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内力的调整专篇41点强归纳.docx
9页1 、根据结构高度、设防类别、结构形式等确定抗震等级(高层尚应注意A、B级高度)《高规》3.9.3条P22页,《混规》11.1.3条P162页,《抗规》6.1.2 条 P48 页2、根据各荷载(永久、活、地震、风)作用下的效应标准值,算出组合后的内力设计值,即分项系数 滋应标准值据《高规》5.6节P52页《抗规》5.4节P42页(注意:组合前地震作用标准值下的内力调整,活载的组合系数且不计入屋面的活载)3、组合前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调整内容:a、薄弱层剪力增大:《抗》3.4.4-2款《高》3.5.8条b、剪重比调整剪力:《抗》5.2.5条《高》4.3.12条c、框支柱轴力:《抗》6.2.10-2款《高》10.2.11-2款3.10.4-2款d、框支柱剪力:《抗》6.2.10-1 款《高》10.2.17条e、转换构件地震内力放大:《高》10.2.4条f、框一剪结构的框架剪力0.2Vo调整:《抗》6.2.13-1 款《高》8.1.4条g、筒体结构的框架剪力0.2Vo调整:《抗》6.2.13-1 款《高》9.1.1条h、鞭梢效应:《高》附录5.2.4条i、规则不耦联的边根地震效应放大:《抗》5.2.3-1 款4、进行组合后的内力调整(特一级的尚要根据高规3.10 节 P23 页)5 、框架梁(包含跨高比不小于5 的连梁):“强剪弱弯 ”求剪力设计值《高规》6.2.5条P59页,《混规》11.3.2条 167页,《抗规》6.2.4 条 P55 页6、xx (跨高比小于5的xx):“强剪弱弯 ”求剪力设计值《高规》7.2.21 条 P91 页,《混规》11.7.8条P189页,《抗规》6.2.4 条 P55 页7、框架柱、框支柱8、 “强柱弱梁 ”求弯矩设计值10 、《高规》8.1.1 条P57页(框架结构中的柱根处:8.1.2 条 P58 页)11、转换柱上端及底层柱柱根处:10.2.11-3 款 P113页12 、角柱:6.2.4条P58页(转换角柱:10.2.11-5 款 P113页)13 、《混规》11.4.1 条P170页框架结构的柱根处:11.4.2 条,角柱:11.4.5 条14 、《抗规》6.2.2 条P54页框架结构中的柱根处:6.2.3 条15 、框支柱上端及底层柱柱根处:6.2.10-3款,16 、角柱:1 .2.6条17 、 “强剪弱弯 ”求剪力设计值18 、《高规》6.2.3 条P58页(弯矩为经强柱弱梁调整后的,角柱不考虑6.2.4 的弯矩增大1.1)19 、角柱:6.2.4 条 P58 页20、《混规》11.4.3条P171页角柱:11.4.5条21 、《抗规》6.2.5 条P56页(弯矩为经强柱弱梁调整后的,角柱不考虑6.2.6 的弯矩增大1.1)22、角柱:6.2.6条23、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高规》7.1.4条P77页,《混规》11.1.5条P164页,《抗规》6.1.10 条 P52页。
24、内力调整:25、《高规》短肢剪力墙 7.2.2-3 款 P80 页26、双肢剪力墙任意一肢偏心受拉(不管大小偏拉)7.2.4 条27、一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以上7.2.5 条28、底部加强部位剪力调整7.2.6 条29、部分框支剪力墙10.2.18 条 P115 页30、《混规》11.7.1 条11.7.2 条 P186页31 、《抗规》6.2.7 条6.2.8 条 P57页32、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前调整:33、刚性地基楼层水平剪力调整抗规6.2.9 )34、隔震设计时各楼层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抗规12.2.5.3) 35、构件竖向地震效应乘以1.5增大系数4.3.13.3)36、复杂高层构件竖向地震效应最小值要求高规13.4) 5)37、结构构件内力调整38、框架柱、框支柱:顶层柱,轴压比小于0.15 柱子直接取地震组合下的弯矩;反弯点不在柱层高范围内的直接乘以增大系数抗规6.2.2 及条文说明)39、地下室顶板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与下柱上端同一方向实配的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小于地上一层对应柱下端实配的受弯承载力的1.3倍高规12.2.1.3.2)40、剪力墙(短肢)、部分框支剪力墙:弯矩:底部加强部位只有特一级要放大10%,其余等级不放大,除了双肢偏拉情况;底部加强部位以上位置只有特一级、一级要调整。
高规3.10.4、 7.2.5)41 、剪力:分得更细要注意一点底部加强位置以上部位除了特一级、一级、双肢偏拉、短肢要调整剪力其余都不要调整高规3.10.5.1、7.2.4、 7.2.5、7.2.6、 7.2.2.3)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对有些复杂高层结构构件抗震等级要提高一级使用以上内容并非都是楼主,欢迎大家补充指出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