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九).doc
33页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九)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Cl 35.5 Ga 70 As 7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1. 下列句子出自某报文章“一支‘甲流’疫苗的‘成长自述’”,其中表述有误的是A. 一枚鸡胚——处于孵化过程中的鸡蛋,是我成长的“土壤”B. 我在鸡胚里头快速分裂繁殖,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C. 工作人员用一种叫裂解剂的物质使我由一个完整的病毒分开成碎片,除去我身上的核酸D. 我需要在2℃—8℃的温度下避光保存【答案】B【解析】病毒需要在活细胞内寄生,鸡胚是活细胞,A正确;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而不是裂殖,B错误;疫苗是灭活的病毒,让病毒保留衣壳上的抗原决定簇使人能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等,除去其核酸是为了让其丧失增殖使人致病能力,以制成疫苗,C正确;为避免疫苗被一些微生物分解破坏,故需要低温避光以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保存疫苗,D错误。
2. 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不合理的是A. 用紫色的牵牛花瓣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B. 用念珠藻观察叶绿体C. 用马蛔虫受精卵观察有丝分裂D. 用H2O2溶液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B【解析】紫色的牵牛花瓣中含有紫色的大液泡,有利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因此可用紫色的牵牛花瓣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A正确;念珠藻属于蓝藻的范畴,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用念珠藻观察叶绿体,B错误;蛔虫受精卵可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可用于观察有丝分裂过程,C正确;H2O2酶催化H2O2水解为H2O和O2,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的pH,可选用H2O2为底物,观察不同pH条件下O2的生成速率,D正确 3. 呼吸商是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氣气在容积上的比例,用RQ表示研究小组在实验中测得,某种子萌发时RQ=m,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 若m值小于1则该种子的呼吸类型一定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存B. 若m值小于1则该种子的呼吸过程中一定含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C. 若m值大于1则该种子的无氧呼吸强度一定大于有氧呼吸强度D. 若m值大于1则该种子的呼吸消耗非糖物质的量一定大于糖类【答案】B【解析】m值小于1,说明氧气消耗量较多,则该种子的呼吸类型应为有氧呼吸,呼吸底物一定含有非糖物质如脂肪等,A错误,B正确;m值大于1,则该种子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但不能确定无氧呼吸强度一定大于有氧呼吸强度,也不能确定该种子的呼吸消耗非糖物质的量一定大于糖类,C、D错误。
4.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⑥图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骨骼肌均为效应器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②④【答案】D【解析】a、b、c、d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均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使产热量增加,②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大脑皮层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③错误;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所示的抗利尿激素,④正确;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⑤错误;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骨骼肌均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⑥错误。
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5. 若一果蝇精原细胞中8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已被15N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A和a,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14N的原料让其进行连续分裂两次产生四个子细胞(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B.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4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DNA均含15NC.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2个A基因D.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4条染色体,则有一半子细胞含有a基因【答案】D【解析】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则此精原细胞进行的是两次有丝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1个A基因和1个a基因,但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新形成的染色体随机组合,分别移向两极,故每个子细胞中含有15N的核DNA数不确定,A、C错误;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则此精原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其中有两个子细胞含有A基因,有两个子细胞包含有a基因,B错误、D正确6.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B.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C. 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答案】A【解析】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主要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或人类持续排污有关,A错误;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一定会变小,B正确;环境由差变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体现,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也就是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主要是化石燃料的过量燃烧,排放过多温室气体所致,D正确。
7.《天工开物》膏液篇,关于提取油脂有如下的叙述,“若水煮法,则并用两釜将蓖麻、苏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滚煎,其上浮沫即油”此文中涉及到的下列操作是A.分液 B.蒸发 C.升华 D.蒸馏【答案】A【解析】文中叙述的方法是:水煮法提取油脂,使用两个锅,将蓖麻、苏麻子碾碎,放进一个锅里,加水煮至沸腾,浮在上面的是油,将上层的油和下层水分离开用分液法,答案选A8.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g CH4O 中含有的C-H 键数目为NAB.25℃时,100mL pH=8 的氨水中NH4+的个数为9.9×10-8NAC.56g Fe 和64g Cu 分别与1mol S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 NAD.标准状况下,2.24 LCl2 溶于水所得氯水中含氯的微粒总数为0.2 NA【答案】B【解析】A、8g CH4O(即0.25mol甲醇),所含有的C-H 键数目为0.75NA,故A错误;B、25℃时,pH=8 的氨水中c(H+)水=1.0×10-8mol/L=c(OH-)水,由Kw可求得溶液中的c(OH-)总=1.0×10-6mol/L,则由NH3·H2O电离出的c(OH-)一水合氨=c(OH-)总-c(OH-)水=1.0×10-6mol/L-1.0×10-8mol/L=9.9×10-7mol/L=c(NH4+),则NH4+的数目为9.9×10-7mol/L×0.1L×NA=9.9×10-8NA,所以B正确;C、由于S的氧化能力弱,所以铁和铜与S反应时都生成低价化合物,即铁显+2价,铜显+1价,所以56g Fe (即1mol)与1mol S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eS,则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64g Cu (即1mol)与1mol S 反应生成0.5molCu2S,S过量,则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2.24 LCl2(即0.1mol) 溶于水后仍有部分以Cl2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则所得氯水中含氯的微粒总数小于0.2 NA,则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9.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异丁烷的二氯代物有4种B.区别蛋白质和淀粉可用浓硝酸做颜色反应C.石蜡油分解产物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甲苯的硝化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B【解析】A项,异丁烷为CH3CH(CH3)CH3,其二氯代物中,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2个H原子有:CH3CH(CH3)CHCl2;取代不同碳原子上的2个H原子有:ClCH2CH(CH3)CH2Cl,ClCH2CCl(CH3)CH3,所以共有3种,故A错误;B项,浓硝酸可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显黄色,而淀粉不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可用浓硝酸做颜色反应来区别蛋白质和淀粉,故B正确;C项,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乙烯和烷烃的混合物,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烷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错误;D项,甲苯的硝化反应为:甲苯、浓硝酸与浓硫酸共热至55℃~60℃,生成硝基苯和水,所以甲苯的硝化反应需要浓硫酸而不是稀硫酸,故D错误10.下列实验中所用的试剂、仪器或用品(夹持装置、活塞省去)能够达到该目的的是选项目的试剂仪器或用品A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酸化NaCl 溶液、Zn 电极、Fe 电极、铁氰化钾烧杯、电压表、导线、胶头滴管B铝热反应氧化铁、铝粉滤纸、酒精灯、木条、盛沙子的蒸发皿C配制1.000 mol/L NaClNaC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试剂瓶D制备乙酸乙酯乙醇、乙酸、饱和碳酸钠大小试管、酒精灯【答案】A【解析】A、用导线将Zn 电极和Fe 电极连接后插入酸化NaCl 溶液,可以看到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在铁电极附近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未发生腐蚀,铁得到了保护,能够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故A正确;B、氧化铁和铝粉发生铝热反应,需要高温引发,缺少镁条,无法完成实验,故B错误;C、配制1.000 mol/L NaCl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天平等,仪器不全,无法完成实验,故C错误;D、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需要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因此该实验无法完成,故D错误;故选A。
11.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一种强还原剂工业常用惰性电极电解亚硫酸氢钠的方法制备连二亚硫酸钠,原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电极应该接电源的负极B.装置中所用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C.电路中每转移1mole-消耗SO2的体积为11.2LD.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SO3-+2e-+2H+= S2O42-+2H2O【答案】D【解析】A、由装置图中物质转化关系可知,左边由 NaHSO3得到电子转化为Na2S2O4,右边由SO2失去电子转化为H2SO4,所以a电极接电源的负极,b电极接电源的正极,故A错误;B、a电极的反应式为2HSO3-+2e-+2H+= S2O42-+2H2O,b电极的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所以装置中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则B错误;C、由电极反应式可知,每转移1mole-消耗SO2的0.5mol,但没有给气体的温度和压强,所以SO2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