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有答案(20210519063850).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h****
  • 文档编号:182920550
  • 上传时间:2021-05-2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80.6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共 9 页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 (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 小题,共50 分)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曲辕犁的推广 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高转筒车的出现 2.战国时 吕氏春秋 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 改土、 耕作、 保墒、 除草、 通风、 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这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 刀耕火种土地利用率低 B.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出现 C.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D.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确立 3.我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题材,表达了农民热切祈盼丰收的愿望由此可见, 我国古代农业 A. 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B. 将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结合起来 C. 已经实现自给自足D. 种植与饲养技术成就非凡 4.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 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5.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 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A. 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 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 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主力水平相适应 D. 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6.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英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落属国贡品D. 官营手工业 7.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 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 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 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工场手工业D. 家庭手工业 8.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 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 产什么瓷器出名() A. 青瓷、粉彩瓷器 B. 粉彩瓷器、白瓷 C. 青瓷、白瓷D. 白瓷、青瓷 9.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仁立桥头,等 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出现反映 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 C. 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10.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车路、 乐器之工平漫刀矟(长矛)之工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第 2 页,共 9 页 A. 更换工种频繁 B. 主要从事雕刻、乐器生产 C. 职业是世袭的D. 是政府雇佣的手工业者 11.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 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 A. 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 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 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D. 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12.“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连宵嬉戏至于通晓该材料 描绘的场景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A. 汉都长安B. 隋都洛阳C. 宋都东京D. 明都应天府 13.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 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14.“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 世纪一直到19 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 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 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A. 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B. 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 C. 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D. 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 15.1686 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 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 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 重视海关税收征收 C. 维护外商经济利益D. 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16.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 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17.“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 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种情形最早在哪个朝代普遍出现?()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D. 清朝 18.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 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 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高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9.“七科谪”,是指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和入赘的女婿汉武帝认为这 七种人重利轻生,故战斗力很强,于是要求其入伍参战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 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 激化阶级矛盾 B. 削弱军队实力 C. 打压商人群体D. 促进经济进步 20.古代鱼鳞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 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鱼鳞图 册是() A. 全国正式出版的地图 B. 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 C. 全国人口普查的依据D. 全国水利治理的依据 21.宋朝时,“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反映出当时() 第 3 页,共 9 页 A. 国家失去对农民的控制 B. 政府田赋收入减少 C. 自耕农的比例增加D. 农村土地兼并严重 22.“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 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3.吕氏春秋审分中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反 映了当时 A. 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B. “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D. 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 24.“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 食货志),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 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 C. 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D. 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25.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 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 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 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 50 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唐代曲辕犁使用示意图王祯农书书影 都江堰(四川成都)高转筒车图 材料二:春耕夏耘 , 秋获冬藏 ,伐薪樵 , 治官府 , 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 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 , 冬不 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 , 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 , 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赋 , 赋敛不时 , 朝令而暮改 材料三: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第 4 页,共 9 页 27.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唐宋时期中国富甲天下,赫赫声名吸引着远近各国商人纷至沓来。

      由于海上交通空前发达,造船 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唐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而陆路交通时常受到西边少数民族政 权的威胁和控制的形势无疑成了助推器这一时期,海路贸易逐渐在对外贸易的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 角色 材料二清初,有沿海居民与台湾反清势力联系,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以应对康熙在位时,曾一度开放 漳州、澳门、宁波等少数港口,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又趋繁盛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 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清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 摘编自李世龙试论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海路贸易发达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中,一个国家如同宇宙中的一颗星球,有与世界文明同步的公转,也有与自 身条件符合的自转在农耕文明时期,一个国家若要拒绝公转,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土地之广 袤和粮食之充沛足以养活全体国民,二是人口之众多足以满足工商生产的市场供应如果这两个前提成立, 那么技术的进步很可能会强化而不是减弱这个国家的内向与封闭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请结合明清时期相关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你的态度并自拟论题加以阐释。

      要求:态度明确,论 题准确,史论结合) 第 5 页,共 9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重要体现,故A正确; B是唐朝时期出现,排除; C是在魏晋出现,排除; D是唐朝出现,排除 故选: A 2.【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题 干所给材料中“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表明, 战国时期的农业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因此C项正确;刀耕火种属于原始农业的生产方式,这与题 干中“战国时期”不符,因此A项错误;男耕女织、重农抑商政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因此BD 项错误由此分析,可以排除ABD ,故选 C 3.【答案】 B 【解析】 A.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这一说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 B.从材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可以看出将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结合起来,故B项正确 C.已经实现自给自足,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 D.种植与饲养技术成就非凡中的“技术成就非凡”不正确,故D项错误 故选 B。

      4.【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农夫通过耕种土地即可养活家人,这有利于自耕农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