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化学工作计划汇总6篇.doc
16页精选化学工作计划汇总6篇 化学工作计划 篇1(2049字) 一、指导思想 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共有2个班,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少数同学基础较牢,成绩较好,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再加上化学学科,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学起来难,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实际知识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教学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跟踪检查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学会反思,每上完一节课,要从中找出成功的、不成功的地方 7、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四模块教学,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六、内容安排: 1、结束新课( 2月24日-3月13 日,大约两周半时间) 2、第一轮复习(3月14日-4月17日大约五周时间) 采用的方式是按章节顺序进行,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章节的知识内容,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教材"放大",将教材中隐含的内容挖掘出来,全面、深入、系统地完成课本上所有知识内容的复习 3、第二轮复习(4月18日-5月22日),大约五周时间) 专题复习是依据知识点进行横向复习,也是综合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关键环节通过专题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为依托,把知识点分为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教学中,通过对本专题中的重要考点进行归纳讲解,以及学习指导等方面的点拨,并剖析适当数量的与生活、社会、环保、科技等实际问题相联系的例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本专题不仅是知识点的专题复习,还包括各种题型的专题训练 4、第三轮复习(5.23-6.10,大约2周半时间) 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阶段及回扣课本):这一阶段是中考的冲剌阶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因此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摸拟训练,有针对性地把历年中考的热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有效训练最后回扣课本化学工作计划 篇2(866字) 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从本质上去了解,既能让学生巩固既得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为了使实验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我依据学校管理员细则,制定了一份具体的工作计划: 1、学期开始,首先打扫好实验室卫生,使实验室、各种仪器干净洁净,以后每星期打扫一次,以保证实验室的清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做到“十防”:防潮,防火、防鼠、防锈、防尘、防冻、防毒、防震防光、防水等 2、做好仪器、药品的登记做账工作,把校产方面的工作做全、做细,规范一些仪器编号方面不足,使仪器、药品摆放合理,不在工作上拖后腿。
3、为了使学生进入实验室能有秩序,不忙乱,并便于对仪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清查,给每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编号、定座位,定职责 4、对任课老师进行集中讲解,使每位教师都了解实验室规则,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积极配合实验员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并依据教师的实验次数、实验卫生情况、药品的用量、仪器损坏的多少等方面对老师进行综合评价 5、对实验中仪器破损、损坏做好相应的记录,做到责任到每一位教师、学生,以便能有针对性的赔偿做好仪器的保养工作,对仪器设备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护,不耽误教学、检查工作的进行 6、记录好实验中,所缺少的仪器、用完的药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向学校预定,不耽误下一学年正常的教学工作的进行对一些不能买到的小型实验用品,尽可能自己制作,以便于教师能正常的教学使实验顺利完成 7、做好月工作总结每月的月底对实验室工作进行总结上报让学校的领导能够了解本月的实验情况 本学期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大力协助任课老师搞好实验教学,特别是分组实验教学,在没课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实验室里辅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学对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提供的实验项目,认真核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使化学实验室管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化学工作计划 篇3(1406字) 一、教学目的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使学生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任务 1、理科选修班完成选修(4)的教学任务,文科选修班完成选修(1)的教学任务 2、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 三、 教学措施 1、尽快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多做学生工作,要经常找学生谈心 3、 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讨论启发探究实验探讨等方法,活跃学生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4、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基础 5、 多联系生活,如介绍一些实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高性能材料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6 、加强落实学生的学习,全批全改,个别学生还可采取面批。
四、考试安排 考试时间 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10月4日 (第六周) 期中考试 11月4日(第十周) 第二次阶段性考试12月4日(第十四周) 第三次阶段性考试1月2日 (第十八周) 期未考试2月4日(第二十三周) 五、教学进度 章节 课 时周次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第1至2周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2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 单元复习 3 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2 3至8周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第三节 化学平衡 8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 单元复习 4 第三章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2 9至16周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4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6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 实验 中和滴定1 单元复习 5 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3 17至20周 第二节 化学电源2 第三节 电解池5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2 单元复习 4 机动521周 期末复习 22周化学工作计划 篇4(2131字)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近几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化学高考对课本实验的考查力度在加大,突出了中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 课改以来,化学考试说明中都非常重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考查重视与此相关的化学题目,注意搜集高考前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有机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的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应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1.要正确处理复习资料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教材的作用和功能,坚持以教材为主,化学课本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是教与学的关键,是任何复习资料都不可替代的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好教材关即在复习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