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动机理论对外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35252957
  • 上传时间:2023-0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4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动机理论对外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摘要】介绍相关动机理论,聚焦近二十年期间外语教师执业动机实证研究的三个阶段性特征(择业动机分析、动机减退分析、动机动态探索),指出动机分析为考察外语教师的心理需求与价值取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并为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四点建议:深化继续教育内涵、调整继续教育理念、丰富继续教育模式、促进继续教育常态化,以推动继续教育从短期的知识技能培训转变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师动机;动机减退;教师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不仅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始于对其需求的分析,唯有正确把握外语教师的需求状况才能有效地实施继续教育[1]目前,学界对于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分析仍然与真实情况有差距虽然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到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愿和状况,但是"对不同情境中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发展需求的了解仍然不够深入";[2]动机研究为考察教师的心理需求与价值取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考察外语教师的择业、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动机有利于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与教师执业相关的动机理论基础出发,探索近二十年(1997-2017年)的外语教师执业动机实证研究趋势,为审视和考量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标尺,为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可操作建议。

      一、动机理论框架概览 在教师教育和教育心理学领域,"教师动机";一般指影响个体选择教师行业、进行教学投入、运用教学策略,以及促进职业发展的各种心理和情景因素Sinclair将教师动机定义为"个体选择教师职业时的吸引要素,接受教师教育、从事教学工作的维持要素,以及完善课程设计、提升职业素养时的激励要素";[3]因为教师动机是一个内涵较为复杂的概念,研究者往往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具体的教师动机是什么,因而大量动机理论框架被用于解读教师动机,例如期待价值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目标导向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等为了更加详细地考察教师动机研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框架,本文从Sinclair定义中提取四个主要维度进行论述,即择业动机、教学动机、发展动机以及教师动机与课堂动态 1择业动机 教师择业动机研究是教师动机研究的出发点早在2007年,Watt和Richardson在期待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选择框架";(FITchoiceframework)[4]该模型覆盖人们选择教师行业的各种原因,既考察了社会影响和个体先前的教与学经验,也包括了自我感知、价值观和后备职业等要素该框架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师择业量表》为研究教师择业动机提供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模型,加速了不同区域或国家的教师择业动机的本土化研究。

      此外,自我决定理论也为研究教师择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该理论不仅强调了从内、外部动机的视角考察教师的择业原因,而且有助于发现外部情景影响下教师们不同的动机表现,例如无动机、自主动机以及受控动机 2教学动机 教学动机主要探讨影响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因素根据目标导向理论,教师的教学动机受到精熟目标(masterygoal)和绩效目标(performancegoal)的影响具体看来,在精熟目标的驱动下,教师渴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实现内心的满足;受到绩效目标的激励,教师渴望展示高超的教学能力,得到学生们和学校的认可另外,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信念与教师教学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体,对教师动机深入理解的有效方式是观察教师的自我效能信念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时,会产生积极的教学动机自我效能信念能够提升工作满意度,增加教学投入和教学热情,为教学活动带来积极影响 3教师发展动机 教师动机与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是近些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它主要聚焦教师动机的水平或质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动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职业发展轨迹的关系其中,利用期望价值模型的纵向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努力、教学坚持、专业发展和职业满意度都与特定的初始动机状况呈正相关。

      [5]持有不同内、外教学动机的教师会产生不同教学风格此外,自我效能信念的研究也用于探索教师动机动态研究发现,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会降低,教师动机也会减弱甚至减退 4教师动机与课堂动态 教师动机如何影响课堂动态也是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以往的研究通常将教学看做一种认知活动,而现在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研究教学的情况越来越多这种视角主要体现在教师动机和课堂氛围的共建性,以及教学工作与教师动机之间的交互性毫无疑问,积极的课堂活动和充分的学生参与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动机;同时,动机强的教师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根据定向动机流理论(Directedmotivationalcurrents)框架,[6]教师动机强弱是激活班级集体动机流的关键性要素作为小组领导者,教师需要首先自我激励,然后才能更好地引导班级学生进入集体动机流状态可见,教师动机对课堂上师生互动有着重要影响从理论上看,教师动机在教育领域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可以从多个理论视角进行解读,这反映出教师内在诉求的多元化为了更加清楚地把握教师动机的研究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回顾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对于外语教师动机研究的概况和发展特征。

      二、动机实证研究概况 从数据来源来看,笔者查阅了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JournalofEducationforTeaching,System等9种语言教师教育以及教育心理方面的SSCI期刊,发现从1997年到2017年发表的有关外语教师动机研究的文章共有16篇为了更好地体现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同时查阅了其他4种国外期刊,共发现16篇相关文章根据主要的研究趋势和研究内容,本文将外语教师动机实证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择业动机研究(1998-2008年),即寻找哪些要素影响个体选择教师职业;(2)动机减退分析研究(2009-2013年),即寻找哪些要素对于教师动机产生负面影响;(3)动机动态的理论研究(2014-2017年),即教师动机变化的理论分析需要强调的是,这几个阶段并不是完全独立、界限分明的,而是紧密关联、互相交融的 1教师择业动机探索 Pennington(1995)开启了外语教师动机研究的先河,并很快达到一个研究高峰这一时期的实证研究都在尝试回答一个重要问题:究竟是什么驱动人们选择外语教师这一职业各国学者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研究其中Kyriacou和Benmansour利用问卷调查了83名摩洛哥的英语专业师范生和69名英国的法语专业师范生的择业动机,[7]排在最前面的择业动机依次是:我喜欢将要讲授的语言、我想帮助孩子成功、该外语对我很重要、我喜欢课堂教学活动。

      除了调查问卷以外,研究人员也利用了质化研究方法Gao和Trent采用心理传记法、叙事法以及访谈法调查了学生参加香港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的动机[8]他们的研究发现,中国英语教师的择业动机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教师心理因素这与"适合选择框架";中提出的教师择业的内、外双重动机具有一致性总之,这一时期研究者主要探讨了人们选择教师行业的理由尽管研究对象存在明显差异,跨越不同国家和教学阶段,但是选择该职业的动因基本相同 2教师动机减退探索 在这一阶段,学者们除了继续讨论个别国家英语教师的择业动机以外,注意力逐渐从择业动机转向了动机减退研究其中教师动机减退要素研究是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话题Karavas调查了希腊英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动机减退情况[9]作者从生态系统的视角看待教学动机减退现象研究发现,从教学内部因素看,动机减退的原因在于学生们对待英语的消极态度以及缺少学习动力;从学校因素看,动机减退主要源于教学压力、情绪低落甚至职业倦怠;从社会因素看,外语教师动机减退归咎于社会地位低、薪水低以及提升空间受到挤压Kim和Kim以中小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到教师动机减退的三个原因:交际教学法受阻、行政支持力度不够、缺少社会认可。

      3教师动机动态探索 这一阶段的研究不是简单停留在静态的动机要素调查,而是采用多元、动态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心理要素,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前沿理论来解读外语教师动机变化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便是运用心理学理论深入解读教师的执业动机基于"可能自我理论";,Kumazawa利用非结构式深度访谈法调查了4名日本新手教师的执业动机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11]研究发现,如果"理想自我";很难实现,那么它会对执业动机起到负面影响相比较而言,自我反思有助于新手教师在理想自我、应该自我以及现实自我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关系,从而激发新的动机Yuan利用"自我差异理论";以及"可能自我理论";分析了两位中学教师在参与了行动研究之后,他们参与科研的动机是如何与自我概念互动的[12] 三、动机研究对外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外语教师动机研究已经从最开始的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职业选择动机、教学动机、动机减退发展到了教师在职进修/访学动机、科研动机、动机与自我概念、动机与自我效能等的研究教师动机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师自我提升的诉求逐渐强烈和多元化,这为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展现出一幅清晰的外语教师"培训需求";画卷毫无疑问,外语教师背后的这一系列潜在需求为教师继续教育指出了多种路径。

      结合"互联网+";这一新的时代特征,针对上述动机分析中呈现出来的理论特征和实证研究趋势,对外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1鼓励外语教师参与科研,培养"研究型教师"; 外语教师动机研究显示,部分教师出现动机减退的现象,原因包括职业倦怠、社会认可度低、行政支持力度低等针对这一问题,继续教育应该强调教师的科研参与度,尤其是高校教师,这不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有助于教学实践者在教学环节掌握更多的话语权[13]然而,从目前的继续教育内容看,继续教育的重心仍然聚焦外语专业知识和外语教学技能,缺少研究方法或专业研究课题的培训这种落后的继续教育理念将严重桎梏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最近这几年比较流行的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将教学实践和与理论研究有机地整合起来,较好地促进了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之,外语教师教育由原来的重视"教学";转变为"教学+科研";的发展模式继续教育必须立足这一基点,丰富外语教师的科研兴趣,拓宽学术研究领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助力各层次外语教师实现内涵式发展 2观注教师动机的发展动态,强调继续教育常态化 外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教学动机、科研动机会受到内、外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

      如何完善常态化的校园继续教育是摆在教师教育者和教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Wenger提出的"实践共同体";对在职教师的教育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14]实践共同体形成的基础是相似的学习研究兴趣及发展倾向,实践共同体教育模式是促进所有成员由散乱发展转向有序成长的一种继续教育模式[15]利用这个平台,在职教师们可以打造一个学习型团队,可以与其他教师或者教师教育者分享教学科研中的收获,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可以有效抵消动机动态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倡导促成具有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使"组织中潜藏的巨大能量得以充分释放";[16]可见,教师实践共同体有利于教师们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有助于校园继续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 3帮助教师构建愿景和职业生涯规划,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动机研究发现,外语教师动机特征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