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1计划与美国科学教育改革.docx
7页2061计划与美国科学教育改革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的教育强国,在世界教育改革史上一直处于领先者的地位这一方面得力于它强大的政治与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得力于这个国家对世界、对未来深刻的危机意识自二战以后,为迎接越来越大的内外挑战,美国共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实践,它以本世纪50年代末由苏联在"外层空间"的挑战而引发的"学科结构"运动为发端;70年代初兴起了改变职教与普教分离的"生计教育";至70年代中期又展开了强调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训练的"回归基础"运动;而80年代则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综合教育改革运动如果说美国80年代以前的教育改革具有明显的应时性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后则更多地呈现出综合性与前瞻性的特点它以四个著名的教育改革文献--《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为标志,向世界呈现了一幅面向21世界的教育蓝图 要理解美国科学教育改革,首先我们必须来审视自8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历程1981年8月26日,面对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严峻局面,联邦教育部领导成立了"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并于1983年4月发表了一份全面检讨美国教育问题报告,题为《危机中的国家:教育改革势在必行》(The Nation at Risk),报告揭示了美国当时的教育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测验成绩差、科学数学上很低的选修率、学校没有充足的资源、教师也缺乏足够的素养等。
报告在结论中宣称美国当前教育系统已不符合国家需要,一时举国皆惊与此同时,80年代初出现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并逐步深入,美国社会由此正经历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生产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之中现实需要有更高技能与综合素质更全面的新型劳动力,这都为即将展开的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广泛的背景 1985年,享有盛名的美国民间科学团体--科学促进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简称AAAS)发起了有关科学、数学与技术教育改革的长期规划在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下,它聘请了400位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教授、教师以及科学、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用了近四年的时间,于1989年完成并公布了一份文件,题为《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project2061: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这是一份关于科学、数学与技术知识目标的综合研究报告,在长达200页的总体报告和其他5份专题报告中,明确提出"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并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体系的设想、步骤、目标和科学依据。
经过长期、反复的讨论与分析,专家们将每个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应获得的基本科学知识浓缩为十二大类:科学、数学、技术的本质属总论,下面分为物理、生态环境、人体机能、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理世界、科学史观、一般主题与思维习惯九个大类而报告之所以命名为"2061计划",是因为1985年是哈雷慧星光临地球的日子,该计划的启动者期望在哈雷慧星下一次出现在地球上空--即2061年时,美国的科学与技术教育将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这也可以说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一项教育改革计划 《2061计划》设想,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儿童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探究方法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计划的具体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拟订计划阶段(1985~1989) 第二、试点阶段(1989~1993) 第三、普及推广阶段(1993~),这一阶段最为关键,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通过各科学团 体、教育组织和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将第二阶段的试验成果转化为全国性的教 育实践,实现《2061计划》提出的最终目标 以下是2061计划具体实施的过程: 2061计划开了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先声,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高度关注。
自88年布什当选总统后,把振兴美国教育作为任期内的主要目标之一,表示了要当"教育总统"的决心在91年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America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中,正式提出了面向21世纪美国的四项教育战略,六条国家教育目标,其中科学教育被列为教育目标之一,并宣称到2000年"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确切地说,到91年为止,美国的现代教育改革更多地还是停留在设想与大政方针上,在把设想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此次教育改革的力度与涉及面都较大,几乎从教育观念、课程、教材、教法、师资培训乃至整个普通教育体系上都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一时难以到位;另一方面,教改的重点在课程与教材上,虽然美国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确定了教学内容,编制了教材,但这充其量只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对于如何教还是众说纷纭再加上美国一直是个地方分权制国家,联邦政府对教育建设较少直接控制,主要由州及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全国学校也就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标准,造成教育质量难以控制,教育水平难以提高等诸多问题所以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要求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制定统一的国家教育标准的呼声日益高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1993年4月克林顿政府以法案的形式提交《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 2000:An Educate Amer ica Act),由国会两院审议通过,并于1994年总统签署后正式生效该法案正式提出应在中 小学教育领域,面向全体学生,编订供各州各地区自愿采用的课程标准这些标准详细阐明了在每个学习领域,什么是所有学生所必须知道,以及有可能做的,并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整个工作由国家教育标准与提高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 and lmprovement C ommittee,简称NESIC)主持操作在布什政府所确立的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五门核心课程之外,克林顿政府又增添了外国语与艺术两门核心课程,再加上公民课,共八门课程,均由NESIC委托各专门机构编撰各自的国家标准,其中自然科学标准由全美国家科 学院全国研究理事会负责,1996年,修正后的《全美科学教育标准》正式出版从该书中,我们也可以透析(2000年目标)的一些特点,比如它更多地体现了教育的一种"机会与责任",更多地强调学习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等从科学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教育战略》与《2000年目标》把2061计划提上了更高层面,加快了其精致化与规范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2.《当代外国教育--教育改革的浪潮与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3.《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北师大出版社1998年 4.《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6 5.《Project2061: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National press Club 1989 作者;张 璐 朱晨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