他向松斋公问“理”字的含义:“只要事物所以如此的根据,就是理吗?”松斋公欣喜地说:“你已经理解到文字的意义了。
到十七八岁,他开头研读朱熹、程灏、程颐的哲学二十岁时李滉又一头扎进《周易》的博大精深,为了探索书中义理,废寝忘食,以致大病一场二十八岁时他在母亲的殷殷期盼下,一举考中进士此时的士坛刚刚经过“己卯士祸”(1529年)的摧残,党争严重的残酷性,让他开头反思人性与读书求学的意义 李滉有《退溪全书》传世,约120万字他将朱熹的学说进一步进展,提倡“儒学的根本为‘理’”的“主理论”李滉由此而反对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说,信奉朱熹的“先知后行”,认为人有两种人性:“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由“气质”的清浊而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但他认为经过个人的不断读书修养,差距是可以缩小的,亦能达成圣人的境地由此引申出的“四七之辩”,与中国明代的“鹅湖之会”,一起被评为东亚儒家历史上的两次大讨论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