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升格之内容充实(共8页).doc
8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结构是骨架,语言是外衣,那么,文章的内容无疑是血肉只有内容充实,方能血肉丰满,骨立神聚,形象感人内容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有较高的质量,内容丰富,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高考作文所说的“内容”指的是写进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人物、事物和数据材料等等充实”是丰富、充足、厚实的意思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内容充实”是指文章感情要真实、材料要翔实、人物要丰满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内容不够充实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议论文中,大多用抒情或者议论的语言表达观点,没有运用充足的事实材料或者理论材料论证观点2.在议论文中,堆砌一些无效材料,即搬了大量的材料,却不能论证文章的观点,论据与观点脱节3.在议论文中,引入的事实论据少,又只分析原话题材料,缺少衔接过渡成分,缺乏论证过程有时,对材料取舍不当,还造成文章观点材料的脱节和详略的不当4.在记叙文中,要么没有明确的人物事件,要么记叙的人物事件不详细、不具体、不生动、不实在,要么就是对要素的交代泛泛而止5.在抒情散文中,情景渲染不够到位,感情抒发不够明确,缺少情感的起伏变化,单调无味;叙事散文中没有较为典型的镜头、场面、片断。
写景散文中写景角度单一呆板,缺少变化,写景顺序不清晰,杂乱无章那我们怎样让作文内容充实呢?一、选择素材的“三”个要求材料翔实,不是堆砌材料、多多益善,这就关系到选用材料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是:围绕中心选材,力求真实、典型、新颖1.材料要真实“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意在告诉我们,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自然天成,那就要写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这个真实,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是事情的直接参与者);也可以是耳闻目睹(自己作为旁观者)尤其要选取真实的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如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2.材料要典型所选材料能表现、突出中心思想,能代表其他的材料,选取其他任何材料但不选这个材料是不行的可见,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可以节省笔墨,使文章短小而精悍、有力材料典型才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窥一斑而知全豹”例如,魏巍在写完《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曾谈道:“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面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
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3.材料要新颖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工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二、选择素材的“四”种方法高考考场作文,我们要打开自己的思维,充实作文内容,更好地表现主题,需运用以下方法:1.与时俱进法在选择材料上主要指选材讲究一个“新”字新”既是相对于陈旧而言,也是相对于一般化而言。
材料新鲜,指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文章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面对社会大舞台、大变革,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面对市场经济,面对腐败现象,面对许多的社会矛盾,借助作文话题写出来特别是近三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不避热点,优秀作文中也注重使用新材料对于二轮作文复习而言,积累并能运用当前最新热点素材是高考作文能否出彩的关键1)具有新敏视角关心时事,多读书报,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关注“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等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都是积累鲜活材料的好途径2)引入时代活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善于向生活汲取,材料就永远是新鲜迷人的当今所见所闻,皆可入文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网友”“泡吧”“发烧友”等,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MTV”“CT”“CD”等许多新词语互相交融,虽有的还未被词典收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
作文适当引入以为点缀,可使文章更富于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给人以灵动俏皮、耳目一新之感3)注重观念更新新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留意身边活生生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新问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命意2.古今中外纵横法此法主要是指援引典型的古今中外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能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了历史人物与事件如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何妨让思维转个弯》:屈原与汨罗江,项羽的“不肯过江东”,苏武的牧羊守汉节,昭君的出塞,诸葛亮的谦思,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苏东坡的“突围”,岳飞与风波亭,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作者的视野及阅读的积淀此法选料剪材应该注意:(1)选例典型,叙例恰当。
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事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要力求以少胜多2)先后顺序,合理安排如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今到古,从国外到国内)3)叙述史实,详略有致对皆知的要简练概括,对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可以一个事实,展开想象,精心描绘;也可通过几个简明片断,扼要援引4)事件人物,据需取点如庄子,出身于没落贵族,曾经靠编草鞋维持生计,因家贫曾向管理河道的小官借米过日子,见魏王时穿粗布补丁衣服,草鞋带子也是断了之后接起来的,一生只在蒙地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不久就退隐了楚王听说他有才华,派两位大臣用厚金聘礼到濮水请他做宰相,在濮水垂钓的庄子用龟曳尾于涂的比喻拒绝了邀请庄子对待生死显得很理智,其妻死后,惠子前去吊唁,见庄子席地而坐,“击缶而歌”这些常识是大家有所了解的,这些素材可以包含着“选择”“欲望”“孤独”“尊严”“诱惑”“生命”等意义,要对素材所包含的信息有所思考,善于根据文章的需要,去选取某一点,从某个侧面去挖掘、联想、想象,为文章所用,切不可将知道的都写出来而成为无目的的谈古5)有叙有析,不忘议论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
可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在叙述事例之后总之应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也应注意,大多考生平时缺少积累,作文时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写出来的多是“普及型”的名人轶事,说“勤奋”便祖冲之、李时珍、陈景润,谈“爱国”便屈原、岳飞、孙中山几十万考生,同写一个作文题,都是写尽人皆知的几个人、几件事,岂不让人生厌!要懂得当一种写法成为流行时,其危险系数就变大了大量的李鬼冒充李逵,李逵就必须有新招数;考生作文就要回避大陆货,最好要有自己独家的开发或独到的发现,否则就会成为第二个、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庸才、蠢材3.撷英取华法撷英取华法,即向名家诗文取料援引名人名篇名诗名句作为写文章时取之不尽的材料平时博览群书,含英咀华,自然会潜藏着丰富的营养 将这些潜藏的储备应用到作文中,便是信手拈来,撷英取华了这些材料一旦撷取,进而还能为全文构思助一臂之力!加强阅读积累,进而生成语文能力,将课外阅读引进高考,能写出个性作文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吧,诗意地学习,诗意地作文,诗意地栖居!4.寻小搜微法题材不怕“小”,还要敢于写“小”!它既是克服材料贫乏之径,也是创造文章新活之途。
我们平常多见和最不缺乏的,是生活中的常人小事类材料,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于纷纭大千世界中,是可以静观万物,摄取机微的取材的范围是没有涯尽的,无论其材料娇艳明媚,或朴素庸常;或沃土温室,或村野虚墟;或雍容尊贵,或卑微无名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或能随意裁锦一角,摘花一枝,都一样绽放优美自然的姿容,散发持久沁人的馨香多少大家的小品文,写的往往是常人小事,有如冬夜炉边的絮语杂谈,或丰厚与笃实,或琳琅与宏博;或闲适,或淡雅,或隽永,或亲切……当然,寻小搜微法的“搜寻”功夫,要求作者有眼光、思想和感情,有独到的发现与独到的开发,有笃实之情、精辟之识以及空灵之笔,力避随流附众三、运用素材的三种方法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材料?请用以下三种方法:1.用情感激活材料无论材料来自自身还是各类媒体,写作时都应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牵强附会,随意拔高,或者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加以转述如2010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作者运用了古代的材料,但是作者却用自己的情感激活了文化精神与文化情怀所以被确认是一篇新“文化作文”这样用“心”用“情”写就的鲜活灵动之作,能引起读者——阅卷老师的共鸣也就不足为怪了。
2.用细节聚焦材料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为800字以上,考生在不到1000字的文章中,一定要避免语言拖沓的毛病在高考作文中运用相关材料,不宜面面俱到地铺叙而巧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往往能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之效如2010年高考重庆满分作文《难题》:……他死活也不要我给他找车他说:“你给我找车,我就又欠了你一个人情了,我老了,没能力还情了,你不要给我出难题哦……回到二哥家,早饭正熟,边吃饭边与二哥二嫂对幺叔的境遇和为人唏嘘不已二哥说:“我敢打赌,最迟不会超过明年春上,幺叔又会到你那儿去还情正说着,幺叔来了,他却不进屋,二哥拉他吃饭,更不肯,说:“刚吃了,立雄见着的二哥拉他喝酒,平生最喜欢咂二两的他说什么也不肯就座二哥知道,幺叔是怕喝了他的酒难以还情,便不再强拉……二哥说:“幺叔明年再给你提鸡蛋去你就不要再为难他了文章作者选择了几处细节成就了自己的满分作文3.用题意统领材料写文章“意在笔先”,用中心统领材料,这是个共性问题,也是个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由于高考作文的特殊性,这更是一个不能掉以轻心的问题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尽管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但总还有一些考生因审题错误而饮恨考场我们在写高考作文时,既不能不动脑筋地“套题”,也不能不顾题意地“堆材料”,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考生们准备好的材料是否用,作文时该怎样用,一条“金标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