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诗歌基础知识...ppt
39页古典诗歌鉴赏一、考点要求一、考点要求三、三、诗歌鉴赏基本知识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二、古典诗歌基本常识二、古典诗歌基本常识一、考点要求一、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⑴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⑵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古典诗歌基本常识二、古典诗歌基本常识古体诗古体诗 格律诗 格律诗(近体诗)(近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行、吟、歌、引行、吟、歌、引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律诗律诗绝句绝句古古典典诗诗歌歌五言(五律)五言(五律)七言(七律)七言(七律)七言(七绝)七言(七绝)五言(五绝)五言(五绝) 词 词豪放派豪放派婉约派婉约派诗诗 曲 曲散曲散曲剧曲(杂剧)剧曲(杂剧)小令小令套曲套曲n律诗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均有律诗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均有一定规则包括五律和七律一定规则包括五律和七律一、二两句叫一、二两句叫首首联或起联联或起联,三、四两句叫,三、四两句叫颔联颔联,五、六两句,五、六两句叫叫颈联颈联,七、八两句叫,七、八两句叫尾联或结联尾联或结联。
每联上每联上句叫句叫出句出句,下句叫,下句叫对句对句颔联和颈联必须对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的主要特点:对仗的主要特点: ①①句法相同句法相同 ②②不能用相同的字不能用相同的字 ③③词性要相对词性要相对格律诗的特点格律诗的特点•绝句的特点绝句的特点n绝句每篇句数、字数、绝句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平仄、用韵、对仗等均有一定规则包括均有一定规则包括五绝和七绝五绝和七绝词的特点词的特点•词又词又称为称为“诗余诗余”、、“长短句长短句”,是合乐的歌词按字,是合乐的歌词按字数分数分小令(小令(58以内)、中调(以内)、中调(59字至字至90字)、长调(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字以上),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特点:每首词都有特点:每首词都有调名调名,称为,称为词牌词牌;大都分为数段;字;大都分为数段;字数一定;长短句句式;讲究平仄;押韵位置因词调不同数一定;长短句句式;讲究平仄;押韵位置因词调不同•词必有词牌,题目则可有可无词必有词牌,题目则可有可无书写格式如:书写格式如: 《《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扬州慢扬州慢》》(淮左名都)(淮左名都)词牌词牌题目题目词牌词牌词的首句词的首句间隔号间隔号(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二)(二)诗歌形象鉴赏知识诗歌形象鉴赏知识(三)(三)语言特色鉴赏知识语言特色鉴赏知识(四)思想情感鉴赏知识(四)思想情感鉴赏知识三三、、诗诗歌歌鉴鉴赏赏基基本本知知识识修修辞辞手手法法1、通感1、通感2、比喻2、比喻3、比拟3、比拟4、借代4、借代5、夸张5、夸张6、对偶6、对偶7、顶真7、顶真 8、互文8、互文9、排比、排比10、双关、双关11、设问、设问12、反问、反问返返回回(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1、通感1、通感 通感是特殊的比喻通感是特殊的比喻, ,是通过联想是通过联想, ,调动起各种感官去感调动起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知事物, ,以易于对抽象的香、味、声、情的感知。
运用新以易于对抽象的香、味、声、情的感知运用新颖别致的通感,能形象地具体地去感知某些抽象陌生的事颖别致的通感,能形象地具体地去感知某些抽象陌生的事物山园小梅山园小梅 林逋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暗香浮动月黄昏 将将嗅觉嗅觉美的暗香通感为美的暗香通感为视觉视觉美的浮动美的浮动, ,色香俱佳色香俱佳, ,情景情景交融 玉楼春玉楼春 宋祁宋祁 绿杨烟外晓寒轻,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闹闹”是听觉方面的感知,是听觉方面的感知,这里运用拟人与通感的手法,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这里运用拟人与通感的手法,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又写了群鸟竞唱的情状,于是,浓郁的春意就在这喧闹的又写了群鸟竞唱的情状,于是,浓郁的春意就在这喧闹的“红杏枝红杏枝头头”活现出来这是把活现出来这是把视觉视觉艺术转换成艺术转换成听觉听觉艺术表现的奇妙效果。
艺术表现的奇妙效果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人间词话》》中也评论说:中也评论说:“著一著一‘闹闹’字而境字而境界全出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 返回返回2 2、比喻、比喻 运用运用比喻,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特征突出,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事物特征突出,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议论文中,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议论文中,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白居易(白居易《《琵琶行琵琶行》》)) 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 (无名氏(无名氏《《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李白《《将进酒将进酒》》))返回返回3 3、比拟、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语言语言形象生动,使形象生动,使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1 1)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李白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采用了采用了拟人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返回返回((2 2)春雪)春雪 韩愈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运用了拟人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4、借代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1 1)如梦令)如梦令 李清照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诗中用““绿绿””和和““红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苏轼《《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樯樯”挂帆的桅杆,挂帆的桅杆,“橹橹”摇橹的桨,摇橹的桨,“樯樯橹橹”代指曹操的水军代指曹操的水军返回返回5、夸张5、夸张 对事物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对事物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1 1)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 李白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彩云间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千里””和和““一日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
心情之愉快 ((2 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返回返回6、对偶6、对偶 就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就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结构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具有独特的艺术效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杜甫《《登高登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刘禹锡《《酬白乐天酬白乐天》》)) 返回返回7、顶真7、顶真 所谓顶真,就是指处于上句末尾的词、语、所谓顶真,就是指处于上句末尾的词、语、句与下句开头部分完全相同的一种修辞格式句与下句开头部分完全相同的一种修辞格式顶顶真的作用有真的作用有1 1、结构严密,气势连贯;、结构严密,气势连贯;2 2、有利于、有利于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3 3、音节自如,流畅自然音节自如,流畅自然 ((1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2 2)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3 3)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返回返回8 8、互文、互文 旧体诗歌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音节、对仗等方旧体诗歌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音节、对仗等方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读时必须前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读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
1 1)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出塞》》((2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下马客在船 ( (白居易白居易《《琵琶琵琶行行》》) )3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木木兰诗兰诗》》) ) 返回返回 9、设问:、设问: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元曲小令,阿鲁威作)10、反问:、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111、双关、双关 有些诗歌,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有些诗歌,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的作用是:双关的作用是:①①、富有寓意;、富有寓意;②②、含蓄委婉;、含蓄委婉; ((1 1)) 竹枝词竹枝词 刘禹锡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晴””与与““情情””同音,是双关隐语从前两句诗意看,同音,是双关隐语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传情,但传情含蓄,使女方获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传情,但传情含蓄,使女方获得的印象是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道是无情却有情””运用双关含蓄而又成功运用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2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无题题》》)) “丝丝”谐谐“思思”的音;的音;“泪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暗指相思之泪返回返回(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2.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诗词鉴赏中重点要注意描写、抒情诗词鉴赏中重点要注意描写、抒情•((1))描写:描写:高低、俯仰、远近结合、高低、俯仰、远近结合、动静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合、虚实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觉、触觉)结合、白描、正面与侧面白描、正面与侧面★★白描白描用中国绘画白描解说诗歌创作,不重视形容修饰,用中国绘画白描解说诗歌创作,不重视形容修饰,不用藻饰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不用藻饰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态声色感味等事物的形态声色感味等 使至塞上使至塞上 王维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大漠”的的“大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醒目,因此称作“孤烟孤烟”一个“孤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接一个“直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长”字不能表达诗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圆”字,一个字,一个“直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的描绘中•王维王维《《山居秋暝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前一句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山上: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清幽的感受•后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动态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更反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衬出山中的宁静•★★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停留于孤立地在写景状物时,不停留于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而是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写动态或静态,而是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从而塑造出栩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从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虚实结合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间、、虚实相衬,(虚实相生、虚实相间、、虚实相衬,以实写虚、以虚写实):以实写虚、以虚写实): 诗歌的诗歌的““虚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包括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包括三类:三类:•①①神怪梦幻神怪梦幻常被用于反衬现实常被用于反衬现实如《《梦游天姥吟梦游天姥吟留别留别》》中的仙境中的仙境•②②过往烟云过往烟云作者曾经历过或历史上曾发生过但现作者曾经历过或历史上曾发生过但现时不在眼前的景象李煜时不在眼前的景象李煜《《虞美人虞美人》》““雕栏玉砌雕栏玉砌应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在,只是朱颜改””苏轼《《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谈笑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灰飞烟灭 •③③未来设想未来设想同一时间但非亲眼所见之境或还没发同一时间但非亲眼所见之境或还没发生的未来之境如柳永生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雨霖铃》》::““今宵酒醒何今宵酒醒何处,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高适《《除夜除夜》》““旅馆寒灯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明朝又一年”” 诗歌中的诗歌中的“实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实事、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中的黑暗现实黑暗现实;;•《《虞美人虞美人》》中的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中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的中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雨霖铃雨霖铃》》中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中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 “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小结:小结:•“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1 1、正面与侧面描写:、正面与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如夜雪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而是借人这首诗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而是借人的感受作的感受作侧面描写侧面描写首句写触觉,二句写视首句写触觉,二句写视觉,三四句写听觉诗人以不同感觉,不断觉,三四句写听觉诗人以不同感觉,不断变换角度,处处写人,又处处写雪变换角度,处处写人,又处处写雪(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3、抒情方式、抒情方式•①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作者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直接倾吐在作品中,以作者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直接倾吐在作品中,以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陈子昂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作者通过登幽作者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州台,直接表达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的苦闷寂寞情怀,格调慷慨悲凉沉郁失意的苦闷寂寞情怀,格调慷慨悲凉沉郁 苏轼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上阙对月抒情,下上阙对月抒情,下阙描写之后,至结句直抒胸臆阙描写之后,至结句直抒胸臆——“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里共婵娟”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前面描写前面描写梦游情景,最后直抒胸臆梦游情景,最后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②②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
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 白朴白朴《《天净沙天净沙.春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小桥流水飞红• 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明快明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喜悦的、愉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喜悦的、愉快的• 马志远的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的景是描写的景是萧瑟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凄凉的、是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的某种抱负和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的某种抱负和志趣这类诗写的是诗写的是“物物”,言的却是,言的却是“志志”,,“物物”与与“志志”是有机统一的。
是有机统一的 垂垂垂垂 柳柳柳柳 唐彦谦唐彦谦唐彦谦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这首这首咏柳咏柳诗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诗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 杨柳枝词杨柳枝词 白居易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一)表达技巧鉴赏知识•3.3.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常见手法:常见手法:渲染渲染、、烘托烘托、、衬托衬托(以动衬静、(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衬哀情、)、赋比兴、抑扬(欲抑先)、赋比兴、抑扬(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扬或欲扬先抑)、用典用典、象征、联想和想象。
象征、联想和想象★★渲染渲染:诗歌中的渲染就是加浓形象,即在需诗歌中的渲染就是加浓形象,即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渲染属于正面描写,往往是一两面更为突出渲染属于正面描写,往往是一两句话可以了结的,诗人却偏偏要一而再、再而句话可以了结的,诗人却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叙三地描叙•如汉乐府民歌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北•通过渲染,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通过渲染,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示在人们面前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示在人们面前★★烘托烘托:即烘云托月,在诗歌创:即烘云托月,在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通过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实现人物形象的人物某种心绪或实现人物形象的写法通常是以物(客观自然环写法通常是以物(客观自然环境)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特征。
境)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特征《《琵琶行琵琶行》》::三次写江中之月三次写江中之月高适高适《《别董大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风吹雁雪纷纷”醉不成欢惨将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衬托:侧面描写方法中,除了用旁观者的反应进:侧面描写方法中,除了用旁观者的反应进行烘托之外,用彼物来衬托此物(即通常所说的衬行烘托之外,用彼物来衬托此物(即通常所说的衬托)也是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时也被称为烘托托)也是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时也被称为烘托衬托有两种:衬托有两种:•①①正衬:正衬:用相同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动,以用相同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之类衬丑之类•②②反衬:反衬:以相反的东西衬托,诸如以相反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静以动衬静,,以以静衬动静衬动,以苦衬乐,以乐衬苦,以丑衬美,以美,以苦衬乐,以乐衬苦,以丑衬美,以美衬丑等等。
衬丑等等•王籍王籍《《入若耶溪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维王维《《鸟鸣涧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③③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的诗歌,一般情况是:情景交融的诗歌,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经诗经·采薇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思,雨雪霏霏 •杜甫杜甫《《绝句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浓艳明丽的春日画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浓艳明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面,极言春光融融。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但作者偏偏拿暖色调的客观景物与羁旅思归但作者偏偏拿暖色调的客观景物与羁旅思归的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的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诗人的归心殷切如何,自不待言如此谋诗,诗人的归心殷切如何,自不待言这一这一手手法法有有时时也也被被称称为为比比或或衬衬托•如如辛弃疾辛弃疾《《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中成功地运用了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典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它既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它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比: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陶者陶者 梅尧臣梅尧臣梅尧臣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奉先咏怀五百字 》》))★★赋、比、兴:赋、比、兴: ①①““赋赋者者,,敷敷陈陈其其事事而而直直言言之之者者也也””((铺铺陈陈直直叙叙,,对对事事物物作作直直接接的的陈陈述述或或描描写写));;““十十三三能能织织素素,,十十四四学学裁裁衣衣十十五五弹弹箜箜篌篌,,十十六六诵诵诗诗书书无无名名氏氏《《孔孔雀雀东东南南飞飞》》))“开开我我东东阁阁门门,,坐坐我我西西阁阁床床脱脱我我战战时时袍袍,,着着我我旧旧时时裳裳。
《《木木兰兰辞辞》》))②②““比比者者,,以以彼彼物物比比此此物物也也””((打打比比方方,,对对事事物物作形象描写)作形象描写) ;;③③““兴兴者者,,先先言言他他物物以以引引起起所所咏咏之之词词也也兴兴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 兴兴和和比比常常常常联联系系起起来来在在一一篇篇诗诗中中运运用用如如《《孔孔雀雀东东南南飞飞》》开开头头““孔孔雀雀东东南南飞飞,,五五里里一一徘徘徊徊””,,既既是兴,又是比是兴,又是比返回返回★★抑扬结合抑扬结合 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加以贬抑否定或肯定,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加以贬抑否定或肯定,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其作用是之分其作用是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如如 贾生贾生 李商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而是为了国安民之道,而是为了““问鬼神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讽刺辛辣,感慨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返回返回 ★★★★ 象征: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石灰吟石灰吟 于谦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析】】本诗运用了本诗运用了象征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返回返回 ★★★★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术表现力 月夜月夜 杜甫杜甫今夜今夜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表现出来 ★★★★细节细节描写描写 诗词中的情趣盎然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诗词中的情趣盎然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能使环境描写细致入微,能使诗歌象血肉丰满,能使环境描写细致入微,能使诗歌的情趣富有生机的情趣富有生机约客约客 赵师秀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诗中“闲敲棋子闲敲棋子”的细节的细节写出了诗人约客不写出了诗人约客不来的焦急等待的心情来的焦急等待的心情 返回返回 ★★以景结情以景结情 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的以景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的以景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的以景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的以景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 渔翁渔翁 柳宗元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译文: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译文: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赏析:最后两句的景物描写使人大有飘然出世之感,赏析:最后两句的景物描写使人大有飘然出世之感,仙境之味顿出,从中看出柳宗元被贬时孤傲清高、仙境之味顿出,从中看出柳宗元被贬时孤傲清高、超然物外的逸趣超然物外的逸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