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春五中中学创建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发展规划.doc
21页永春五中创建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发展规划(修订稿)(2010年9月——2013年9月) 永春五中第七届第一次教代会通过 福建省永春第五中学坐落于永春第一大镇——达埔镇的大宫山麓,桃溪之畔,素有“白鹤衔书”之美誉其前身为私立达理中学,创办于1949年秋,1953年12月收归公办,更名为福建省永春第五中学1958年秋至1960年春永春师范速成班与普师班均附设在我校,1960年秋师范分出,即增办高中,翌年因政策调整停办1969年秋复设高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文革”期间改称“达埔中学”,并另设延清分校文革”结束后复称“福建省永春第五中学” 1997年5月被确认为“福建省三级达标中学”学校坚持以“敦品励学”为校训,大力弘扬“勤、诚、朴”的五中精神,现在,“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蔚然成风,“敬业、爱生、奉献、表率”的教风春风化雨,“文明、勤奋、求真、向上”的学风浓郁蓬勃建校六十多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校友遍布海内外,校友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有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博士生导师、博士,有在工商界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也有建设家乡的普通劳动者福建电视台曾经制作专题片《抹不去的记忆》给予报道。
为传承五中的传统文化,展现新时期五中人的进取精神,加快学校创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的步伐,根据闽教基[2007]42号《关于印发〈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试行)〉和《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标准(试行)》的精神,制定《永春五中创建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发展规划》本规划经学校第七届第一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一、学校概况目前,校园占地面积95.1亩(另有果林场305亩),建筑面积25894平方米,绿地面积11046平方米,拥有33个教学班(高中17班,初中16班),在校生1600多人,教职工148人(专任教师 146人,已聘高级职称11人)学校一直秉承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风雨兼程,一路跋涉,一路凯歌近年来,三考一赛成绩捷报频传,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泉州市普通中学学籍管理先进集体、泉州市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单位、永春县“平安校园”, 学校图书馆被评为福建省级示范图书馆,学校“达理文学社”荣获泉州市优秀社团,学校党支部被评为永春县先进“五好”党支部二、现状分析㈠发展优势1、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提升了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学校有着六十多年悠久的办学历史,拥有办学历史之悠久和文化底蕴之浓厚,而且其求学励志的学林佳话更砥砺和影响着历代五中学子敦品笃学,淬炼成“勤、诚、朴”的五中精神,生生不息,薪脉传承,形成特定的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和精神支撑凸显的区位优势,增强了学校发展的推动力永春五中地处永春最具有经济活力的乡镇之一——达埔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规划,未来的几年,达埔镇将与蓬壶镇一起成为永春县域的次中心因此,达埔镇必将成为永春内半县的经济、文化辐射中心,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而目前,人口达8万多的达埔镇中只有永春五中一所三级达标高中,显然无法满足县域的次中心的发展需要因此,永春县委、县政府以及达埔镇党委、政府把五中创建二级达标高中作为工作重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社会贤达关心支持学校发展,学校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且,五中有着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培养出大批的社会精英和建设人才,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脉优势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0多年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勤、诚、朴”的五中精神正深入广大师生心中,正熏陶、激励着五中人,成为五中人努力前行的精神力量2、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泉州市相应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有关教育问题的文件,永春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3、优异的办学业绩,提高了学校发展的影响力我校作为一所农村省三级达标中学,在政策、师资、生源均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几年来,学校高考、中考、会考成绩仍稳步提高2007年高考上本科线人数突破70人大关2011年体育 双上线21人;美术双上线31人,有六名同学已经被本一院校录取其中体美专业11人进入省100名内;参加考试的应届生美术(含书法)专业成绩210分以上达32人,平均226分(本科线195)体育专业成绩(满分100分)80分以上达22人(我校参考考生专业全部上线),90分以上达8人,男子最高分98分,女子最高分90分2012届高考本科上线89人,录取于本一院校有6人其中我校21名应届生美术专业成绩均超本科线,平均分达230.672012年5月9日《福建日报》第12版报道了我校的办学特色文章题为“因材施教 特色立校”,从体育、美术、书法、摄影等个方面全方位地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在优质生源稀释,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校能稳步提高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发展的影响力4、深化的课程改革,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后续力学校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明确,领导班子重视自身建设,廉洁自律,锐意进取;教师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锻炼,涌现了一批师德好、教学水平较高、研究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得到加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可靠的队伍保障。
2008年前后,学校领导班子积极主动寻找破解学校高中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创新办学模式,走培养体艺特色人才的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体艺教育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艺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培训、发展,特色教育已彰显效益目前,学校体、美、音特色教育的新思路日渐清晰明朗,近几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不断增加,考上本一院校的学生也逐渐增多,培养了一批拥有一项甚至多项特长的中学生,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良好的教师团队和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㈡存在问题我校1997年5月通过省三级达标中学验收,学校迈上发展新阶段2004年秋季开始学校将紧紧围绕“争创省二级达标,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挖掘“敦品励学” 、“勤、诚、朴”的深层文化内涵,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共赢发展的共同价值理念,做好“学校与教师共赢,质量与安全并重,校园建设与设施完善并举”三篇文章,努力把永春五中办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示范性”的省二级达标高中然而,在此后的几年中我校的发展在政策、师资、生源及校园硬件建设均不占优势,高中教育遇到了发展“瓶颈”,使得我校的创建和申报工作受阻。
与创建省二级达标高中要求相比,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相比,我们学校还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几年来,学校一大批优秀老教师先后退休,新分配了大批年青教师,中高级职称比率急剧下降,职称职数少、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社会多元价值倾向对教师思想产生的冲击和影响,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一些困难师资队伍配备与二级达标指标比较尚有一定差距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教师评价制度还不够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何真正建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优劳优酬”、“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尚需深入探究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研究的深度、高度、广度不足,校园网络及其资源库建设速度、教育信息化有待于进一步加快,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学校硬件与省二级达标高中要求还有一些差距还需建有校园广播、校园闭路电视、校园计算机三个系统;电教室仪器设备、体育器材等教育教学设备还需进一步添置完善3、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虽然高三毕业班学生高考本科上线率稳步提高,但教育质量与二级达标中学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全体教师还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4、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学校成立了课程委员会,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努力开设选修课程,近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但学校课程体系仍不够完善,尚不能形成校本特色,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努力实现“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化” 5、教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高级别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的深度、高度、广度不足,校园网络及其资源库建设速度、教育信息化有待于进一步加快,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㈠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创建二级达标中学为载体,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立足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以促进师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学校内涵,全面实现永春五中的新飞跃㈡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多渠道筹资,高标准定位,高效益运作,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鲜明、学生素质优良、适应永春县域次中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
近期目标是:到2013年实现二级达标四、分项目标及实施策略 ㈠办学理念及实施策略根据我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及现代教育改革潮流的发展趋势,我校确定的办学理念是: “因材施教,特色立校” 依据这一理念,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特色文化激发学生进行“内省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自律和自觉,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以德育为根基,以向社会输送合格公民,向高等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优秀人才为具体目标,构建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的、具有五中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继承优良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我校还进一步弘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奉献、表率”的教风,“文明、勤奋、求真、向上”的学风实施策略1、通过各种媒介和宣传方式,大力宣扬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深入领会校训精神,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2、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办学理念的主要内容,把握其实质与精髓,用办学理念指导学校管理,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办学理念的精神实质3、学校领导、教师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转变观念,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校通过建构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环境,倡导实行“主体化”的学习方式这样既使教师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专业得以发展,又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一代五中新人,实现理念所倡导的目标㈡硬件建设与实施策略1、学校校园校舍布局合理,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符合二级达标中学标准,校舍设计和建筑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2、加紧充实各实验室,使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仪器室、准备室、药品室(含危险药品室)等实验室及功能室使用间数、面积满足高中新课程实验需要,建设标准和仪器设备均符合二级达标中学标准3、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中心机房、计算机工作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电教器材室、电子备课室、播控室等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使用面积和间数都符合二级达标校标准4、建有校园广播、校园闭路电视、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