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式口的来历.docx
3页说故事的老头儿说:磨石口当初是个苦地方啊,打北京这片地方, 还是苦海幽州的时候,磨石口就没有人住过,可荒凉啦后来,磨 石口山上盖了法海寺、承恩寺、慈祥庵三座庙,庙里有了和尚,磨 石口才算有了人,可是还没有住户人家打有了三座庙,不知道又 过了多少年,磨石口有人家啦,有了姓段的、姓章的、姓殷的、姓 乔的四家住户,磨石口才算有了人家这四家子人,成天的土里刨 粮食,山上拾柴火,日子过的好苦,不知想个什么方法,能让日子 好过了才好,大伙儿都为这个发了愁又过了不知道多少年啦,这 一年,不知道打哪里飞来一只会说话的鸟儿,这鸟儿飞着也叫,落 在树上也叫,叫的声音是:“刨土,刨土,往下刨土”,哪象鸟叫, 简直跟人说话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听得清清楚楚人们不知道鸟 儿为什么叫他们刨土,就在大伙儿猜不透这鸟叫声音的时候,磨石 口又出了一件新鲜事:磨石口总也没有人烟,好容易才有了三座庙, 好容易又搬来四户人家,哪有念书的人?哪有村学堂?可是,磨石 口却来了一个背着包儿串村学堂的人,串村学堂的向来是卖纸、笔、 墨、砚,这个串村学堂的,单单就专卖一样墨这个卖墨的到了磨 石口以后,成天地在这四家村里走来走去,尽管没有人买他的墨, 他也是打东到西,打南到北,□喝着卖他的墨,他只□喝:“谁买我 的墨,磨磨就能使。
真奇怪,只要他一 □喝“谁买我的墨,磨磨就 能使”刚一落音儿,那一只会说话的鸟儿,接着就叫:“刨土,刨土, 往下刨土”,卖墨的不□喝,会说话的鸟儿,就不叫唤;卖墨的紧口 喝,会说话的鸟儿,就紧叫唤;卖墨的慢□喝,会说话的鸟儿,就 慢叫唤,奇怪极啦起初,四家村里的四家子人,听了还觉有个趣 儿,小孩子们为了爱听鸟叫唤,就围着卖墨的人,叫他□喝,不是 他一 □喝,会说话的鸟儿就叫唤吗?后来,人们天天听他□喝,天 天听鸟儿叫唤,就厌烦啦,只要卖墨的一来,大伙儿就轰他: “去 吧,去吧,我们这里没有写字的,用不着墨!”卖墨的不急也不恼, 总是笑一笑说:“磨磨可好使啊!”“买我的墨吧,磨磨可好使啊!” 日子多啦,段、章、殷、乔四家子里头,也有聪明人啊,就在卖墨 的人□喝声、会说话的鸟儿叫唤声里,下了心啦,下了心琢磨这件 事有一天,他们有一家切菜刀钝了,在青石上磨磨,不出浆水, 磨不快;在虎皮石上磨磨,不出浆水,磨不快,这怎么办呢?忽然, 一个小孩子,举着一块石头,跑进来啦,大声嚷着说:“妈妈,甭 发愁啦,卖墨的给我一块石头,说:磨磨刀可好使着哪!”小孩子 的妈,接过石头来,磨了磨刀,磨了磨剪子,真的,放了点水,就 出磨刀浆,磨了不大会儿,刀也飞快啦,剪子也飞快啦,妈妈乐啦, 问孩子:“卖墨的这石头是哪儿找来的?你问问他去。
孩子说:“甭 问,是咱们村儿西头那个大坑里的,一刨就有,可多着呢!”磨石 口的人,打这儿起,知道了开采磨刀石,卖墨的人和会说话的鸟儿, 就不见啦;段、章、殷、乔四家人日子好过啦;磨石口的住户,也 就越来越多啦,慢慢地成了一个大村子至此,磨石口改叫了模式 口,可是,还生产磨刀石大伙儿只顾看水力发电站了,就把这个 故事慢慢地忘记啦过街楼:模式口原有四座壮观的过街楼,史书上记载北方发生的几次大 战役,军队都是从模式口通过的,也由此可见此地在军事上的重要 作用模式口原有四座壮观的过街楼,东西各一座,中间儿两座过 街楼很像小城门,是由两个楼垛子托起一座楼子,下面有门供车马 行人通过楼高十来米,厚达七八米,过街楼上有法海寺第一任主 持题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名联说起过街楼还有个热闹 的传说过去每到庙会之时,各路花会队伍云集模式口,在模式口街上舞 中幡成了旧时的一大景观 “舞中幡”是我国古老的杂技艺术,这些 年人们见的少了,单明清以至民国,那可是杂技场上的看家功夫中 幡是一根小碗粗细、三四仗高的旗杆,上面挂一幅巨大火暴的旗帜, 棋上书写“万寿无疆”或“吉星高照”四个大字,竿上有数十铜铃舞中 幡”有一个人表演,把中幡抛向空中后,艺人有头额、后脑、鼻梁、 肩背以及手肘、膝盖等部位去承接。
舞动时,铜铃叮当做响,旗帜上 下翻飞,很远的人都能看到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