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新乡市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doc
10页Page 1----------------------- 2009年新乡市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6 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 )年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2.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 著的( ) A. 《教育实用心理学》 B. 《教育心理学》 C. 《教育心理大纲》 D. 《教育心理统计》 3.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 年代到70年代末为(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5.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大纲》 6.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 理学”命名的专著 A.卡列杰夫 B. 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2.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 ( )的基本原则。
A.教育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以下哪些是基本的测量方法? ( ) A.自我报告 B.直接观察 C.测验 D.教师或同伴的评判 4.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 ( ) A.教学内容 B.学生特点 C.教师特点 D.教学环境 5.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 ) A.观察法 B.归纳法 C.调 法 D.演绎法 1 ----------------------- Page 2-----------------------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6分) 16.社会本位论 17.分科课程 18.班级授课制 (班级上课制) 19.讲授法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21.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 23.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2 ----------------------- Page 3----------------------- 五、论述题 (10分) 24.论述“发扬积极 素,克服消极 素”德育这一原则的涵义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 的基本要求 六、案例分析题(25题11分,26题12分) 25.案例一 中国老师奉行的是学科课程论,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将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 器,虽然学生一次学会画苹果,可未明白其实质所奉行的教育方法是传授接受法,这种教 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但学生失去主动性,只是被动接受 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26.案例二[略] 什么是说服法?运用说服法进行德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3 ----------------------- Page 4-----------------------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C 5.B 6.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BCD 3.ABCD 4.ABCD 5.AC 三、名词解释题 16.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 认为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认为 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 培养成为符合 会准则的公民。
17.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 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 依据 18.班级 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 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9.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四、简答题 20. 参考答案]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几经变换,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 神是一致的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 性的、 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总的来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1 )培养 “劳动者”, 或“ 会主义建设人才”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 会主义方向,也指出 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 会价值2 )要求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 和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体、劳几方面的发展。
3 ) 具有独立个性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即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 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21. 参考答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 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它的基本特点是:(1 )以项目、课题、 主题或问题为探究对象与学习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2 )是一种以研 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 )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22. 参考答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 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 )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一,强烈的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 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4 ----------------------- Page 5----------------------- 第二,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第三,空间的广延性和实践的连续性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生 接受外界影响没有时空的界限,因此教师的劳动也没有时空的界限 (2 )教师劳动的价值 第一, 会价值:教师劳动的 会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 会的 巨大贡献上 第二,个人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23. [参考答案]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智力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 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 为系统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 智力发展离不开知识和经验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2 )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通过传授知识 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并 不一定能标志他的智力发展的高低 (3 )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五、论述题 24. 参考答案]发扬积极 素克服消极 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 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 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 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 矛盾的转化 贯彻发扬积极 素、克服消极 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