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文字素材2 人民版必修3.doc
2页理学(客观唯心主义)人物时期思想观点名言地位周敦颐邵雍北宋五子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辩,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张载1、 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2、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学概念,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程颐程颢1、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2、 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朱熹南宋1、 理气关系方面:理先于气,理比气根本,理不能离开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万物之理归为一2、 理学修养论:①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②强调“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3、 理学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1、 理学的集大成者,建了严密的理学体系2、 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3、 他的思想被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心学(主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南宋1、 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2、 用自己的体验引证命题3、 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应将其剥落、扫除“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发明本心”心学的开创者王守仁(阳明先生)明代1、 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2、 “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致良知”3、 强调“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节 宋明理学素 材知识坊程门立雪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书载“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游酢和杨时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游酢、杨时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朱子语类》(朱子即朱熹)也有记载这个故事,该故事在宋代以后的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程颐,字正叔,他与兄长程颢都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被世人称为二程现在,河南嵩县的程村,就是二程故里村东还遗存有石碑一座,上书“圣旨”,下书“两程故里”村中遗存有二程祠一座,祠中有道学堂大殿和两座讲堂,“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而游酢便是典故的主人公之一 程颢、程颐在前人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学思想后来,经过中国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提倡、深化,最终使二程的理学思想发展为“程朱理学”。
由于二程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桃李遍布天下,江河南北都有程门的弟子游酢、杨时等人都是程门的嫡传弟子,中国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则是程门的四传弟子当时,尽管程门素以教学严厉、清苦而闻名,但前来拜师求学的人仍络绎不绝,因此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心学大师王阳明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阳明子是他的别号,浙江余姚人,喜言兵事,且善射,并好学,学识渊博他的一生行为,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在学术方面,他的“心学”独成一家,和程朱学派意趣迥异,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死后从祀文庙的人他首先主张“学贵得之于心“,以“心“作为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开始对孔子偶像有所持疑,扩大了内心自我的作用他是我国历史上极有成就的哲学家之一,他开创的心学体系成为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封建社会后期异端思想的产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因此,他受到很多人的崇拜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海军的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刻了一块印章,佩戴在身,上面刻着“一生伏首拜阳明”中国近代一代枭雄蒋介石也很崇拜王阳明的,败退台湾时间把台湾草山改为阳明山现在浙江余姚还有个阳明医院. 同时,在我国,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为探索救国之路的孙中山都曾潜心研究过王阳明的著作,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徐特立也大加赞赏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少年时就曾读过王阳明的《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并逐句逐字做了批注,后来对王阳明的思想更是有所批判与创新,结合中国的实际,领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王阳明的学说更是漂洋过海,从古老的中国走向世界此外,日本一位八十三岁的高僧拄着拐杖颤悠悠地把阳明学说带回日本,没想到竟风靡一时,学者云集,还分成了不同的学派,阳明学说更是间接地为日本明治维新起了思想上的铺垫作用高鼻子、蓝眼睛,不屑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欧美人在本世纪,也出奇地对阳明学说着了迷,竟还要远渡重洋,来拜访王阳明的故居,颇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势头2用心 爱心 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