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课件.ppt
43页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 第四章第四章 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的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微观组织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第一节第一节 家庭农场概述家庭农场概述农民家庭经营(农民家庭经营(家庭农场)家庭农场) 以以农农民民家家庭庭为为相相对对独独立立的的生生产产经经营营单单位位,,农农户户拥拥有有生生产产资资料料的的使使用用权权或或所所有有权权以以家家庭庭劳劳动动力力为为主主从从事事农农业业生生产产经经营营活活动动,,具具有有一一定定规规模的农业经营组织模的农业经营组织 一、概念一、概念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 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早期家庭农场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 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
它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有助于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中国农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土地等基本资源紧缺,整体上看,家庭农场的规模不可能很大,发展进程也不可能很快 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二、农业家庭经营的产生二、农业家庭经营的产生n 父权时代的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经营开父权时代的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经营开始从属于氏族公社的公有制,以氏族公社始从属于氏族公社的公有制,以氏族公社经济为主,小家庭经济为辅经济为主,小家庭经济为辅 n 在奴隶社会里,起初是家长奴隶制,在奴隶社会里,起初是家长奴隶制,家庭生产经营首先表现为作为奴隶主的家家庭生产经营首先表现为作为奴隶主的家长支配着全部家产,支配着妻子、儿女和长支配着全部家产,支配着妻子、儿女和奴隶,家长自己也参加生产劳动奴隶,家长自己也参加生产劳动 n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以个体家庭为单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生产有了巨大发展,成为社会范位进行的生产有了巨大发展,成为社会范围内普遍的生产形式这时的农业家庭经围内普遍的生产形式。
这时的农业家庭经营是自给自足的,农民在土地上的收获除营是自给自足的,农民在土地上的收获除向地主纳租以外,余下来的主要是供家庭向地主纳租以外,余下来的主要是供家庭消费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农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农业家庭经营的更高级形式业家庭经营的更高级形式————家庭农场开始在欧美出现家庭农场开始在欧美出现•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是一种农民拥有单位经营,是一种农民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能自行决策,人身上不依附能自行决策,人身上不依附于地主的独立经营的经济组于地主的独立经营的经济组织• 它是独立自营的农民所它是独立自营的农民所经营的农场,农场主即是所经营的农场,农场主即是所有者、经营者,又是劳动者;有者、经营者,又是劳动者;• 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雇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雇工一般不超过总劳动量的一工一般不超过总劳动量的一半• 时至今日,家庭农场在时至今日,家庭农场在发达国家的农场总数构成中发达国家的农场总数构成中大约占大约占90%90%以上,占有绝对以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是最具有竞争力优势,并且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农场形式。
的农场形式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三、三、 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n兼兼业业农农户户是是与与专专业业农农户户相对而言的,相对而言的, n 指指有有相相当当时时间间从从事事非非农农工工作作或或者者依依靠靠经经营营农农业业以以外外的的其其它它事事业业取取得得相相当当收收入入的的农农户户,,这这类类农农户户一一般般多多为为规规模模中中小小的的家家庭经营一)兼业农户类型的划分(一)兼业农户类型的划分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n各各国国关关于于兼兼业业农农户户的的划划分分标标准准有有所所不不同同,,有有的的国国家家是是依依据据农农业业外外部部收收入入的的大大小小或或者者比比率率来来划划分分,,有有的的国国家家是是依依据据农农业业和和农农业业外外部部劳劳动动日日数数的分配来划分的的分配来划分的n德国德国n 非非农农业业收收入入不不超超过过总总收收入入的的10%10%的的农农户户称称为为专专业业农农户;户;n 非非农农业业收收入入超超过过总总收收入入的的10%10%,,但但不不到到总总收收入入50%50%的的农户成为第一兼业农户;农户成为第一兼业农户;n 非非农农业业收收入入超超过过总总收收入入50%50%的的农农户户称称为为第第二二兼兼业业农农户。
户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n日本日本n 专专业业农农户户是是指指家家庭庭成成员员全全部部从从事事农农业业生生产产,,以务农为主的农户;以务农为主的农户;n 家家庭庭成成员员中中有有一一个个以以上上的的劳劳动动力力从从事事农农业业以以外外工作的称为兼业农户工作的称为兼业农户n 其其中中,,从从农农业业中中挣挣得得的的纯纯收收入入高高于于非非农农业业总总收收入入的的兼兼业业农农户户叫叫第第一一兼兼业业农农户户;;而而非非农农业业总总收收入入超过农业纯收入的叫第二兼业农户超过农业纯收入的叫第二兼业农户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n美国美国n兼业农场兼业农场n 每每年年从从事事非非农农业业劳劳动动100100天天以以上上的的商商业业性性农农场场主主除除了了 年年 销销 售售 额额 不不 到到25002500美美元元的的农农场场以以外外,,只只要要非非农农业业劳劳动动在在100100天天以以上上者者,,不不论论农农场场的的大大小小,,都算是兼业农场都算是兼业农场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n中国中国n把把农农户户分分为为纯纯农农业业户户、、农农业业兼业户和非农业兼业户。
兼业户和非农业兼业户n 纯纯农农业业户户是是指指农农户户中中的的所所有有劳劳动动力力都都从从事事农农业业,,而而不从事非农业;不从事非农业;n 农农业业兼兼业业户户是是指指大大约约有有64%64%的的劳劳动动力力从从事事农农业业,,36%36%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n 非非农农业业兼兼业业户户是是指指大大约约有有40%40%的的劳劳动动力力从从事事农农业业,,60%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二)(二)农户兼业化的原因农户兼业化的原因1.1.农农业业强强烈烈的的季季节节性性、、生生产周期长产周期长2.2.农农业业贸贸易易条条件件的的恶恶化化及及比较利益的下降比较利益的下降3 3、、土土地地是是生生活活保保障障和和财财富富4.4.农业外部条件的改善农业外部条件的改善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三)三)农户兼业化的利弊与发展趋势农户兼业化的利弊与发展趋势Ø一是专业农户不断减少,兼业农户不断增加;一是专业农户不断减少,兼业农户不断增加;Ø二是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一兼二是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一兼 农户不断减少,以农业收入为辅的二兼农户农户不断减少,以农业收入为辅的二兼农户 不断增加;不断增加;Ø三是土地经营规模越小,兼业比重越大。
三是土地经营规模越小,兼业比重越大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四)四)兼业农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性兼业农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性1.1.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一样都能生产商品性农产品;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一样都能生产商品性农产品;2.2.兼兼业业农农户户的的出出现现和和大大量量发发展展,,为为农农业业剩剩余余劳劳动动力力的的转转移移开开辟辟了了新新的的途途径径,,对对改改善善农农民民生生活活,,缩缩小小城城乡乡差差距距有有积积极极作作用;用;3. 3. 为城市工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为城市工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4.4.兼兼业业农农户户由由于于有有多多种种收收入入来来源源,,推推动动了了整整个个农农村村经经济济的的发发展,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农业生产的发展;展,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农业生产的发展;5.5.由由于于兼兼业业农农户户大大都都住住在在农农村村,,家家中中又又有有人人在在城城市市或或非非农农产产业业就就业业,,使使其其具具有有了了双双重重身身份份,,这这对对兼兼业业农农户户在在经经济济危危机机期期间间为为自自己己提提供供就就业业和和生生活活保保障障,,缓缓解解大大量量农农民民涌涌向向城城市市,,防防止止城城市市的的过过度度 膨膨胀胀,,避避免免农农村村人人口口的的过过度度萎萎缩缩和和农农村村社会的衰落,都是有好处的。
社会的衰落,都是有好处的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五)(五)农户兼业化所存在的问题农户兼业化所存在的问题n但在兼业农户当中,也有许多是规模狭小、技术但在兼业农户当中,也有许多是规模狭小、技术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商品率低、不适合农业现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商品率低、不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农户代化要求、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农户 n在大生产排挤下,有许多兼业农户会被淘汰和消在大生产排挤下,有许多兼业农户会被淘汰和消失他们的命运可能有三种:一是被大农场、大失他们的命运可能有三种:一是被大农场、大企业吞并或收买;二是将土地租给专业农户或大企业吞并或收买;二是将土地租给专业农户或大型农场;三是某些小的农户自发地采取各种形式型农场;三是某些小的农户自发地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合,利用合作社和社会上的服务力量,完成的联合,利用合作社和社会上的服务力量,完成各种作业,并且靠农业外的收入补贴等来获得生各种作业,并且靠农业外的收入补贴等来获得生存存 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收入兼业农户的就业选择兼业农户的就业选择ONMLWWUURBCDEA农业农业农外农外就业时间就业时间闲暇时间闲暇时间Ww表示农外就业的报酬率。
表示农外就业的报酬率OA为农业劳动的收入曲线,为农业劳动的收入曲线,Uu为为收入与闲暇的效用曲线总劳动时间收入与闲暇的效用曲线总劳动时间OM中中,ON为农业劳动,为农业劳动,MN为农外劳动总收入为农外劳动总收入MR中,中,BN为农业收入,其余为农外收为农业收入,其余为农外收入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专业、兼业农户的比例(专业、兼业农户的比例(% %))美国美国日本日本英国英国专业专业44.713.769.9兼业兼业55.386.330.1注:美国为注:美国为1997、日本为、日本为2000、英国为、英国为1975年的数据年的数据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第二节 家庭农场的几个理论问题一、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原因(必然性)一、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原因(必然性)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1.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农业家庭经营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农业家庭经营Ø农产品是不可间断的生命连续农产品是不可间断的生命连续生长过程的结果,各个生产环节生长过程的结果,各个生产环节只有继起性只有继起性Ø农业生产活动有严格的季节性农业生产活动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和地域性,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复杂交错,因此动时间不一致,复杂交错,因此农业劳动支出具有不均衡性农业劳动支出具有不均衡性Ø在光照条件下,农业生产一般在光照条件下,农业生产一般不可叠加,具有广阔的地域性不可叠加,具有广阔的地域性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2.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Ø从协作的第一种方式来看,即把不同从协作的第一种方式来看,即把不同专长的劳动者集中在一起共同生产一专长的劳动者集中在一起共同生产一种产品种产品,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ü农业劳动对象生长发育的规律,决定农业劳动对象生长发育的规律,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协作的简单性和稀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协作的简单性和稀少性作物生长的季节性、周期性、少性作物生长的季节性、周期性、生产过程的有序性,决定了农业生产生产过程的有序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受季节约束的生长过程依次进行各种受季节约束的生长过程依次进行各种作业它一般固定在土地上,不宜移作业它一般固定在土地上,不宜移动,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把非常大量动,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把非常大量的生产条件进行集结,采取多种和大的生产条件进行集结,采取多种和大量作业同步并进的办法在农业生产量作业同步并进的办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同一时期的作业比较单一,过程中,同一时期的作业比较单一,不同时期的不同作业多数又往往可以不同时期的不同作业多数又往往可以由同一劳动者连续完成由同一劳动者连续完成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Ø从协作的第二种方式来看,即把具有从协作的第二种方式来看,即把具有相同专长的劳动集中在一起,生产相相同专长的劳动集中在一起,生产相同的产品同的产品ü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协作多是简单协作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协作多是简单协作简单协作在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简单协作在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时优于独立劳动,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时优于独立劳动,例如播种、抢收、抗灾、兴修水利设例如播种、抢收、抗灾、兴修水利设施等生产活动,通过协作,可以及时施等生产活动,通过协作,可以及时完成作业,不误农时,做到丰产丰收。
完成作业,不误农时,做到丰产丰收ü 但超过此范围,至多不过是单但超过此范围,至多不过是单个劳动者力量的机械总和在管理水个劳动者力量的机械总和在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甚至往往还不如单平不高的情况下,甚至往往还不如单个劳动者力量的总和因为这既要增个劳动者力量的总和因为这既要增加监督成本,又可能产生偷懒行为,加监督成本,又可能产生偷懒行为,还可能造成窝工浪费还可能造成窝工浪费 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 由于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作业不能实行严格由于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作业不能实行严格的分工协作,甚至一些简单的协作也不能取得明的分工协作,甚至一些简单的协作也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农业生产不适合采用工厂化劳动,显的效果,因此农业生产不适合采用工厂化劳动,而更适合采取家庭经营的方式而更适合采取家庭经营的方式 正如法国农业经济学家罗歇正如法国农业经济学家罗歇·韦利所说:韦利所说: “真正的农业,卓有成效的农业,一定要以真正的农业,卓有成效的农业,一定要以个人负责为基础个人负责为基础” 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3.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1 1))多多数数农农业业技技术术的的运运用用可可以以由单个人进行由单个人进行2 2))不不同同类类型型的的农农业业技技术术关关联联性较小性较小3 3))许许多多农农业业技技术术的的运运用用可可以以不受家庭经营规模的限制不受家庭经营规模的限制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4.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1 1))家家庭庭成成员员具具有有利利益益目目标标的的认认同同感感,,使使得得农农业业家家庭庭经经营营的的管管理理成成本本最最小小,,劳劳动动激激励励多样多样2 2))家家庭庭成成员员在在性性别别、、年年龄龄、、体体质质、、技技能能上上的的差差别别有有利利于于社社会会分分工工和和劳劳动动力力的的充充分分利利用用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5 5、家庭农场不仅是农业经营的一种形态,也是一、家庭农场不仅是农业经营的一种形态,也是一 种与都市生活方式种与都市生活方式((urban way of life)) 相对的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相对的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rural way of life),),是人们期望的方式之一是人们期望的方式之一。
A、、家庭农场的成员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而家庭农场的成员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而 城城 市居民却属于不同的是经营企业,每天在一起市居民却属于不同的是经营企业,每天在一起 的时间并不多家族农场成员的劳动和消费都的时间并不多家族农场成员的劳动和消费都 在一起,是一种家族生活在一起,是一种家族生活 B、、家族的生活内容是由自己自由地决定的家族的生活内容是由自己自由地决定的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1979年美国各类农场平均规模4211322不动产现值(万美元)9544销售额(万美元)7032190316使用土地面积(英亩)合伙农场公司农场家庭农场农场类别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二、家庭农场与农业规模经济•1、农业家庭经营不等于小规模经营•2、农业家庭经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1979年美国各类农场平均规模4211322不动产现值(万美元)9544销售额(万美元)7032190316使用土地面积(英亩)合伙农场公司农场家庭农场农场类别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三、家庭农场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1、农地数量要保证农场主高于非农产业劳动力平均收入•2、农地规模不能超越家庭农场实际经营能力•3、土地产出率高于或相当于当地平均水平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第三节第三节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一、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概念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村社区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经营体制。
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二、集体“统一经营”的内容:–对承包土地的发包、调整、流转的管理;–保证国家合同定购任务的落实和完成;–在农业和非农业领域开展集体经营;–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和福利事业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三、家庭承包经营(一) 概念 家庭承包是指农村家庭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据其成员权家庭为单位对集体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一种经营形式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发展过程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名称的规范•实际上,到实行包干到户时,农业的生产责任制已经不再“联产”•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 “联产”和“责任”这两个词被取消,正式名称为“家庭承包制”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二)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创新1,重塑农业微观组织制度• 家庭承包制实行“交够国家的、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的分配方式对劳动和报酬的评价最简单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2,农户拥有独立产权–集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农户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收益权:农户拥有对土地产品的剩余索取权,成为独立的财产主体。
–处置权:农户拥有对承包土地的有限转让权:不得买卖土地,不得改变农地用途,但可以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3,形成“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新体制第一、土地承包制为基础,土地所有 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第二、明确集体经营和家庭经营责权利关系、第三、家庭经营是基础经营层次 家庭经营享有自主经营权,合理使用、转让所承包的集体土地,自负盈亏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 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实行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二是农地用途不变在其基础上,农民家庭可以长期承包土地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三)家庭承包制的缺陷•1,土地产权主体不清•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指谁?•《宪法》:集体所有–《民法通则》:乡、村两级所有–《农业法》《土地管理法》:乡、村或村内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集体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承担发包任务–农民:政府所有;共产党所有;干部所有?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产权主体不清的后果:–集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以土地所有者的名义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
–各个“上级”(乡镇等各级政府)以土地所有者的名义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农民是弱势产权主体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2,阻碍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理论和实践中,关于农户土地产权的内容(有哪些权利),如何行使,如何保护,规定既不明确,又十分混乱•例如:–改革初期农民普遍不具有土地流转的权利,今天也不完善–至今,农民仍无抵押土地的权利–面对政府征地,农民束手无策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4、出现农地闲置和浪费5、易造成农民掠夺性经营土地3、集体经营层次薄弱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四)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1、进一步明确土地经营权限2、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户承包积极性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4、完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政策法规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6、培养新型农民农业经济学第5章家庭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